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应邀到我院讲学

 

新环境下中国电视的发展创新空间...

通讯员:朱皖 傅洁
3月23日上午,中国传媒学术领域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在我院一楼报告厅举行了一场关于“新环境下中国电视的发展创新空间”的讲座。我院李勇教授、曹毅梅教授、祁涛副教授、胡芃原副教授、肖帅副教授、文玮玮老师、张珂老师等出席此次讲座。我院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到场聆听。此次讲座由副院长王鹏飞主持。


讲座伊始,胡智锋表示此次讲座是对甚嚣尘上的“电视将死”说法的一个回应。他用原理并结合自身经验,从政治逻辑和社会逻辑两大方面验证了“电视将死”是个伪命题。他指出,那些宣扬“电视将死”看法的人,往往只从表面的技术逻辑和资本逻辑来看待电视的发展,而忽略了旧的技术也会更新换代,电视终会新生这一情况。虽然资本目前流向新兴媒体,但资本也具功利性,它终究要受政治、社会力量的影响。他以国家强化中央三台、《厉害了,我的国》在影院播出为例,表现了政治方面对中国电视发展的支持。在社会方面,他强调电视是中国百姓的惯用物,是日常生活的伴生物。胡智锋通过举列,生动形象地阐述了电视不仅不能死,而且要好好地喂养,使其更好地发展。
随后,胡智锋围绕新环境、新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发展空间、新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创新空间三大点展开此次讲座。他指出在新环境中,我们要注重全球化、媒介融合和国家需求对电视的影响。在第二大部分,他着重讲到电视面临的困境、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他表示我们要抓住电视信息发布的权威性、直播的日常化、高端大制作等优势解决其受关注度下降、收入下降、人才外流的困境。电视媒体未来发展要重视生产主体、传播主体、营销主体这三大主体的重构。在创新方面,他强调我们要走新路,靠自己人,打文化牌,讲好中国故事。
最后,胡智锋以“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影响成败,诗意提升现实,智慧改变世界”四句话勉励在场学生。他强调电视“死不死”,取决于谁来做,而电视的未来与辉煌,掌握在当代电视人的手里。
胡智锋,中国传媒学术领域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入选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中国60年影响中国广播国家级人选、电视进程的60位人物”、首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已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编辑:吕雪 岳晓雨
校对:李艺璇
邮箱:henuxcy@163.com
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出处
欢迎投稿,或提出批评与建议


    关注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