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老家,有这样一锅充满诱惑的馍!

 

乡土河南...





在河南禹州市的一条小街巷里,今年41岁的柴红府正搬起锅上厚厚的木锅盖,在热气腾腾的大铁锅里,露出了一圈白亮亮的锅贴馍,这是柴师傅和朋友在县城合伙开的小店,在他的老家顺店镇,柴师傅做这种传统的特色馍已经二十多年了。



锅贴馍在各地的叫法不同,有锅壳馍、锅鳖子等别称,因为制作时蒸烤结合,锅贴馍融合了蒸馍和烧饼的味道,蒸熟后麦香味浓郁,馍底焦黄鲜亮,吃到嘴里酥软可口,但是因为制作过程复杂,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见到这种传统面食。



柴师傅家从他爷爷那辈就开始做锅贴馍,传到他这里是第三代,在老家的镇上过去曾经有很多家做这种馍,后来因为制作复杂,价格也卖不上去,很多就放弃了,现在只有两三家还在坚持。



做锅贴馍的面要经历发面、加面粉、接面、醒面、加碱、揉面、截面剂等多个环节,每天早上四点钟,柴师傅就要起床发面,一直忙到晚上六七点钟收摊儿。做馍的时候,先把馍剂用小擀杖擀成片状,然后抹红油料,撒盐,再卷起来两头对折,再擀成片状,扣到案板上。



柴师傅做的馍好吃,其中一个原因是刷了这层用祖传秘方配制的红油大料。寒冷的冬天,在他的店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刚出锅的热乎乎的锅贴馍,不要任何菜,顾客们拿起就吃,眨巴眼的功夫,一个馍就下肚了。



锅贴馍擀的时候也有诀窍,一头儿厚一头儿薄,往锅里贴的时候厚的在下,薄的一端在上,这么做充分考虑了铁锅位置不同受热程度不同的影响。



这口蒸馍的大铁锅,是柴师傅家三十多年前买的,“那时候买这口锅才花了十几块钱,用了这么多年,现在做锅贴馍的少了,这种锅也几乎没有卖的了”,柴红府笑着说。



把馍全部贴进锅里,柴师傅搬起直径将近一米的桐木大锅盖把锅盖上,这个锅盖有二三十斤重,做这么重就是为了防止蒸的过程中漏气。



经过十二分钟的蒸制,锅贴馍就可以出锅了,这一锅只能蒸15个,一天下来不停的忙乎,也就能蒸600个左右,所以不管生意再好,他一天只能卖这么多,很多顾客来晚了就没有馍吃了。



这样一个厚墩墩的锅贴馍,卖一块钱一个,和同样是一块钱一个的烧饼相比,做锅贴馍的效率至少要低一半,“普通老百姓吃的馍,也不可能卖太贵,费功夫价格低是大家都不愿意做的原因”。好在柴师傅和朋友在隔壁开的有卖杂炣的小店,在当地杂炣和锅贴馍是绝配,馍好吃可以带动杂炣的销售。摄影记录|张根栋


    关注 乡土河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