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风云》:第11章 傻人自有傻福

 

------第11章 傻人自有傻福------



呵呵,现在再来说说武帝司马炎的家事。

皇帝的家事即是国家的大事,因为皇家的一举一动无不让世人瞩目,总难免时时与国家命运发生关联,但那也的确是皇帝的家事。

古代的婚姻最讲究门当户对,而魏晋更是一个尊崇门阀制度的时代,因此司马炎的婚姻就理所当然地被打上这样的烙印。

司马炎的正妻杨艳,就出身于这样一个家族,弘农华阴杨氏家族。

杨艳嫁给司马炎一是出身名门世家,一是长相美丽动人,但最重要的是她有大贵之相。

古代人对命相看得很重,对于属相命格八字这样的东西极尽讲究,认为它们对于男女的结合有很大的影响,男人娶妻尤其希望女人有旺夫旺家的命相,因此一心要篡位称帝的司马昭是大有必要为儿子张罗这样一个媳妇的。

杨艳嫁给司马炎后,两口子关系非常融洽,因此他在称帝后第二年,理所当然地把她册立为了皇后。

杨艳的生母赵氏生下杨艳就死了,杨艳是从小寄养在舅舅家,吃舅母的奶,靠舅母养育成人的,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艳成了皇后之后,她的舅舅舅母赵俊夫妇也一荣俱荣,获得了很高规格的敕封。

普通人家的妇女得到丈夫的宠爱,她那面的亲戚自然就会得到很多好处,得宠的皇后当然更不例外,所不同的就是获得的东西程度不同而已。

杨后的专宠使外戚的权势日益壮大,这亦是后面晋朝之乱的一个因由。

一个朝代的覆灭总不是一个原因造成的,晋朝的乱由尤其繁多,可见皇帝是并不容易做的,不是人人都能做一个好皇帝的,可知防微杜渐的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一般女人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上未必有什么大处,但在爱情婚姻上大约都有很了不起的作为,很懂得煞费苦心地捍卫自己的家庭地位,这皇后又岂能例外?

杨艳的舅舅赵俊升官发财了,他的哥哥赵虞当然也不能落下,也升了官,这个赵虞有一个女儿叫赵粲,长得也很不错,她和杨艳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很好,于是杨后就经常把她召进宫来,一天到头让她陪着自己说话,就是武帝退朝回来,也不让赵粲回避,全不管什么男女大防。

武帝司马炎正在壮年,又兼好色,见了美人哪有不动心的,这个赵粲早经杨艳授意,也是一心勾搭,因此人前人后一味跟司马炎调情,弄得司马炎欲火中烧。

杨艳见火候已到,就提出来让司马炎把赵粲也纳为妃嫔,司马炎此时哪有不从的道理,马上就同意了,给了赵粲一个夫人的封号。

司马炎对皇后大度,不吃醋,知道他的心意很感激啊,他却不知道这是她的一个美人计,杨艳知道对待帝王是不能象对待普通男人一样的,他有的是权力可以名正言顺地满足自己的yu望,你如果跟他对着干,到最后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因此杨艳就主动地把她的表妹献了上去,司马炎有了这样两个美女轮番上阵伺候,不怕你还有心思打别的注意——小样的,整不死你!

而且,杨艳跟赵粲关系亲密,心意相同,既不怕肥水流入别人田,又可以用赵粲做一个好帮手,共同迷住司马炎,让他乖乖地听话。

司马炎果然被她们迷住,后来在很多事上为她们所摆布。

其中最大的事就是立嗣的事,这件事可是关系到国本,其他的事可想而知。

杨艳一生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司马轨两岁的时候就夭折了,然后是二儿子司马衷,三儿子司马柬,既然大儿子早夭,那么这个司马衷也就等于是长子了。

这个司马衷从小蠢笨,七八岁尚不能识之无,师父再三教的东西是说了就忘,半点法子也没有。这样的一个家伙别说是以后领导全国人民致富奔小康,就是连自己也难照顾好,因此司马炎见了他就摇头,说他是难以继承大统了。

但是杨艳偏偏最钟爱这个儿子。

从来孩子是自己的好,杨艳钟爱这个傻儿子本也无可厚非,儿子再傻,也是娘身上的肉,对傻儿子尤其照顾,这原是应该的,可是杨艳不应该一再坚持要立这个傻儿子做太子。

没有人知道杨艳是怎么想的,知道她为什么一定要这个傻儿子做太子,她想不到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吗?她还有一个儿子呀!

或者杨艳是觉得对这个儿子有愧疚,想要给他补偿,以致只顾了感情,或者杨艳怕别人做了皇帝,傻儿子会吃亏,这样一来他从此就高高在上,没有人能怎么样他,可以高枕无忧了,或者她认为他们家的大晋朝是千秋永固的,皇帝根本是无需有什么能力,无需要做任何事的,那些事自有大臣们在做,因此儿子傻点也没有关系——她在后宫里不是也什么都不用做,照样安安稳稳的吗?

不管杨艳是怎么想的,我们只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杨艳喜欢傻儿子,非要他做太子不可。

杨艳的理由还是那句冠冕堂皇的古训:“立嫡以长。”她每天拿这句话跟司马炎絮叨,弄得司马炎很踌躇。

这有什么可踌躇的吗?杨艳是一个只知感情用事的妇人,而你可是一国之君,是一个经历过很多事的男人啊,你刚刚才从人家老曹家把皇位*过来。

可是司马炎还是踌躇。

踌躇了将近两年,一直到赵夫人娶进门来。

这赵夫人当然没有不帮表姐的道理,表姐在前面絮叨完,她在后面又随声附和,说些“司马衷现在还是小孩子,童心未化也是有的,焉知他后来不会大器晚成呢?你现在已经即位两年了,这太子的位置还空着,这是很不妥当的,此事关系到国本,你应该马上立司马衷为太子才行。”之类的话。

自古枕边风是最强悍的,这两个娇妻美妾一左一右,一唱一和,渐渐就让司马炎动了心。

司马炎耳根子软的特点在这时显示出来了,而且他被这两个女人所迷,为情所牵,不忍拂了她们的意,又觉得她们的话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因此就慢慢地改变了初衷,把国家大事置于脑后了。

泰始三年三月,司马衷终于得以确立为太子。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人家皇帝的,人家皇帝做什么事,是任何人都管不着的,何况人家又是在“立嫡以长”,因此这件事一时间又让大晋朝喜气洋洋,那文武百官来贺的盛况竟不亚于晋朝初立,司马炎登基时的盛况。

没有人注意到这天的天空是乌云密布的吗?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8541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12章 胡人第一反------

转眼间,司马炎做了四年皇帝。

泰始四年(268年),皇太后王元姬去世,晋朝举国哀悼。

司马炎对母亲王太后的感情是很深的,因此太后死了就想按照古制,持服三年,也就是三年里一直素衣素食,但是这件事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大约他们是担心皇帝太苦吧。

司马炎偏要这种形式,而大臣们偏喜欢在这样的事情上较真,那时候的人很多行为让人想不通。争论来,争论去,最后双方都让了一下步,在穿衣上通融了一下,那就是平时素衣,上朝时照常,于是这件事才算过去了。

特别说明一下,王祥也是在这泰始四年死的。

因为慈母去世,随后又有叔父司马孚等一些老臣跟随而去,所以司马炎心情很不好,他这一年也就是稍稍整顿了一下内政,没干什么大事。但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晋朝已经很有些模样了,因此司马炎在一年之后,就有了图谋东吴,统一天下的打算。

武帝因此特任中军将军羊祜为尚书右仆射,出督荆州军事,积极备战。

应该说武帝的眼光是不错的,这个羊祜是晋朝开朝后的第一个贤能之臣,大家以后将看到他在统一大业上的作为和贡献。

羊祜到了荆州地界以后,坐镇襄阳,并没有急于出兵,他给司马炎的报告是现在时机不到,不可急切挑起争端,因此他除了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就整天在那耍一些把戏,迷惑麻痹吴国,取得吴人的好感。

武帝对羊祜是很宠信的,因此对他毫不干涉,任他自主。

羊祜刚到荆州两年,雍凉之地有一处胡人忽然扯起了反旗,其势甚猛,使得司马炎无论对羊祜的策略赞同与否,也只得对吴国暂放一放了。

所谓胡人,就是中国古代对除了汉人以外的其他部族的统称,通常说的是中国北方以及西方的游牧民族,象匈奴,鲜卑,吐蕃,突厥,契丹,蒙古,羌人,女真,等等都是,这称呼当然含有极大的藐视,意思就是不文明,未开化的化外野民。

这次造反的胡人却是鲜卑一族,正是后来乱晋的五胡之一。

这次造反的鲜卑族首领叫秃发树机能。

胡人也是有野心的,也想开疆拓土,建立丰功伟业,争取更美好的生活,不文明不代表没有想法,没文化不影响本能的需求,不文明没文化或者原始的想法本能的需求会更加强烈,民族的矛盾从有史以来就因为这种种原因是很难得到缓和的。

但是秃发树机能这次造反的主因却是来自汉人对他们的统治压迫过甚,凉州刺史胡烈侵扰了他们的家园(胡烈对河西陇西遭遇连年大旱的各族百姓不但不安抚救济,反而积极武力镇压,不允许他们有丝毫不满。)。

鲜卑族原本是居牧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额尔古纳河以南至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的,他们后来部落渐渐繁衍,势力日益强大,便不断向西移动,到了东汉初,却已经散布于河西地区(今宁夏北部至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接近中原腹地了,因此秃发树机能的造反就尤其不容忽视。

秃发树机能这一支的原首领叫匹孤,是他的爷爷,匹孤初到河西的时候,只有部众千人,却是到了他儿子寿阗这一代才有了数千之众。想来寿阗的母亲是一个糊涂虫,她怀孕多时,却不知道什么时候生产,在一无准备的情况下,忽然就在被子中产下了婴儿寿阗,因为寿阗是在被中出生的,鲜卑人称被为秃发,因此寿阗的乳名便被叫做了秃发,而寿阗的儿子也就被叫做了秃发树机能。

这个树机能勇敢果断多有智谋,很快就把队伍发展到数万之多,在雍凉(即现在的陕西中部北部,甘肃大部,青海东北部,宁夏*自治区等区域)一带称霸为王,他在邓艾破蜀之时,知道难以抵抗,于是上表乞降,因此得以保存,等到胡烈管理这一片的时候,这个野性的树机能在他的压迫之下终于再也无法忍耐了。

这却是有晋以来,胡人作乱的第一炮。

晋朝灭国的首要原因是内政,然后胡人得以乘虚而入,但树机能这时的造反却并没有引起晋朝当局足够的重视,至少他们没有想到这些野人后来会取他们而代之。

因此他们能想到能做的除了镇压,就是镇压,完全没有加强自身,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胡人大举内迁是被当作了功绩的,统治的人口又多了不是?

说到这个胡烈,大家应该是熟悉的,他在当年钟会谋反的时候,与其他大将被钟会一起看押了起来,靠了他的儿子胡渊才幸得不死,后来晋朝建立,司马炎为了防备胡人作乱,于雍凉二州旧地又另设了一个秦州(州府在冀县,即今甘肃甘谷县),安排他做了秦州刺史。

树机能造反以后,到处烧杀抢掠,弄得雍凉边境十室九空,气焰非常嚣张,胡烈作为地方官首当其冲(他到任刚一年,不但未能防胡,反激起大乱),自然不能不督兵讨伐。

那树机能的确有谋,他知道自己兵少,不足以跟朝廷大军硬拼,就施了一个诱兵之计。

他先让一些老弱残兵跟胡烈对阵,一交战就溃不成军,如此一连三败,弄得原本就轻视这些野人的胡烈更是轻敌,越追越欢。

树机能见胡烈渐渐追得不甚起劲,却又亲自出来挑战,等胡烈真要打时,他掉头又跑,如此你停我打,你打我跑,终于把胡烈的三味真火惹了出来,索性闭了眼睛连路都不看了,一个劲就是追,不追到你老家誓不罢休。

又跑出几十里地,前面出现一处险山恶林,树机能率领部下一股脑奔入其中,没了踪影,胡烈这才停住脚步。

胡烈终究也是领过兵,打过仗的,他也知道这样的地方不易深入,因此站在那里有些心思不定。

这时候山上忽然起了一声呼哨,竖起一面大旗,大旗下野人首领树机能现出身来,指着胡烈一阵嗷嗷乱叫。

鲜卑语胡烈等人是听不懂的,但是他们能猜,一猜就明白树机能是在骂他们,除了骂爹骂娘之外,肯定还有骂他们胆小鬼窝囊废不能奈何他们的意思,胡烈哪能被这个野人就这样骂了,因此按耐不住,当先就策马冲进山中。

后面的人也随着一哄而入。

晋军一入山林,刹那间鲜卑人从树丛石后蜂拥而出,把他们分割包围成数段,这些人体格健壮,惯于在林间石上上蹿下跳,又兼熟悉地形,晋军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不过片刻,晋军便大半覆灭,只侥幸逃得了数人,而胡烈也在众围之下冲突不出,重伤而死。

树机能所用的计策并不出奇,而胡烈却偏偏就能中计,这样一个性格燥烈无能的人居然就能被委以方面重任。

晋军被灭的地方叫万斛堆(今甘肃靖远县),这一年是泰始六年,公元270年。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8541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历史小说 《两晋风云》

作者:极地海洋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两晋风云”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28541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