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高材生决裂父母12年,网友意见分3派,老师家长你支持谁?

 

缺乏理解与信任的教育,可能导致悲剧性的后果。...

导  读

缺乏理解与信任的教育,可能导致悲剧性的后果。
近日,一则令人心痛的故事在网上引发热议。

故事的主人公王猛(化名)是一名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成绩数一数二,以四川省某地级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被北京大学生物专业录取,后来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大学的研究生……

然而,他也是许多人眼中的“不孝子”:12年前,他就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近日,他写了一封“万字长文”控诉父母,将自己和父母都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为何在一个父母受过良好教育,孩子学习无忧,从小成绩优异、好学上进,似乎没有任何缺憾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却偏偏脱离了轨道呢?

王猛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和“缺乏亲情”。他认为,家人对自己所有的“爱”和“保护”不过是保证控制对象的基本安全,以便持续控制,至于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并不在考虑之列,而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数次“求助”都没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持。

真是如此吗?
网友们的三种意见
对于王猛决裂父母的做法,网友们的意见分为三派:

1. 父母应负主要责任

这一派的网友认为,王猛今天的问题,主要是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缺陷造成的。正如王猛所说,父母过去给予他的爱,都忽略了他本人的心理感受,反而造成了对他的伤害。

 

一方面,在王猛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有“过度保护”之嫌。

例如,从小到大,王猛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几乎没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王猛的生活圈子都被限制在大院里,朋友都是父母认识、了解或者听过的。

王猛考上北大以后,原本以为能够逃离父母的“控制”,但父母仍然通过在北京的大姨照顾自己,不断给他打电话,甚至悄悄联系他同学了解他的情况。

这些做法原本是出于关心,但并没有尊重王猛本人的意愿,在王猛看来,与其说是“照顾”,不如说是“控制”。

另一方面,王猛向父母的求助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例如,五六年级时,王猛参加完奥数考试,发现自己的文件夹被人划坏并涂抹,满腹委屈地回到家后,母亲并没有安慰他,反而说:“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王猛小学时因为不会剥鸡蛋而遭到同学和亲戚取笑,但父母对此不以为然,从来没有保护过他。

王猛大学前和父母一起出游,导游对他开了令他难以接受的玩笑,王猛对此感到不平,但父母批评他小题大做,让他必须学会“和任何人相处”。

每当王猛受到外界的伤害,向父母寻求安慰和保护时,父母都没有站在他这一边。这些在父母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却让王猛对父母的不满和不信任越来越深,以致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有网友指出,王猛的父母所采取的教育方式过于理想化,对孩子期望太高,一心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孩子,却忽略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心理需求,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心理建设的重要性,这才是造成王猛对父母不信任和反目的根源。

2. 王猛应负主要责任

另一派观点认为,无论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妥,王猛选择与父母决裂,都过于偏激。王猛后来遭遇的种种问题,例如缺乏自信、社会交往能力欠缺、动手能力差所造成的工作生活不顺利,都应该从自己身上多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责怪父母。

这些网友认为,王猛的父母毫无疑问是爱王猛的,且对王猛有多年的养育之恩。王猛学业上取得的成绩,父母更是功不可没。可怜天下父母心!就算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存在问题,也不应全盘否定。王猛既没有主动体谅父母,也不去反思自己的不妥之处,却选择了拉黑父母这一极度绝情的做法,将父母这些年的养育之恩都弃之不顾,违背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对孝敬父母的要求,无论如何都不可原谅。

有网友指出,虽然成长过程中来自家庭的心理伤害确实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消极影响,但这并不应该成为王猛抱怨的借口王猛已经离开家庭多年,完全可以对自己负责,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而不应该消极地把自己现在遇到的问题都归咎于父母。

不赞同这一观点的网友认为,个人性格的成长基本取决于后天教育,特别是家庭环境。就算王猛的问题主要是由他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导致的,那也是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的后果,并非王猛自己轻易所能改变。要求王猛对自己从小到大在家庭环境中所形成的性格负责,对他并不公平。

3. 学校应负主要责任

还有少数网友认为,王猛的问题实际上暴露的是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的缺陷对孩子造成的消极影响,本应在学校教育中得到纠正,但应试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缺陷,使王猛虽然学习成绩优秀,却没能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王猛今天的“不孝”,学校教育难辞其咎。

但也有网友认为,将王猛的问题归咎于学校教育,并不合理。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学校教育的积极影响,使王猛没有采取更加偏激的行为,而选择了通过学习心理学,直面自己性格上的弱点,想搞清楚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试图纠正自己的问题,这也为他日后与父母重归于好保留了可能性。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无论王猛和父母的决裂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父母子女之间,亲情血浓于水,一家人之间的误解本来完全可以避免和消除,但经年累月的互不理解,使家人之间高筑起一道心墙,造成骨肉分离的事实,令人唏嘘不已。

王猛一直耿耿于怀的问题,其实不少人都曾遇到过。天下的父母少有不爱自己的子女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清楚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造成了种种家庭内部矛盾。

王猛的父母当然很爱王猛。王猛与父母决裂后,老两口搬了四次家,但王猛从小到大的所有物品都没有丢掉,足见父母对王猛的感情仍然很深。

在父母看来,无论是王猛成长过程中对他的“过度保护”,还是对他说过很多次“不”,都是出于父母教育子女的一片苦心。但父母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王猛的理解,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父母不尊重自己意愿的表现。很显然,在同一件事情上,两代人的看法非常迥异。

这件事表明,在教育过程中,教育的出发点固然重要,但适当的教育方式同样不可或缺。

家人之间的感情,孩子对父母的理解与信任,都不是天生的,也需要后天的培养。 当父母子女之间产生观念冲突的时候,当子女对父母的教育行为并不理解的时候,一味地用父母的权威来压制子女,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为了子女好”也并非一个至高无上到可以解释一切的理由。

父母对孩子的爱,之所以不同于对宠物,甚至对物品的爱,就是因为孩子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主见,会对父母的行为做出自己的反应。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不信任孩子,用父母的权威强迫孩子服从,注意不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只会让孩子产生对父母的不信任感。如果父母不能正视问题,及时纠正,亲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越来越疏远。

社会心理学的依恋理论指出,早期亲子依恋的质量会对个体的人格和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经常忽视孩子的需要,习惯拒绝孩子,缺乏对孩子内心的关注,不愿意对孩子表达喜爱和亲昵,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别人会经常拒绝我”的心理预期,在人际交往中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信任感。这种早期形成的不良观念,只有通过心理治疗才能解决。

在外求学时,王猛曾经去进行过心理咨询,咨询师指出他几乎有了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王猛将报告寄给了父母,但父母仍旧不以为然,让王猛非常失望,亲子间的嫌隙更深了。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和个体性,刻意想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往往都会失败,而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尊重孩子的天性,允许孩子有不同看法,施以适当的引导、鼓励和帮助,更有可能培养出三观正直,明白事理,有责任心的孩子。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提出,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地方是饭桌:“父母不要教育孩子,让他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不如顾左右而言他,把一些故事说给他们听,让他们明辨是非,效果最好。”

在他的作品《智齿》中有这样一幕场景,主人公梁功辰的女儿梁新在学校被冤枉偷东西,她的第一反应是对老师说:“我要告诉我爸爸。”听到这话时老师一愣,因为老师的想法本来是:你要是不从实招来,我就通知你爸爸。这幕场景既不寻常,又令人羡慕。因为只有在父母的耐心、尊重、关爱中长大的孩子,才会发自内心地把父母当做自己最坚实的后盾。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猛的父亲老王也开始反思,在处理儿子的“求助”上的确存在方式方法的问题,忽略了儿子的心理感受。在任何事情中都一律以大原则来要求他,却忽略了凡事都有不同。

如今,王猛的父母内心期待着儿子的回归,希望与儿子重新建立起亲密联系,他们认为在关系的重建上,主动权在儿子那边。但事实上,让一家人和好如初已经很难。

王猛一直无法原谅父母从小对待自己的方式,特别是他认为自己已经给了父母太多次机会,但他们都没有抓住。在他的内心中,对父母的不信任感已彻底压倒了父母对他的生养之恩,占据着明显上风,使他不愿迈出重建关系的第一步,选择给予父母当初的做法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而王猛的父母也一直没有完全理解,王猛为何对那些在他们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此耿耿于怀,觉得王猛一直在对他们的“掌控”小题大做,认为王猛的问题主要出现在离家上大学以后,“照这样说,反而是掌控不够”。

父母在等待孩子道谢,孩子在等待父母道歉。当王猛不再愿意与自己的父母沟通,也就意味着他们几乎已失去了互相理解的可能。

但是,无论亲人之间如何误会,血缘之间的纽带是无法割舍的。王猛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心理伤害是事实,但王猛的父母对王猛的爱,以及对他的生养之恩也是毋庸置疑的。希望社会的关注,能让王猛和父母都能找到对亲人的同理心,通过一个契机,打开心结,放下过去,互相体谅,重归于好,这才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局。新闻来源 |  红星新闻(ID:cdsbnc):《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 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


喜欢本文,就转发点赞
今日话题

您怎么看待王猛的做法?

在处理亲子关系上,您有哪些好的建议?

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热文推荐


不会用错题本,孩子成绩好不了,这是学霸给出的良心建议!

告诉孩子:寒假你可以不努力,但将来的代价你承受不起!(转给家长)

1-9年级寒假必读书单,人民日报强烈推荐!(转给家长)

寒假班主任提醒:家长别忘这件事,孩子假期收获多(太重要了)
End


人教教材培训

ID:rjjcpx

网站:px.pep.com.cn

全国教师的随身成长向导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给陪伴你的小培点个


    关注 人教教材培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