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我们在日本(五)

 

考察之旅
十一长假期间,半岛幼儿园的代表团队
来到了日本进行为期六天的考察学习之旅。




学习旅程简述

10月2日  

上午参观高根幼稚园& 下午座谈交流

10月3日 

上午参观高根幼稚园& 下午参观高根保育园

10月4日

拜访东京国际蒙特梭利培训中心

10月5日  

东京——京都

10月6日

参观京都深草儿童之家

接下来的几周,我们将会陆续与大家分享此次日本之行的感悟,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描述让大家有所获益。

点击链接(十一,我们在日本(一))查看第一篇

点击链接(十一,我们在日本(二))查看第二篇

点击链接(十一,我们在日本(三))查看第三篇

点击链接(十一,我们在日本(四))查看第四篇

日本高更幼稚园参访心得

何积爱
在 本次参访中,我获得了几个关键字,“自由”“解放儿童”,并且对这些词有了更深刻的定义和理解。

第一天,在幼儿园观察了一个上午,简单吃了自备的便当,园长开始和我们讨论大家观察后的感想。在那一刻,我只有一个感觉,这里的孩子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他们能够自由的选择工作,在没有任何一个老师的干预和引导下,都能自己找到喜欢的工作。再者,他们有工作的自由,他们能自己找到合适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工作。这是我观察之后的最初印象。





在和老园长的对话中,园长分享了如何观察孩子

观察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不感兴趣的话,我们何须示范呢?当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突然醍醐灌顶,对呀!如果给孩子示范一些他不感兴趣的工作,我们如何能期待看见重复呢?有多少老师为了完成孩子的工作清单而使用权威去要求孩子完成他们“应该做的工作”?





孩子的成长是一件自然发生的事,大自然给与了他们一个时间表,从出生开始,一年的时间他就能站起来,一岁半左右就能跑,一连串的发展都是自然出现的,这就是生命建构的节奏,孩子“自己”做成“自己”的身体,不是谁教出来的,这也是孩子们作为孩子,要长成为人的重要发展任务。因为大自然赋予孩子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但是,成人往往从孩子出生后,就开始对他们探索的欲望进行破坏。谈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各种以安全之名而存在并且正在阻碍婴儿探索的商品,婴儿手套、婴儿床、安抚奶嘴、护栏等等。哪个家里没有那么一两样?

如果孩子们在0-3岁的阶段有了充足的体验,他们到了3-6这个阶段,自然而然会有很多他们想做并且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园长谈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总是听到有些老师会抱怨他们遇到的有些孩子不爱工作了,因为就刚才的说法,如果孩子在0-3岁阶段,常常是被禁止探索的,那么到了3-6岁,他们就会认为自己不能也不想做这些事情了,真是一环扣着一环呀!





园长继续说,如果在3-6岁的阶段,孩子所做的事情不被认可,或者想做的事情不能做,就是说,当儿童表现出想要工作的时候,老师没有满足他的要求,那么,孩子到了下一个阶段,也就是6-12岁,他就会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我突然意识到,有多少老师被我们所谓的“蒙特梭利课程”,被我们的“工作手册”给框住了,如果孩子想做一件工作,作为老师,很可能会因为他的年龄、能力或者工作手册上的先后顺序而阻止了孩子工作的欲望。孩子的状态是不是就会变成被动的来等待成人的指令和安排。



作为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除了爱,我们还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发展需求,才能给出真正适合的回应。纵观现况,家长给孩子的爱还包含着什么呢?

尤其是在当今隔代教养的时代里,“过度保护”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向园长提出这个困扰已久的问题,在我带班以来,一直存在一种情况,有些孩子在入学一段时间后,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一整天都表现的都不错,也很开心,但是,就在每天进学校,和家长分离的那一瞬间都要哭,这个情况我观察了好久,经过分析,我初步得到一个答案,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差异太大,尤其是家里有长辈看护的孩子居多,用个幽默的说法,孩子每天都在坐时光机,不断地长大和缩小,在这样的变换中,孩子需要一直重新调适,因此反应在情绪上。



针对这类型的问题,我和许多的家长沟通,大家都对隔代教养的问题一筹莫展,于是我们向老园长求助,有经验的园长果然提出了一个特别有智慧的办法。可以邀请家中的爷爷奶奶到学校来参加活动,让他们看看孩子的能力。

对呀!孩子平时在学校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但是在家里,可能他们做些事情之前就被阻止了,爷爷奶奶根本没有机会看到孩子的能力。我想到学校这个月底马上要举办重阳节敬老的活动了,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呀!

园长又提到了日常生活工作,她说日常生活工作是平常在家里妈妈常做的事情,既然是妈妈做的事,孩子自然会感兴趣,说到这里,不禁让我又陷入了一阵沉思,我们经常喊的一句口号,“家务活是最好的早教”,如果孩子在家里有很多机会参与日常的家务活,那么他们到了学校,一定也会对日常生活感兴趣呀!我思考的是,现在有多少妈妈在家里做家务呢?后来园长又补充了一句,如果孩子平时没见过的,他肯定不感兴趣…

我们的谈话再次回到了观察,观察孩子们的动向、兴趣、再给予示范,当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而产生了自己的发现,这才是促使孩子愿意重复的关键,我们能观察到孩子的眼神发生了变化。





当重复的工作出现之后,我们不该打扰或者介入干预他们,如果因为孩子做错了或者没有按照我们的期望去做,老师就打断或者干预,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孩子不再重复了,因为他的心智的发展被干扰了。这个干扰还包含了语言的干扰,当我们在示范工作的时候,不要使用语言来提示,只使用一个感官,所有的日常生活工作都需要动作的示范,而不是用说的,并且,单一感官的使用孩子容易接受、吸收,也容易激起孩子的兴趣。孩子原本不知道的,当他自己知道后,会很开心,也会感到满足。

园长接下来给我们看了一张蒙特梭利四大发展阶段的图表,我们心里想,这该不会要给我们上课吧!这张图表大家并不陌生,学过AMI的同学都可以流利的把这些发展阶段的特征背出来。



老园长说,0-6岁的环境会影响或者引导他的一生,3-6岁的孩子让他重复去做自己想做的,而不是教他知识,孩子到了小学阶段有个求知欲特别强的敏感期,如果3-6岁的阶段被破坏了,他们到了这个个阶段就不会问“为什么”,作为蒙氏老师,如果不观察,不思考,只是按照手册的示范的顺序,就不能称作蒙氏老师,如果只是按照手册的示范去教,孩子也不太可能按照我们的期待重复。因为,这些并不是孩子想做的事,而是成人希望孩子去做的。这段话说完,我记住了。没想到的是,在隔天的小学教室访问中,得到了深刻的体会和印证,我终于明白了四大阶段的真正含义,什么叫做“每一个阶段必须要成功地完成,从而孩子才能在下一个阶段获得最大化的发展”。

第一天的考察和学习告一段落,结束了和园长非常愉快的交流。离开之前,园长希望我们明天能花一点时间看看小学的教室,于是约定好了隔天继续拜访的时间。回想起来,我觉得隔天的拜访绝对是旅程的高潮。

  下一篇我会继续与大家分享在高根幼稚园的观察心得。
何积爱(Esther Ho)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

持有国际蒙特梭利(AMI)3-6岁资证。

现受训于AMI培训师课程, 是深圳AMI

培训中心讲师,半岛幼儿园教学主管。



    关注 半岛幼儿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