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10

 

为人处世之道...



学而篇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①:“夫子至于是邦也②,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③?”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④!”

[今译]

子禽向子贡问道:“先生一到哪个国家,必能了解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是请求人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自愿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是以温和、良善、恭敬、节俭、谦让的态度得来的。他老人家获取的方法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吧!”

[注释]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孔子弟子。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

②夫子:孔子弟子对孔子的尊称。邦:诸侯国。

③抑:表示选择,相当于“是……还是”中的“还是”。与之:给他。

④其诸:或者,大概。

[导读]

孔子在为期14年周游列国的生涯中,在不断寻求新的从政机会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孔子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在那个纷争的年代不被采纳,但他温和的理想主义和深刻的人道情怀为世人景仰。

子禽和子贡的对话,称颂了孔子的修养美德和人格魅力,也为后世提供了衡量为人处事的标准。



“温,谓颜色和也。”也就是指对人的态度温和。内敛温润的平和氤氲出宁静从容的气度,不激烈,不尖锐,远离刻薄,绝缘狭隘。



“良”是善良、美好、仁义、忠诚的标志。是儒家人道情怀的剪影,也是指对万事万物都有一种善意和敬意。随着人们对社会认识的深化, “良”应该演变为存在于内心的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志。



“恭”本义指“严肃”,容貌的端庄,对别人的谦和以及做事认真。孔子主张对人要端庄诚恳,表里一致。那种以花言巧语,装出伪善面孔的虚伪态度是与儒家思想的人“仁”相悖的。正所谓“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恭”是表象,“敬”是本质。



俭,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中国自古倚重农业生产,农民的财富积累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俭是对他人劳作的敬重,也是对自身欲望的约束。“俭”使人做事有分寸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节制。个人生活的分寸感,就会提醒人们摒弃奢糜浪费。



“让”字含有退让、谦让的意思,古语 “厚人自薄谓之让。”可见,“让”字里面包含着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讲道德,克己为人,顾全大局的丰富内容。


    关注 杏坛诸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