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文物旅馆—“新新饭店“

 

杭州新新饭店之名取至《礼记·大学》中名句x26quot;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x26quot;。时逢新文化运动,蕴涵着新社会、新时尚,既...





杭州新新饭店之名取至《礼记·大学》中名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时逢新文化运动,蕴涵着新社会、新时尚,既指新旅店、又指面貌永远保持新鲜、旅店日日保持清洁、满足宾客良好期待。

美国哲学家杜威、日本文豪芥川龙之介、宋庆龄、宋美龄、蒋经国、陈布雷、朱家骅、于佑任、李叔同、徐志摩、巴金、胡适、张元济、史量才、刘子衡、鲁迅、茅盾、郭沫若、丰子恺、华罗庚、启功、沙孟海、汪道涵、李可染、程十发、周昌谷、傅抱石等众多政要和社会名流曾下榻于此。1929年浙江省主席张静江在此坐镇指挥首届西湖博览会。1935年奥地利姑娘瓦格娜与中国警官杜承荣在此演绎了一场催人泪下的跨国恋情。1981年首届中国金鸡奖、百花奖明星夏衍、秦怡、白杨、达式常、王馥荔、张瑜、谢晋等在此下榻。

杭州新新饭店由东楼(前身为何庄)、西楼(始建于1912年孤云草舍)、中楼(始建于1922年)、秋水山庄(始建于1932年)和北楼等楼群组成。西楼、中楼、秋水山庄被列入近代历史文物保护建筑。
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体现和城市个性的代表。在近代前,杭州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中国都会,城中可说是清一色的木构架结构建筑。西风东渐后,西方建筑文化,包括设计手法或建筑元素如建筑式样、材料、装饰图案、室内装修与陈设等,逐渐传入中国及杭州。杭城的建筑开始向高层发展和多样化发展,呈现中西建筑风格相互交辉的局面。也加强了杭州人对西方文化认识及认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突出内容。
杭州新新饭店
1922年董庄落成后拍下的新新“全家福”(老照片)


西式建筑的出现对杭州旅游业影响甚大。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旅馆。杭州虽是著名旅游城市,但在民国前并无新式旅馆,只靠一些旧式客栈甚至会馆和寺庙来接待游客。到民国时期,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尤其是沪杭铁路通车后游客的日益增多,杭州迎来了兴建新式旅馆的高潮。受时风影响,这类旅馆在设计、建造时,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小规模、院落式的建筑风格,大都采用西方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建筑材料,转为高层楼宇化的大型现代建筑,加之于现代室内装修,从而基本达到西方近代大旅馆的硬件标准,据《杭州市经济调查》中记载,“湖滨各旅馆多为新式建筑,空气光线均好,布置亦颇清雅,与上海南京旅馆之比较,则杭市真可称为廉洁。里西湖之新新旅馆,西泠饭店为达官贵人及外国人旅居之所。”然而岁月沧桑,大浪淘沙,到今天这些在湖边的旅馆几乎都不复存在,唯有开设较早、规模较大、设施较全、管理较好的新新旅馆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此即是今天位于北山路58号的新新饭店中楼。

新新饭店
新新饭店正面


新新旅馆最初的建筑是一座外廊式两层三开间小楼,屋顶是中式的戢山顶。其业主是在上海经商的宁波人何氏父子,故称何庄。1913年商人董锡赓与何家商定在此开设现代旅馆,中文名“新新饭店”,寓中国古籍《礼记·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英文名“NEW HTOEL”。
新新饭店内景


新新旅馆一挂牌营业,就引来八方游客,生意日渐兴隆。此时,求新求变的旅馆经理董锡赓看准商机,于1922年在何庄西侧盖了一幢地上五层地下一层的西式大楼,内设会议厅、藏书间、弹子房、听书馆、舞厅等,食宿、娱乐、卫生设施完善。新楼连同何庄共有大小房间近百个,仍用新新旅馆原名,并以其独特的圆顶、昂然的楼宇、别致的式样、幽雅的环境而成为环西湖的标志性建筑。
新新饭店


新大楼的建成营业,使新新旅馆顿然身价倍增,一下子跻身于国内一流商业旅馆的行列之中。当时一些旅游指南说:“新新旅馆建筑精美,风景天然,饮食一项,既备中西,且兼荤素,游湖者以居此为最适。”当时宾客云集,各界名流纷纷下榻于此,客房标价高时达每天约十个银元,为杭州高档旅馆的最前列。在1929年举办首届西湖博览会时,新新旅馆被组委会指定为唯一的一家接待外宾的迎宾馆,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经年累月,新新饭店积淀起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成为一座记录杭州对外交流情况的“文物旅馆”。
本文原标题《新式建筑与百年新新》

本文作者系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文章选自杭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杭州文史研究会编《天城遗珍——杭州对外文化交流史迹》




    关注 杭州文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