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论语】学而篇(15)孔子对子贡最高的评价是“知来者”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是知道未来的人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在贫穷的时候却没有见了富人表现出一副谄媚之态。在我富有的时候,没有对穷人表现出一副傲慢的姿态来。我做到这样怎么样?”孔子说:“能做到就这样就可以了,但比不上贫穷的时候却能乐于求道、有了却能爱好以礼行事的人。”子贡说:“《诗》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我可以和你谈论《诗》了,你是告诉过去就知道未来的人。”
注释
(1)贫,《说文》:“贫,财分少也。”即财物因分散而减少。本义是贫穷。引申为缺少。本章指贫穷。

(2)谄,本义是谄媚,曲意迎合。本章指说讨好献媚的话,表现出一副谄媚之态。

(3)富,《说文》:“富,备也。一曰厚也。”即完备。另一义说:富是多、厚。本义是富有,古与“贫”相对,今与“穷”相对。本章指富有。

(4)骄,《说文》:“骄,马高六尺为骄。《诗》曰:我马唯骄。一曰‘野马’。” 马高六尺叫做骄。如《诗》说:我的马儿是骄马。另一说:骄是野马。本义是雄壮的大马。引申指马高大雄壮的样子。又指马奔逸不受控制。进而引申指傲慢、放纵。

(5)何如,《论语》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6)贫而乐,应为“贫而乐道”。

(7)切,《说文》:“切,刌(cǔn)也。”即切断。本义是用刀把东西截断、分开。引申指加工珠宝玉器。引申比喻学问、道德上互相观摩,取长补短。

(8)磋,本义是磨治象牙,泛指磨治器物。

(9)琢,《说文》:“琢,治玉也。”即雕刻加工玉石。

(10)磨,同“䃺” ,《说文》:“䃺,石磑(硙)也。”即石磨。本义是磨制石器。引申为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用于抽象意义时,指研究探讨。

(11)其,表推断语气,大概的意思。

(12)始,《说文》:“始,女之初也。”即女子的初生。本义为女子的初生。引申泛指开头、开始。又引申指当初、在最初的时候。本章指开始。

(13)言诗,谈论《诗》。

(14)告,《尔雅·释言》:“告、谒,请也。”即请求。《说文》:“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即牛喜欢抵触人,在牛角上施加横木,是用以告诉人们的标志。本义为向神灵祈祷、诉说。祷告意在求福,故引申为请求。又引申为上报、报告。又引申为告诉。本章指告诉。

(15)诸,《尔雅·释训》:“诸诸、便便,辩也。”诸诸,善于辞令的样子。便便,善于辞令的样子。《说文》:“诸,辩也。”即辩论。本章指“之”。

(16)往,《说文》:“往,之也。”即出发,到哪里去。本义是去,到......去。由去引申为过去、往日。在先秦语言力,“往”字不带宾语。古代也有“去”字,但和“往”的含义不同。古代的“去”表示离开,“往”表示到某地去。本章指过去的事情。

解读

听到老师关于君子好学的教育,子贡开始向老师请教。所以本章子贡跟夫子的对话,是特有所指的。在前一章,夫子对君子好学给了一个完整的答案。子贡呢?以言语闻名,是一个利口巧辞、善于雄辩的人。和其他弟子不同的是,子贡还善于经商之道,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所以,子贡最有资格和夫子谈论本章关于贫和富的内容。我们先分析一下本章的结构。子贡对老师说,自己做到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怎么样?夫子的回答是,比不上“贫而乐,富而好礼”的人。子贡用《诗》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比喻子贡所做到的和夫子所提出的之间的差距。夫子对子贡给与肯定,对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给与评定,那就是“告诸往而知来者”。后人了解夫子对子贡的评价,往往把“瑚琏之器”作为第一印象,其实在父子眼里,子贡是“告诸往而知来者”,这是一直被我们疏忽的。本章的重点是夫子的“告”和弟子的“知”之间的关系,还是在说明“学”的作用。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作为凡人,每个人都是希望自己富有,而不希望自己贫穷的。有的人生来富贵,有的人生来贫贱,有的前半生贫贱,有的人后半生富贵,也有的人前半生富贵,后半生潦倒。这种命运的际遇,如果不相信“命”的存在,如果不相信有“因果”,便是无法解决的。从子贡的问话,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曾经贫穷,最后又获得财富的人。(对于子贡的早年,史书中没有确切的记载。方志记载,也就是地方志的记载,说子贡出身于商人家庭,20余岁继承祖业开始经商。这种说法未必足信。)在贫穷的时候和富有的时候,子贡都有自己做人的标准和原则。贫,贫穷。而,缺。无,没有。谄,表现出一副谄媚之态。俗话说,人穷志短,人穷失志气。人在贫穷的时候,见了富人很容易去巴结,即使巴结不上也要表现出谄媚之态来。其实,别人有没有钱,有多少钱,和他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这是人固有的劣根性。但是,子贡不是这样做的。贫而无谄,在贫穷的时候却没有见了富人表现出一副谄媚之态。富,富有的时候。骄,傲慢、放纵,一副觉得自己了不起的样子。这个“骄”,就是当今比炫富还多一层的傲慢。人有钱了,就摆不正自己了,在没钱的人面前就表现出那种不可一世来,典型的当今社会土豪的面孔。土豪有钱,但没学问,更没有修养,所以叫土豪。否则那就是真正的企业家、事业家了。子贡说,富而无骄,在我富有的时候,没有对穷人表现出一副傲慢的姿态来。如何?怎么样?我做到这样怎么样?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首先,孔子对子贡的做法给与肯定,“可也”,能做到就这样就可以了。但是这肯定还不是最好的,所以孔子说“未若”,比不上的意思。贫而乐,应为“贫而乐道”。按常理说,一个人在贫穷落魄的时候,有什么值得乐的事情呢?即使有也是黄连树下唱小曲,苦中作乐。但是,还有一个“道”存在。显然,“贫而乐道”比起“贫而无谄”的层次和境界更高一筹。贫而乐道,意思是,贫穷的时候却能乐于求道。富而好礼。可是,很多有钱的人往往是“为富不仁”过来的,就是为了获取财富,没有一点仁慈的心肠。所以,很多获得财富的人,他的第一桶金往往是黑色的,越有钱越爱钱。好,爱好。礼,以礼行事。为什么孔子说“富而好礼”呢?因为从贫穷到富有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忘了自己是谁。忘了人活着不仅需要有规范,也有规则,这个规则就是“礼”。富而无礼,是古今从贫穷到富有的人共有的通病。富而好礼,意思是说,富有了却能爱好以礼行事。显然,“富而无骄”比不上“富而好礼”的境界高。我们在学习这一句的时候,不能忽略这个“者”字,孔子是说比不上什么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子贡在说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孔子的回答是,子贡做到的是可以的,但是比不上这样的人。这和本章最后的那个“者”是相呼应的。也就是,孔子是在上一章的基础上,谈君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贡听明白了夫子的回答。借用《诗》中的句子来说明,所以我们要明白《诗》的教育作用。诗句出自《诗·卫风·淇奥》,原句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说,那位文采风流的君子,就像那切磋过的象牙,就像那雕琢过的美玉。《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镂,雕刻金属。磋,磨制象牙。琢,加工玉石。意思是,雕刻金属称为镂,雕刻木器称为刻,加工骨气称为切,磨制象牙称为磋,加工玉石称为琢,加工石料称为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是琢玉的工艺程序。切,是把玉料截开。磋,是把玉料进一步成型修治。琢,是雕琢花纹和成器。磨,就是抛光。一块好的玉料只有经过琢玉艺人的巧妙构思和鬼斧神工的琢磨,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这里用“切、磋、琢、磨”来比喻君子是像玉石一样雕琢、打磨去修炼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也就是说,从“贫而无谄”到“贫而乐道”,从“富而无骄”到“富而好礼”,这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也就是说,子贡从和夫子的对话中,明白到了两点。一是自己的做法和老师的要求有差距。二是改变这个差距是需要对自己的言和行要像打磨玉石一样改变自己的。其斯之谓与。其,大概。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夫子听了子贡对自己回答的理解,非常满意,叫着子贡的名字说。赐,子贡的名字。始,开始。可,可以。与,跟、和。言,谈论、说,这里指孔子直接跟子贡谈论。诗,指的是《诗》。始可与言诗已矣,意思是说,我可以和你谈论《诗》了。孔子删订《诗》三百篇,其目的就是为了育人、做事、为政等服务的。《尚书·尧典》记录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言志”,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的”,“志”的含义侧重于一个人的思想、抱负和志向。那么,我们在读《诗》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附庸风雅,从中也可看到孔子借诗咏志的情感。了解孔子,后人往往忽略两本书,《诗》和《系辞传》,一本是他编的,一本是他写的。因为子贡懂《诗》,也能从《诗》中获取知识,所以孔子才和他“言诗”。正因为如此,孔子才给子贡如此高的评价:告诸往而知来者。后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告诉你过去就知道未来。这样去理解孔子的答复,只理解了半部分。在上文,我们说过孔子说子贡不如什么什么样的人,而这一句恰恰是孔子通过子贡的回答给与他最高的评价。告,告诉。诸,之。往,过去的事情。而,就。知,知道、明白。来,未来的事情。者,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是告诉过去就明白未来的人。学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本章的最关键的核心是“知”。这一章还是与《学而篇》的第一章相呼应,“人不知而不愠”。君子之“知”,子贡就是这样的人。接下来一章,对整个《学而篇》的总结,君子学道学有所成第一表现是:知人。



授课老师

王宏杰:诗人,儒学和大乘佛法的践行者,西域文化研究学者,资深媒体人。三十年来从事国学研究和教育。对儒学、佛学、道学、易学、文学、诗词皆有学习。2015年,创建“天山国学苑(tshgxy)”微信平台,在对古往今来数百家《论语》解读版本系统研究的前提下,继承南怀瑾先生、钱穆先生、李炳南老菩萨对《论语》的注解思路,提出“复活论语”的观点。集百家之说,近一家之言,对《论语》的注解,追求更接近孔子的本意。对易学的学习从未间断,尤其相学、四柱、姓名学、风水学、梅花易数,多年来更注重实践,阅人无数。对《冰鉴》、《人物志》的研究和实践,得其精髓。

解读特色
一是了解人物。夫子所说的话,凡是没指明说给谁的往往是泛指,凡是指明说给谁的一定是特指,因此一定要明白对话的人物具体是什么样的人。

二是了解语言环境。在每一章的对话中,往往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相关,这些历史事件要以先秦时期的典籍为标准,尤其必须参考《左传》。

三是每字每句的含义及翻译弄清楚。注解《论语》,只可用《尔雅》和《说文解字》注解,或者对照先秦时期的其他典籍,才能够真正理解《论语》的文句。

四是孔子及其弟子在每句中主要想表达什么。《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论语》只是用对话的方式表达而已,前后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万不可断章取义,拿出其中的一章来解读。因此,每一章都有要表达给我们的具体含义。

五是《论语》皆是真理。学习论语的目的就是学习做人,其中的每一章都是真理,后人所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那是不明白《论语》的含义而已。圣贤之道,万古不变!
学习方法
1、百遍《论语》读书活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论语》每个字的注解要弄清楚。

3、结合先秦典籍,弄清楚《论语》中所涉及的人物和历史事件。

4、弄清楚每一章所传递的信息和道理,对我们如何做人的作用。

5、《论语》是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科书。
网络报名
个人报名,加微信号注明(论语学习),进入微信群。

[b]新疆群:
吴老师,微信号(Wyb249150967)

山东群:张老师,微信号(zxy370179415)

河北群:邓老师,微信号(15076701239)

北京群:张老师,微信号(13722747309)

陕西群:韩老师,微信号(Hanyanting33)

石河子群:袁老师,微信号(yuanj2345)

天山群:王老师,微信号(13009669966)

费用:全家每年120元(可先试听)

合作者,请加微信(18167881155)

[/b]


    关注 天山国学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