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散文】鲁鸿武︱玉门关下“驴子孝”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于2016年9月20日在敦煌举办。全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敦煌。为了迎接这一历史盛会,本刊特辟“敦煌散文”和“敦煌诗歌”专栏,欢迎天下文友不吝赐稿。...





【编者按】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于2016年9月20日在敦煌举办。全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敦煌。为了迎接这一历史盛会,本刊特辟“敦煌散文”和“敦煌诗歌”专栏,欢迎天下文友不吝赐稿。

玉门关,位于敦煌市区西北90公里处的茫茫戈壁中,是去雅丹地貌和罗布泊的必经之路。历经沧桑的玉门关,始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古时候,中原的丝绸和茶叶等物品源源不断地通过这里运往西方各国;而西域诸国的美玉、葡萄瓜果等特产和宗教文化也是通过这里相继传入中原,由此得名玉门关。

当时的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张骞出使西域、汉将李广、霍去病抗击匈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唐玄奘西天取经都在这里留下了一曲曲优美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就连英国人斯坦因将盗取的莫高窟壁画都是通过这里运回去的。还有多少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等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就在10多年前,一对毛驴母子,又在玉门关下演绎了一出母子情深的生死绝唱。成了古丝绸之路上的又一奇闻,给这个千年古关增添了几份神秘和传奇的色彩。


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陪同友人去玉门关游玩,下车后无意中发现,就在玉门关遗址向西约二三百米处,新出现了一座孤独的坟茔。在坟茔旁边有很多游客在拍照留影。出于好奇心,携友前去凑热闹,到墓前一看竟然是什么人给驴立的墓碑,眼前高高矗立的花岗岩墓碑上方刻着“驴子孝”三个大字。墓碑上面刻写着如下碑文:“辛巳春,有老者牧驴于玉门关外,一母驴病卧野外,驴群远去,驴子守候母驴,伤心不已。母驴死,驴子不吃不喝,啾啾恸哭,饮风泪死。有远方客只身前往罗布泊,途径此地,闻之,深受感动,谓之“母子情深驴之孝”。曰:人连驴不如,厚埋驴母子,立碑警示后人”由于是给驴立碑,所以碑的落款为“有心人”。

看完碑文后,感觉有点儿新奇和疑惑。就在这时,我看见在离我们不远处的草滩上,一位老人正赶着一群羊缓缓行走。我们走过去问道:“老人家,前面那个驴子孝的坟墓是怎么回事啊?”他望了我一眼后说道:“小伙子,我看你是敦煌本地人,你真不知道这个事吗?你看这里来的人有上海的、北京的还有外国的,你一个敦煌人竟然不知道?”说完他让我们和他一块儿坐在玉门关下的草滩上,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起了“驴子孝”的故事。

他说:“那是2000年4月份发生的事情。有一天,和我一块在这里放牧的老于的一头母驴突然失踪了。老于就在玉门关这片茫茫的大草滩上找了整整一天,愣是没有找到,一直找到太阳落山了,老于也感觉累了,就回到土房子上准备休息。刚刚睡到,突然听到有什么东西砸门的声音,老于出门一看,驴自己回来了,这太令老于喜出望外了。可是,他又仔细一看,门前站的只有刚出生3个月的小驴仔。小驴仔两只圆圆的大眼睛下,留着两道流过眼泪的痕迹,把细细绒毛粘了一道线。老于想,来一个也好,先圈起来再说,于是,就把小驴往圈里赶,老于真没有想到,这只幼小的驴仔也是那么犟,死活不进圈,而且向外跑了出去。老于也只好跟在小驴的后面,进入了茫茫草原。老于走着想着,这个犟小驴是不是来求救的,古有老马识途之说,难道小驴也认道吗。大约过了20分钟,小驴径直地进人了一个芦草长的很茂盛的低洼处,小驴仔的身影在干枯的芦草丛中消失了。老于赶紧赶过去,见到那头母驴静静地卧在草地上,小驴仔已经依偎在驴妈妈的身旁添着驴妈妈的额头。老于上前看了一下,那只母驴病的不轻,肚子一起一伏,鼻子发出低鸣,眼角还流着泪。老于看到这个情景,感觉母驴一时半会儿也死不了,想先把小驴牵回去明天再想办法,可是,那头倔犟的小驴怎么也不离开驴妈妈。无奈之下,老于只好只身返回。第二天,天刚麻麻亮,老于就拿着熬制好的草药急匆匆地前去救治母驴。赶到母驴病倒的地方后,见到那头小驴仔紧紧地贴在驴妈妈的身旁,一动不动地卧着。四月份的玉门关,天气仍然非常寒冷,人睡在屋里面还要煨热炕,何况这是荒郊野外啊。老于琢磨着,估计是小驴仔怕驴妈妈冻着在贴身取暖吧。眼前的情景深深地感动了这位粗犷的老人,老于心一酸,眼眶里滚动的泪花模糊了视线,想到难道这就是母子深情吗?看到这情景,老于再也不强求小驴仔了。接下来的日子,小驴仔不吃草,不喝水,不睡觉,每天用舌头舔着妈妈的眼睛和身体,不停地流着眼泪,不停地低吼或仰空嘶鸣,不停地用头拱着妈妈的身体,试图把妈妈唤醒并扶它起来。就这样一天,二天,三天,时间在一天天地过去,尽管老人想尽了办法,小驴仔仍然寸步不离地守在妈妈的身边,日夜围着妈妈的身体转啊,拱啊,舔啊,叫啊!小驴仔的舌头流血了,干裂了,身体一天天瘦弱下来,直到第七天,它艰难地挪到妈妈的脑袋旁边,最后一次伸出舌头舔了舔妈妈的眼睛。随后,一头栽倒在妈妈的身边,这头可怜的小驴仔就这样一命呜呼了。”

听到这里,我们被这头小驴仔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老年人的声音有点嘶哑,他取下随身背着的特制的牛皮水壶,喝了几口水后继续说道:“有些事情啊真是天赶地凑的,正巧,这天从北京来了有一位名叫乐荣华的探险家途径玉门关,徒步穿越罗布泊探险,就在这天下午,天公不作美,玉门关一带突然狂风大作,黄沙蔽日遮天寸步难行。无奈之下,乐荣华只好顺便进入老于居住的小土房躲避歇息。在这个小土房里,乐荣华意外地得知两头驴死亡的经过后,他被驴子之情深深地感动了。乐荣华当即掏出他在西藏探险时得到的一个护身符交给老于,并给老于说:“以此做担保,您先将两头毛驴就地埋掉,如果我穿越罗布泊成功,还能活着回来,就一定要为这两头毛驴立块墓碑。”老于头虽然半信半疑,但看到他是那么真诚,就接受了他的请求。第二天,乐荣华走后,老于就把两头毛驴埋在了一起。经过四十多天的艰辛跋涉,乐荣华终于成功地徒步穿越了罗布泊,经过古楼兰到达了新疆鄯善。在新疆处理完一些事务后,已经到了7月中旬。他为了兑现当初在玉门关留下的许诺,他再次绕道来到敦煌。在敦煌城里,他特意定制了一块最大的墓碑,并请了一位颇有名气的书法家王先生书写了碑文,在几位敦煌的热心人帮助下,将这一块刻有“驴子孝”的特殊墓碑立在了玉门关下。”说完,老年人又吆喝着他的那群羊儿缓缓地走向了远处。

从玉门关回来后,在网络上又了解到,在当时,“驴子孝”的故事感动了青年歌手王嘉铭,王嘉铭在2004年5月份,慕名而来,专门到玉门关实地采访。根据“驴子孝”的故事,制作了音乐电视短片《驴子孝》,还亲自创作一首满含真情、催人泪下的同名歌曲《驴子孝》。王嘉铭在歌中唱道:“是谁在亲吻母亲的脸颊,从清晨到日暮守护着她?是谁依偎在母亲的腋下,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着她?哦,妈妈,孩子怎能将你丢下?哦,妈妈,养育之恩还未曾报答。快快醒来吧,我要牵着手和你一起回家……,”他那委婉深情的歌声感动了好多人,使这首歌在网上广为流传。据说,该作品在当年第三届全国动画短片奖评选中,获得了“最佳动画音乐电视片奖”的殊荣。就这样,一个为驴立碑,为驴歌唱的的传说在玉门关开始流传了。

“驴子孝”墓碑的出现,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给人们增添了几份好奇和神秘,驴子亲情的故事也感动了很多人。而敢为驴立碑者也被人敬重。“驴子孝”是动物之间的亲情,人类来自于动物界,人的孝也有动物性。古人用“鸦反哺”“羊跪乳”的典故来教育人们学做人,孝父母。在敦煌这片富有传奇性的土地上,为动物立碑也不是第一次了。相传白马塔就是于公元386年,西域龟兹高僧鸠摩罗什东传佛教,路经敦煌城时为死去的乘骑白马而修建的。然而,在今天这样一个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年代,为驴立碑,却得到了人们如此的重视,这并不是一出闹剧,这应该是对人类无情的鞭挞和警示。毋庸置疑,人们的这一系列善举,就是启迪人们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做一名知恩图报、恪守孝道的人。

初稿写于2010年6月10日



(图片来自网络,特此感谢)

推荐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4MTMxNjA0NA==.html

【作者简介】



鲁鸿武,甘肃敦煌人,祖籍武威天祝。文学爱好者,为敦煌市作协会员,就职于敦煌市总工会。

【刊名题字】卢  明【本刊主编】成永军


征文启事


亲爱的读者朋友:

“阳关文学号”是立足敦煌、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交流平台。目前,读者已发展至全国32省(直辖市、自治区),粉丝人数稳定增长。旗下微刊《阳关文学》倡导抒发真性情,坚持书写真文字,欢迎原创,拒绝抄袭。

为出版亲情散文集《父亲,母亲》(暂定名),本刊特举办以“父亲”“母亲”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要求真情实感,字数在800-3000字之内。有意者请将文章定稿及150字以内个人简介、照片、插图等发来(文章每段开头顶格,插图、照片等需单独发送且小于5M)。作者文责自负,请勿微信公众平台一稿多投。稿酬以一月内打赏金额的50%计算,其余作为平台维护费用。

本刊面向全国诚征本次活动的赞助商,有意者请致电13893713797。

投稿联系方式:

QQ:616860905

微信:ygk13893713797

《阳关文学》编辑部
更多精彩,请扫码关注
支持原创,赞赏作者


    关注 阳关文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