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初唐》:22、李密其人

 

------22、李密其人------



李渊刚刚在并州举兵西征,全国各地多路农民起义军或官军造反队伍早已风起云涌,其中尤以李密的瓦岗军(瓦岗为地名,位于今河南滑县南部)最强大。

李密字玄遽,又字法主,祖籍辽东襄平(今辽阳)。远在北周年间,他的祖父李耀即被赐爵邢国公,他父亲则先后在北周及大隋朝出任高官,位至柱国将军,赐爵蒲山郡公,堪称一代名将。隋文帝当年做下那个怪梦时,他的父亲业已去世,李密虽然承袭了蒲山公爵位,却因年龄偏小,无法出任朝官,凑巧躲过一劫。

以后,怪梦风波因时过境迁而平息,依照大隋朝优待功臣后代的惯例,李密尽管武功较为平庸,却因口才出众,被选入皇宫左翊卫府充任千牛备身。

李密胸怀大志,满心指望以自己超群出众的才能,理应呼风唤雨,笑傲天下,对朝廷种种礼遇从来没有拿来当回事,对那些红极一时的高官也压根儿未放在眼里。甚至可以说,不但朝廷高官,即使是杨广,他心目中又何尝有过真正的敬畏。

正是那目空一切的大不敬心理,李密难免时不时惹出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有一回,左翊卫府全体侍卫奉旨保护杨广出巡。李密一路目睹他那趾高气扬,自以为是的神气,心中颇不以为然,脸上一不留神露出一丝轻蔑神色,大有当年项羽偶然在大路上见到秦始皇出巡时那种“彼可取而代也”的心态,凑巧与杨广的眼光撞了个正着。

杨广自登基以来,说准确点,应该是出生以来,还无人胆敢当面以这种鄙薄的眼光看他,当时那满肚子火气可想而知。不过,也许是李密命不该绝,杨广虽然对他那明显不怀好意的眼光深感气愤,却破例没有下旨严惩,仅仅在事后轻描淡写地交待宠臣宇文述说,前天左边仪仗队里那个黑脸膛的后生子,眼光太邪气,肯定不是什么好人,千万不要让他继续续在侍卫队伍里混了,免得他惹事生非!

我们在评价杨广先生那位短命皇帝的时候,往往不屑一提,看看这件事,恐怕会多少改变一下观点,对他那敏锐的洞察力也不得不佩服吧!

宇文述曾与李密的父亲颇有交情(宇文述对朝中许多李姓大臣概无好感,偏偏与李密父亲合得来,看来李密那小子还真有几分幸运),为了避免杨广对他加以迫害,特意以上司兼长辈的双重身份郑重转告:贤侄的言行未免太不检点,居然让皇上产生了怀疑!如今既然已经惹出了麻烦,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你最好是借口患病,主动辞职,以免惹出更大的麻烦!

李密贵族出身,原本感觉那微不足道的皇差过于屈才,且不说府上有的是银子,不愁过不了日子,听了宇文述那番话,不由暗自冷笑——你他妈看不惯老子,老子还懒得侍候你呢!

事后,李密毫不犹豫辞了职,在家闲居,看似专心攻读兵书战策一类经典古籍,偶尔也写写诗,或与人下下棋,至少表面上过得十分潇洒。其实,他的内心一刻也没有平静过,无不时时刻刻“心忧天下”,期待早日时来运转,大展身手。

金凤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空轸郁陶心。

眺听良多感,慷慨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从以上这首五言诗里,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李密先生不同一般的自负心态!从诗歌艺术角度论,似乎没有值得特别称道之处,甚至更像一首通俗易懂的打油诗。假如出自一位寻常无名之辈笔下,很可能被人讥笑为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作!不过,此诗出自李密这位后来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笔下,意义却大不一样!单以立意论,诗中前半部分表达了笔者对现状的不满,以及迫切希望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他剑指天下的雄心壮志!“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 虽然狂得可以,却简单易懂,也称得上气势磅礴,哪怕与后来人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媲美,也有点儿异曲同工之妙了。

这一天,李密因在家里坐得太久,想出门透透气,就骑着一条黄牛(那位贵公子也真特别,以他之类富贵人家,应该不缺高头大马吧,偏偏要骑着一条牛),一路逍遥自得,大声背诵《汉书》,凑巧在大路上遇到杨素。

积久成习,李密明知对方是朝中炙手可热的顶尖人物,他也勉强让了路,表情却大大咧咧,只管目不斜视地背书,全无寻常小民百姓遇到大人物时的敬畏神色。

杨素倒也大度,他以前并不认识李密,对方一介草民,在他面前如此傲慢无礼,他不但没有生气,相反因看到李密年纪轻轻,居然可以如此不受环境干扰,心无旁骛,将《汉书》背诵得那么流利,认定此人肯定不同一般。受此因素驱使,他甚至不惜屈尊降贵,当即下轿,热情地邀请李密入府,有如老朋友谈心一般,与他天南地北谈论、评议天下大势,古今得失。

李密生性目空一切,认定自己将来即使不能如文帝一般成就一代帝业,也理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至少不会比杨素的地位差到哪去。正因为有了这一宏伟的目标为基础,尽管与对方的身份、地位相差万里,他也毫不怯场,面对杨素所提的各种问题,无不对答如流,条条是道。

杨素本身颇具才干,听了李密一番高论,不由暗自吃惊,越发认定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待他告辞离去后,竟深有感慨地对长子杨玄感说,李密才学过人,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你兄弟没一个比得上他!

父亲如此器重李密,杨玄感当然不敢轻视,以后就多了个心眼,日常只要有空,总是千方百计寻找机会与之接近。时日一久,二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密友。

以后,杨玄感在黎阳造反,急需高智商人才,打开大脑库存,自然第一个想到这位才华出众的好朋友,当即令人将李密请入军中,拜为军师,并诚恳地向他征询今后的发展、进军方略。

李密日盼夜盼,总算盼来这么个大显身手的机会,对杨玄感所问的事,心里早有准备,以至不假思索,脱口说出三计:杨广出征,至今远在辽东,南有大海,北有突厥,中间一条大路,到处关卡重重,明公如果断决策,出其不意,火速抢关夺险,率军长驱入蓟,杨广回国之路就断绝了;高丽人得报,一定借机发难;到时候,他前后受敌,要不了一个月,军粮势必耗尽,兵马再多,也将不战自败,此为上策!关中地方闭塞,土地宽广,是难得的创业基地,明公率军西进,一路所过关卡可暂时不去理会,矛头直指长安;长安是历朝古都,藏龙卧虎,明公入城后,可大量招贤纳士,妥善地安抚当地军民,借以获得人心,同时分兵把守各险要处;杨广回国后,因丢失了老巢,要打败他就不难了,可称中计!集全军之力,火速进攻东都,但隋军势必集中全力防守,假如百日之内没有攻下,各地兵马得报后赶来增援,胜负就很难预料了,故称下策!

杨玄感沉默片刻,断然回答,蓟州离此路途遥远,大军远征,耗时费日,且一路关卡重重,逐一攻克,绝对不是一件容易事!只怕我军还远远地没有到达,杨广大军早已回国了!西取长安,若依贤弟所言,一路所过关卡暂时放到一边不予理会,固然可以加快进军日程,却无法打出我军应有的声威,即使顺利地攻克了长安,四面大片土地仍然掌握在隋军手中,恐怕难得有所作为!反过来说,东都是杨广苦心经营多年的新都,朝廷百官家小多半住在该城,只须一鼓作气将其攻克,众官挂念家人,肯定不再安心地追随杨广,到时候晓以利害,大多势必临阵反戈!何况,东都离此甚近,大军一出,更容易立竿见影,由此可见,贤弟所谓下策,才是真正的上计啊!

应该说,杨玄感当时对形势的分析也自有他的道理所在,行军打仗,毕竟不同于纸上谈兵,以他临时拼凑的有限兵力,无论是攻取蓟州或长安,路途遥远,沿途各处均有朝廷大量军队,各地官员守将能不认真地考虑一下自己肩负的一份责任?你不去沾惹那是你的事,人家能眼睁睁看着你从身边轻轻松松绕过而不闻不问吗?哪怕一切都按李密所说的上计或中计去实施,也未必真有那么容易得手!

要说失误吧,杨玄感最大的失误是性格过于浮躁,反旗竖得太早。正如李渊当初对宇文士及所说的那样,假如杨玄感起事之初不事张扬,而是假以运粮之名,一路悄无声息、兵不血刃地拿下黎阳至蓟州一线关卡,杨广被阻隔在大海那边,除了瞪着双眼干着急,还能怎么样?一失足成千古恨!正是这一严重失误,将他彻底推向了祸福难测的风口浪尖。这一点,李密心里其实也很明白,那会儿,哪怕杨玄感将军事指挥大权全部交给他,他也自问缺乏足够把握稳拿稳取去实现自己的上计或中计。没有充足的理由说服对方,他除了闭上嘴不再出声,还能怎么样?

于是,杨玄感断然下令,与杨积善、杨玄挺两位胞弟分兵三路,进军东都,并旗开得胜,一路上打过不少胜仗,夺取了河南境内大片土地,兵势日见强盛。令人遗憾的是,大军抵达东都后,却遭到隋军的顽强抵抗,东都城屡攻难下。时日一久,双方在攻守过程中打成了拉锯战,一拖几个月,杨玄感始终无法将其攻克,又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比如说放弃进攻东都,先将后方大本营好好巩固一下之类。

正因为类似种种失误,以后,杨玄感被陆续赶来的隋军层层围困,才明白处境的不妙,不得不转攻为守,分兵四面拒敌,却往往顾此失彼,节节败退,先前所取土地陆续得而复失,最终兵败自刎,落了个彻底惨败的可悲下场。

李密因始终追随在杨玄感身边,生平壮志未遂,自然不甘心如杨一样自刎,以至于在混战中成了隋军俘虏,被作为首犯之一押往朝廷。多亏密友王伯当、齐国远、李如圭等人及时得知消息,在押送途中设计将他救下,一路陪同他到处逃亡,吃尽苦头,躲过官军层层追杀,最后逃到瓦岗寨,被翟让收留。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8801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23、逼上瓦岗------

翟让字子谦,东郡韦城(今河南韦城)人,曾在东都充任法曹(负责邮政通讯与驿站管理一类小官),因妻子与上司通奸,被他捉奸在床。一怒之下,他当场拔出腰刀,一刀一个,杀了那对奸夫淫 妇,事发后被官府逮捕,关押在死囚牢里等候处决。

狱官黄君汉是个血性汉子,一生敬重铁骨英雄,最看不惯贪官污吏横行霸道,对翟让的遭遇十分同情,认定他是个真汉子,竟不顾个人安危,趁夜深人静时,精心制造了一个越狱假象,偷偷将他放走。

翟让虽然暂时脱离了危险,却成了被官府严加通缉的要犯,逃亡在外,一天到晚东躲西藏,经历了不少凶险,吃尽各种苦头,却怎么也摆脱不了官府追捕。

人一旦被迫上绝路,为了求得一线生机,或者说能多活几天就尽量争取多活几天,还有什么事不敢做?什么事做不出来?不必说身处乱世,正是一个造就英雄的年代!翟让在无路可走的处境下,不甘心坐以待毙,毅然召集一伙灾民,接连抢劫了当地几家富户,就近占领瓦岗寨,当上了山大王。

翟让生性耿直,武功还算过得去,惜乎胸无大志。占据瓦岗小小山寨后,靠打家劫舍维持生计,每天多少有些收获,能确保寨中众兄弟大酒大肉,快快乐乐过日子,已十分满足,从来没有想过要效仿其他各路义军一样四出攻城略地,轰轰烈烈干出一番事业,闯出一番天地来。

有了这一致命弱点,翟让的兵势发展十分缓慢,压根儿应付不了官军大举进攻。有一回,隋军名将张须陀突然率军来剿。因双方兵力悬殊,翟让事先缺乏应有的防御措施,险险乎被杀得全军覆灭。他本人几经拼死血战,才侥幸突出重围,保住一命。从此以后,他一度萎靡不振,再也没有胆量与官军正面较量。后来,徐世勣上山入伙,山上的一切才不断有所改变。

徐世勣字懋公,生于大隋开皇十四(公元五九五)年,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县)人,家境异常富裕,常年库存米粮多达数千石。他的父亲徐盖是一位古道热肠、刚正不阿的硬汉子,经常拿出许多钱粮接济本村与附近四周贫苦百姓,却从不过问被接济者是否与之沾亲带故,平日交情如何,但绝不巴结官府权贵,这样一来,就无形中惹出不少麻烦。

远在徐世勣童年时,父亲因地方官一再无故上门勒索,咽不下那口气,却无可奈何,不得已举家远离故乡,远迁东郡卫南县(今河南滑县)定居。有了这一搬迁,徐世勣即顺理成章成了翟让的同乡。

徐世勣家道殷富,日子过得宽松,原本从来没有打算过什么时候会上山落草,或者说连想也没往那方面想过。可是,命运偏爱捉弄人,你不想走的路,它总会绕上一个或几个弯子,最终非逼你走上那条路不可——徐世勣十七岁时,偶尔与一乡村地痞发生纠纷,因忍受不了对方的一再胡搅蛮缠,怒而失手,一刀杀了那家伙,从而惹下大祸。为逃避官司,他被迫投奔瓦岗寨。

当时,徐世勣虽然年纪轻,经历浅,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却生性聪明过人,且自幼习练枪棒,饱读兵书,堪称文武兼备,人称茂公,方圆数十里无不口口相传,将他视为难得的奇才。

翟、徐两家相距不足五十里,对于徐世勣的大名,翟让早有耳闻,如今他主动前来入伙,不由心头大喜——在这以前,寨中全是一伙蛮汉子,凡事随意而行,全无章法可循!徐世勣的到来,无疑是值得隆重庆幸的一件大喜事。他得报后,没有丝毫迟疑,亲自迎出山门,见面后未加任何寒暄,就迫不及待地提出要拜徐为军师。

徐世勣慌忙推辞说,小弟不小心犯下命案,但恨存身无所,不得已冒昧前来投靠,承蒙大哥大度收容,业已感戴莫名!至于军师大位,小弟年浅才疏,岂敢当此重任!还望大哥及早收回成命,另选贤能!

翟让心直口快,不由双眼一瞪,粗着嗓门说,看贤弟这话说的!愚兄手下的人,全是一伙山野村夫,胸无点墨!贤弟文武兼备,此位不坐,天下还有何人敢坐!万望贤弟不得推辞,助愚兄一臂之力,以振山寨雄风!

可是……徐世勣还是迟迟疑疑不敢答应。也难怪,他一个十多岁的毛头后生,如果一来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占据如此显要的位置,寨中那许多长期追随翟让的老兄弟能服气?

翟让的嗓门更粗了,说着话甚至作势要下跪,贤弟如此一再推三阻四,难道非得让愚兄跪下来求你不成?

大哥这么说,小弟倒是有些却之不恭了,那就姑且勉力为之吧!翟让的态度如此诚恳,坚决,徐世勣不便再推,才勉强答应。不过,虽然一入伙就获得重用,他并没有因此洋洋得意,自以为是。他想得更多的是,人家既然如此看重你,就得有所作为,使山寨有所起色,才无愧于 “军师”这个称号。

因对寨中的一切还很陌生,徐世勣上山之初,绝少提出自己的看法,更不必说对部下指手划脚,动不动指挥人家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经过一段时日观察,他自信对一切已大致有所了解,才最终认定,翟让此前的所做所为的确存在太多局限,要让寨中的一切有所改观,理应于此入手,尽快开创一番新局面。

这一天,一伙小喽罗又劫得两名过路小客商,兴高采烈地将劫得的财物运入山寨。徐世勣历来看不惯这种江湖小盗式的扰民勾当,于是就势劝告翟让说,俗话说得好,野兔不吃窝边草,大哥要想一振山寨雄风,千万不能一味热衷于这方面的小打小闹勾当!

依贤弟之见,该用何法方可使山寨尽快发达兴盛,尽管直说就是!翟让一怔,当即反问。既然当了强盗,他一时间真想不出除此以外,还该做点什么?

徐世勣平静地说,骚扰山下过往客商,甚至打家劫舍,抢夺四周穷苦百姓的区区救命钱粮过日子,肯定不可能有多大作为,而广大民众势必将我兄弟视同无恶不作的虎豹豺狼,实在是得不偿失的做法!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务必与地方百姓鱼水交融,扶危济困,视他们为亲人,以其利而利之,以其福而福之,方可根深叶茂,长盛不衰!

翟让还是不以为意,再度反问,贤弟所言固然在理,但是,那样一来,山寨将靠什么来维持生计?

徐世勣断然回答,梁都、荥阳等地离此不远,均属繁华之地,富商大贾云集,其中为富不仁者多有!大哥尽可不时发兵前往夺取,既可确保寨中钱粮源源不断,还可以拿出一部分赈济灾民,从而获得广大百姓真心拥戴!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之?

有道理!愚兄以往竟从来没往这方面考虑过,真是愚不可及!翟让一个劲捶打后脑勺。从此以后,他一切依从徐世勣的建议,一改过去的做法,收获果然一天比一天丰厚,很多时候,还可拿出大量粮食、布匹等物救济附近及沿途一线灾民,从而名声大振,被官府视为心腹大患,曾多度发兵前来征剿。

对付官军,徐世勣更是毫不含糊。每回大敌当前,他总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天才,针对官军来势强弱,领军主帅性格特征,武功与智商高低,从容确定相应对策,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屡败官军。官军吃过太多苦头,以后每当提到瓦岗寨,提起徐世勣,大多吓得脸色发白,再也不敢自讨苦吃,轻易来犯了。

相反,附近百姓因不断得到山寨接济,且多次耳闻目睹瓦岗军大败官军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对瓦岗军越发有了一家人一般的亲近感。甚至,有的人家不幸遭遇意想不到的灾祸,总会头一个想着入寨求助,一旦发现官军踪迹,也会及时前来报讯,使山寨事先有所准备。更有不少人主动上门请求入伙。瓦岗军因此日见兴旺,截止到李密上山时止,寨中已拥有将近两万人马。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8801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历史小说 《博弈初唐》

作者:天牛星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9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博弈初唐”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28801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