“奥地利的鲁迅”伯恩哈德名剧《英雄广场》亚洲首演

 

1988年,奥地利作家伯恩哈德重要的戏剧作品《英雄广场》在首都维也纳上演。舞台上,50年前维也纳英雄广场上对...

英·雄·广·场


1988年,奥地利作家伯恩哈德重要的戏剧作品《英雄广场》在推迟了三周之后,终于在首都维也纳上演。观众十分踊跃。一出原本写一个犹太家庭的戏惊动了全国,乃至世界,整个奥地利成了舞台,全世界是观众。舞台上,50年前维也纳英雄广场上对希特勒的欢呼声,似乎今天仍然响在剧中人耳畔。该剧公演前就遭到围剿,媒体、某些政界人士,以及部分民众群起口诛笔伐,要取消剧作者的公民资格,某些人甚至威胁伯恩哈德要当心脑袋。第二年伯恩哈德去世后,他的墓碑隔三差五都会被人恶意破坏,甚至偷走。

可惜,伯恩哈德对奥地利的批评是出自于那种真正的恨爱,正是由于对奥地利的不断的批评,奥地利早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尽管谁拼命地想要属于她,她就首先把谁给踢开。

1989年2月伯恩哈德在去世前立下遗嘱:他所有的已经发表的或尚未发表的作品,在他去世后在著作权规定的年限里,禁止在奥地利以任何形式发表。

这部《英雄广场》被欧陆剧场巨人克里斯蒂安·陆帕搬上戏剧舞台,2016年5月3日首次在亚洲演出。
神级导演
克里斯蒂安·陆帕




陆帕1943年出生于波兰,经历过物理、美术、电影与戏剧等不同领域的学习与训练,以独特的作品风格,被誉为“欧陆戏剧界的巨人”。在波兰戏剧史上,陆帕承接康托、格洛托夫斯基,下传瓦里科夫斯基的枢纽地位,被波兰剧场界奉为国宝。

对于陆帕,戏剧是一种探索和反抗人类个体疆界的工具。他的作品致力关注“人”,以个人(角色)为观点,探讨其存在的心理、社会与历史关系。他的剧场作品彰显着中欧文化传统,在舞台上创造出一种世界观。





陆帕总有办法将不同的阐述方法汇整一致,创造出精准与清晰的观念。尤其他擅长透过延长、缩短与停顿等手法,让时间成为人物状态的表达方式。他认为剧场是一种自律的存在,演员并非模仿生活,而是寻求如何活在舞台上。因此他调教出来的演员,即使只是站在台上,都会散发出神秘的穿透力,令台下目不转睛。

陆帕的美学精致细腻,在布景的设定上与剖析人物的心理细节丝丝入扣,简单如楼梯和进出口的门也经过精心设计,满地布满符号供观众慢慢解读。透过进进出出的人物带动角色的读白,更把玩着剧场内的时间观念,以实时对比着剧本内的时空变化,在虚实之间流露出角色的内心落差。





他长期导演俄语及德语系剧作或小说,并多次制作长时间的剧场作品。去年,陆帕改编奥地利剧作家伯恩哈德的小说《伐木》,以同名话剧在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暨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上亮相。长达五个小时的观演马拉松,每到一段念白开始枯燥时,就会有新的人物出场、新的场景切换,在关键时刻振聋发聩,多处牵引着观众的思绪。《伐木》的观演体验也彻底颠覆了中国观众的想象。

今年,神级导演陆帕执导伯恩哈德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英雄广场》受邀第三届天津曹禺戏剧节暨林兆华戏剧邀请展。
演出信息


2016, 5月3-4

歌剧厅

立陶宛国家剧院

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
戏剧构作:托马斯·伯恩哈德
舞美:克里斯蒂安·陆帕
文景
远而近的阅读,做个有趣的书呆子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关注 文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