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选择成为谁,那只是你的问题

 

十年前的因结十年后的果。...



不得不说,抱怨真是个好东西。



最后忙着搬家,一天到晚不消停,回来就睡觉,一直没顾得上更新。大概18号之后,就可以好好歇歇了。同时下午还有心理电影要赶场,只能临时凑点字数了。

说说搬家过程中发现的一个事情:真心觉得话唠的人挺多的。在网上遇到的几个人,办宽带时遇到的门店客服,当然还有我自己。

总觉得着吧,有这样几个特点:一单纯就是闲着没事干,这种类型就是为了解闷;二就是抱怨,比如我,尽管平时我蛮讨厌抱怨这东西的,这个专门放到下面说;三就是纯粹的话多,这种跟前两种的区别在于,有用,且不含任何抱怨的成分。

说实话,我本人来说是蛮喜欢第三种的。因为话多,所以不容易冷场,也特别容易暖场。第一种可能是出于一些人网络和线下的差异性,比如某些说话就脸红的人在网络上反而更活跃,某些人则完全相反。

今天主要是说第二种的:抱怨的人是出于什么心态,或者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说实话,特别爱抱怨的人必定是有其一定比例的自恋成分在的。

比例较高的那种会完全是自说自话,比如我妈,你不听她抱怨,她就会受不了,她就会强迫你听她说,你不听就拉着你的胳膊,你躲避的话只要你回到她身边,她还会继续说。我们都拿她没任何办法。

我觉得,像我妈这种肯定是患了抑郁症的,不然也不会去自杀。有种说法是患了抑郁症的人在生了孩子之后,会疯狂地折磨孩子。结果到最后就是,她的抑郁症痊愈了,或者是控制住了,然而孩子却抑郁了。

我目前就是现在的情况。还好,现在了解到了心理学,不然,你们铁定见不到现在的我。

自恋成分比例比较低的那种,就是你说我也同样在听,但是需要我发表观点的时候,完全GET停不下来。这种情况应该比较容易遇到,也比较好理解。

幻想的你和现实的你,应该如何区分?



在找房的过程中,以及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通过加入到与对方的谈话中,逐步了解到我本人的幻想成分会有多重。

首先是《扶镜框,抓脑袋,摇头,扭脖子....它们的背后暴露出当事人怎样的心理活动?》这篇文章所说的问题,说话时体现出来的微表情肢体动作问题。

比如在演讲时,我会紧张,所以要通过频繁地扶镜框,抓脑袋,摇头,扭脖子这些微表情动作体现出来。需要了解清楚地是你越是想控制那些微表情,它们反而就越容易不安分。

换句话来说,就是越控制越紧张,越紧张微表情就越多。但是自己在平时不照着镜子说话,是不会意识到有这方面的问题的。现在意识到了,就是一种进步。

目前来说,决定做直播这件事情还是蛮有好处的:一方面锻炼口才,和思考,话题衔接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能够提供进一步认清自己能力的一种简单方式。

我的主要问题是,思考问题总是从自己这一方出发,很少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和所谓的社会道德规范。这个问题说浅了,叫自私;往深了说,是不融于社会。
相较于某些鸡汤学专家所说的,孤独是一个人的修行,这样的并无卵用的废话来说,不融于社会肯定是不好的性质,毕竟人都具备社会性的群居动物。

而且这个不融于社会还包括,你会像那些老年人一样,很容易被骗,他们是完全现今社会信息不对称状态下最悲剧的一群人。

你并不会很容易理解到对方的想法。这个主要是说,你会感觉和周围人的沟通越来越困难,这个是恶性循环。想要改变,就需要从怪圈中脱离出来,仔细观察,然后再重新塑造一个新的模式。这个才是心理学所强调的正规方法论。

简单来说,幻想和现实如何区分?只有去拿到现实环境去检验,没有对比就没有发言权。接下来究竟是需要妥协,还是需要拒绝,这都是一个很大很大,值得思考的问题,之前的文章也有类似的分析,这里就不赘述了。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无论你是出于什么目的,下了什么决定,都还是要以自己的利益为重的。拒绝对方的请求并不可怕,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也同样不可怕。

晚安,亲们。


    关注 我是你的A同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