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种草祁门字豆糖,不仅是甜味,更是深情!

 

孩童吃下“礼”,老人吃下“寿”,全家人吃下“福”……祁门字豆糖,不仅有馥郁的豆香,更有中华文化的书香!...



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些宝贵的东西却在正在飞速消失。

比如:漓江的鸬鹚捕鱼,这种传承千年的技艺正在濒临失传。



再比如面临失传的皮影戏,现在也只有少数老艺人还在坚持。

而在古老的徽州大地上,另一样手艺也正在濒临失传。它的故事和“甜”有关。

甜是人类最先感觉到的味道。无论是棉花糖的丝甜,冰糖葫芦的酸甜,糖醋里脊的酥甜,还是巧克力的香甜,都是我们记忆中最幸福的瞬间。

有这样一种“甜”,它的甜不光在于味道,更在于它所包含着的深情。

“思乡之情”、“祈福”、“祝愿”等等情愫都在制作和品尝它的过程中悄然酝酿和绽放,这就是“祁门字豆糖”——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我一起来领略字豆糖方寸之间所饱含的深情。



首先说到字豆糖,就不得不提到传统文化。中国人讲究“喜庆”、“吉祥”等。这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难窥出一二。
“双喜临门”、“福到了”,哪一样不是包含着从古到今,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

而今天介绍的一群人,他们不仅是制糖人,更是匠人。他们于繁复的制作工艺中,以豆粉为毛笔,芝麻粉为酱汁,费劲心思在特殊的纸张上挥毫泼墨,描绘千种文字。是徽州一绝。

2月24日晚,央视1套、9套并机首播的第三季《舌尖上的中国》第6集中,安徽祁门的嵌字豆糖,凭借5分多钟的镜头,成功诱惑了天南海北的广大食客。

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中,关于祁门嵌字豆糖的内容长达5分20秒,其中有过半时间都是在拍摄字豆糖的制作技艺。关于字豆糖的制作过程,从收黄豆到打芝麻,再到磨粉和拼字,整整拍摄了5天时间。

在字豆糖手艺传承人汪镇华看来,看似简单的方寸之间,却体现了徽州人的文化情怀,更代表了徽州人味蕾深处对乡愁的深厚记忆。



守住非遗,留住文化是我们的最根本的初衷和执念!

关于字豆糖的制作过程,从下面动图中就可以领略。



将麦芽糖熬制的糖浆倒入黄豆粉和黑芝麻粉中搅拌,黄豆粉团和黑芝麻粉团加工成规则的糖条。
利用黄、黑两色糖条上下搭配,形成各种字体

黑的做字,白的做纸,必须要记得黑的有多少笔画,在包的时候不能包反了。吃到肚子的过程叫咬文嚼字,同时吃下的也是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
字豆糖甜糯不粘牙,每嚼一口都是馥郁的豆香。糖上的字更是饱含吉祥,都是“福、囍、爱、旺、春、礼、寿”等讨彩头的字眼,孩童吃下“礼”,更加谦和懂事;老人吃下“寿”,更加延年益寿;全家人吃下“福”,则来年兴旺发达、吉祥如意······无论吃下哪一块,都是在致敬传统文化,更是徽州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祝福。

关于非遗传承者汪镇华

汪镇华以前是开车跑运输的,几年前被家乡的字豆糖所吸引,决心让这一传统食品发扬光大,于是找到祁门西路专门做这种糖的老师傅金惠民,在屯溪黄口租房开作坊。



因品种单一、口感不太符合外地人口味及市场没打开等因素,亏了20来万,回到祁门。他没有放弃,继续在祁门租厂房创业,自己学会了做糖,并创立了品牌,申报了商标。

他们努力了5年,终于让本来偏居祁门西路一隅的民间字豆糖走向了全国,被观众称赞为神奇的糖。

而今,汪镇华的字豆糖已经畅销全国,在黄山市各大超市、旅游景区打开了市场,全年四季生产,供不应求。今年3月初,汪镇华又在邮乐农品上开了店。

喏,在这儿呢。



舌尖上的中国3

徽祥里 祁门字豆糖

邮乐价:19.9元

阅读原文购买

一颗颗糖,不仅是中国饮食,更是中华传统文化,这才真的是“舌尖上的中国”!

/“本页面相关商品描述、图片等均由商家直接提供上传,如第三方认为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请联系邮乐网,邮乐网将在第一时间做下线处理。”/

/“本页面其余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第三方认为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请联系邮乐网,邮乐网将在第一时间做下线处理。”/

↓↓↓ 猛戳【阅读原文】来尝尝有文化的字豆糖


    关注 邮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