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近日升值,中间价机制有调整,如何解读?

 

在离岸人民币出现升值的情况下(通常由美元指数走弱引起),人民币中间价波动和升值有限。今年以来,美元指数持续下挫,从年初的102.89点一路跌至昨日的97点附近,跌幅达5.0%。与此同时,人民币中间价升幅相对有限,年度仅涨约1%。...




离岸人民币接连两日持续升值,截止目前,离岸人民币突破6.84,报6.8348,为2月7日以来的新高。而今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698,较上日几无变动,下调3点。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离岸人民币的升值势头始于昨日。周四亚市早盘,离岸人民币突然走高,创两个月来最大单日涨幅,当日连续涨破6.86、6.85。北京时间25日凌晨,美联储公布了5月政策会议纪要。根据这份纪要,美联储官员们在本月早期时候的政策会议上预期很快再次上调短期利率将是适当的,这一信号表明美国央行可能在6月的下次会议中上调基准利率。

商务部昨日称,为防止人民币汇率出现超调和短期的剧烈波动,中国央行在必要时对市场提供了美元流动性支持;中国央行的外汇公开市场操作不属于汇率操纵范畴。同时,有消息称央行拟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

人民币中间价机制调整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形成机制公式,将在原有基础上,新增“逆周期调节因子”部分。报价行将于近期开始使用新的公式进行每日中间价报价。新公式下,中间价=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调节因子。央行提供的逆周期调节因子公式框架中提供了部分设定好的系数。对比新旧公式,当前的央行系数设置下,逆周期调节因子会削弱上日16:30收盘价对中间价的影响,减少市场过度波动给中间价带来的冲击。

对此,官方自律机制秘书处回应称,引入逆周期因子的主要考虑是: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不断完善。

汇率根本上应由经济基本面决定,但在美元指数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多数时间都在按照“收盘价+一篮子”机制确定的中间价的贬值方向运行。分析显示,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可能仍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放大单边市场预期,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

因此,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工作组经研究决定,建议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增加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

如何解读?

正如开篇所述,在离岸人民币出现一定幅度升值的情况下(通常由美元指数走弱引起),人民币中间价波动和升值有限。今年以来,美元指数持续下挫,从年初的102.89点一路跌至昨日的97点附近,跌幅达5.0%。与此同时,人民币中间价升幅相对有限,年度仅涨约1%。



2017年以来,美元下行持续,人民币企稳回升,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从国内来看,国内经济趋于稳定,国内监管加大了对投机套利现象的打击,同时企业和个人的用汇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币起到了支撑作用;二是从国外因素看,今年以来由于欧洲经济强于预期,美元指数表现弱于预期,这使得美元走弱而带来的人民币贬值压力减轻。

贬值压力的减弱同样需要体现在中间价的走势上。申万宏源指出,从市场情况来看,5月15日至25日,中间价罕见地连续显著高于前收盘价,日均高出212个基点,其中仅2个交易日可由“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所解释,故认为近期中间价开始走强,即与央行调整报价机制、弱化前日收盘价的影响有关,其目的即是在美元走弱时期促使中间价走强。

短期而言,美元指数在美国财政预算草案公布后出现了反弹迹象,尽管5月会议纪要透露缩表信息,且6月加息概率很大,令美元指数短线筑底可能性增加。但2017年年初以来,美元指数贬值调整波段尚无反转迹象,暗示美元指数仍有一定下行空间。

在美元指数上行乏力的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存在双向波动的基础,但市场交易本身难以形成一致预期,需央行采取措施进行一定的引导。而具体措施包括两方面,一是调整中间价形成机制,令中间价有所升值;二是在交易时段进行一定程度的入市交易,直接影响汇率收盘价。从近日交易来看,15日以来中间价持续走强并超出对应时段美元走弱的程度,25-26日日间交易汇率也逆势大幅升值,摆脱此前9周的窄幅震荡区间,显示央行双管齐下引导人民币短期升值,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进入双向波动阶段。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注册Choice金融终端可查阅相关数据。


    关注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