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三十了】人生自检书系列之①

 

献给所有86年生人,本系列毫无版式创意可谈,只为人生插面旗,...

面壁一月,社长回归

带着人生感悟piapia而来

【今年我三十了】系列人生自检

献给所有86年生人


给生活的三份自检书之①
世故
我总爱把事业和职业的比较挂在嘴边,作为对员工的训条,也在蹉跎压迫中寻找企业管理的真谛,言而总之是想发展,求改变。到头来明白,难的不是事业,是世故。你是个人,你在和人打交道,你做人不能世故,但你不能不懂世故,

江湖就是江湖。

我做公司5年,能在公司听到员工喊我“总”的次数,一只脚都数得过来,美丽的去理解,可以说是运营风格,放在古代,就是乱了纲纪。过去是因为年纪小,觉得不好意思,现在默许了,是亲近了理所当然。中国人以阶层定尊卑已是自古铭进骨子里,不是毫无道理,必然不是赞同了人分三六九等,只是“管理”这两个字背后,管是在前的,讲理是在后的,先有追随和服从,才行逻辑和纲法,而管是要有威严的,就像你爹实在拿你没辙的时候,总会冒出一句:我是你老子!一个道理。

就在我以为要以严治天下的时候,我有幸和一位媒体公司前辈浅谈了她的管理经验,竟又颠覆了,我意识到在当下的新企业结构模式和社群价值观面前,“管”这个字已经慢慢淡出了,职业者性格化的凸显,已然让管人,成了被批判被反弹的众矢之的,今天的新闻竟然提到企业连考勤罚款都算违法了….“理”成了正途,这里理解为“道理”和“梳理”。

令人服从,让人追随,靠的可不是鞭打棒吓,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先沾了血杀了敌,你的兵才知道怎么跟你冲为你挡,这是当将的必须挑的担子。但是对于传授,始终是我忽略的,太急功近利,太苛求结果,太碎片交流,太片面理解,都让沟通磨出了茧子,茧子日渐厚了,交流就变得不痛不痒。大梦初醒,却觉得这盘棋下的,省却了好多步骤。

梳理的是方法论,是流程,是作为标尺和标杆存在的果岭,是对企业行为逻辑的标准化,是上层建筑,一个人的标准叫眼光,一群人的标准才叫守则,所以构建一个明确的企业行为模式,决定着你的楼能盖多高。

道理,讲的是价值观,是对行业前景的揣摩,对从事的职业进行事业化构想的基础,是精神根基,是一个团队能否成长蜕变的催化剂。如果说方法论决定了职业专精的深度,那么价值观就决定了职业道路的长短。我犯了以下一些错误。

①理所当然

“你终会成为你最不想成为的人”。这是一句特别负能量的真理,我们都在用各种姿势演绎着它的客观性,就如同我不想当个老板一样,“老板”这两个字眼只有在两种时候最闪耀,一个是跟熟人吹牛逼的时候,一个是4s店卖你车的时候。

正是这种绑架,让我们的眼睛里的光是自我的,占山为王,肆无忌惮,在面对某些团队话题时候,会直接忽略反馈,用公司利益大于一切的说辞来掩盖对团队管理的不自信,老板的光环让决策做的有些理所当然了,实际上避而不谈的往往会在某个时刻爆发。应该拿出更多的时间解决暗藏在运转过程中的死角,对藏污纳垢的细节管理。

②太稳

是我对自己最客观的认识,对未知的敬畏大于恐惧,不轻易尝试不擅长的领域,脚印踩的扎实但缺乏冒险精神。我并没觉得这是错的,因为到目前还没有为此付出什么代价。但刚愎确成了这种性格的衍生品,唠叨教条的热爱说服,换来了“老师”这种头衔,听起来带着三分讥讽,萌萌的。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角度一是害怕失败,对于没有保障的价值投入和风险运作从不涉猎,会想到种种失败的可能性,消极;而角度二是沉着,不冒无谓的风险,对可行性的商业推演近乎偏执…我当然会不要脸的把自己划分为第二种,也确实各有利弊。

③性软

坚硬是不在天秤座辞典里的词汇,也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平衡心理,让我揉不得一点牙碜,对于一切破坏革命友谊或是存在矛盾不满隐患的方法,都不会沾染,这让我耗费了很大精力在周旋与他人的沟通,有人管这叫技巧,有人夸赞我会社交,到头来我发现在管理中它没那么大价值。我喜欢“哄”,但这种方式和商业运营的趋利性自相矛盾,没有一台社会机器的运转是可以等待参与者慢慢成熟的,经济发展不会等,竞争更不会。一位前辈提点:上等人可以批,中等人能够聊,下等人才要哄。需要哄才能前进的team,耗损的时间成本又由谁来埋单?从一个商人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似乎话题就变得冷酷了。当然并不是说要变得蛮不讲理,是要以效率为根本,将方法当标尺,用目的做度量,收紧裤腰带将既定的要求规范贯彻下去,也就是严苛的执行标准。

④文化工程

懈怠归咎于个人?那就不会有近墨者黑这句话了。人这种集群性动物,行为是会被团队影响的。始终有构建企业文化的意识,每每无疾而终,长久以来都把文化价值作为企业附庸割裂在课余时间,做着有则添彩无则加勉的筹备。而对于一个妄想快速侵占市场,领导革新力的大胆的发展设想,没有灵魂符号的团队,大旗怎么举?也就别再向员工要结果,因为开始就注定无力。好在并不是平白臆造,有的这些经验和过往,都是时刻的备书。我需要从真正的企业价值观开始推演,找到符合团队的气质,并用气质感染市场,才又描绘企业形象的可能。

⑤人

在任何组织而言,对于人的尊重都将是必然回归的课题,任何脱离了对人的尊重而做的潜能开发,都仅仅只是为了完成绩效而把人视作了使用的工具。一个团队价值的实现背后,累积着每个职能岗位细小有力的规划,而每个价值成果的展现,也都要将人的成熟、团队的成熟作为主要价值,一个项目是不会跟你一辈子的,而人有可能。我们应该花费必要的时间,为每一个充当角色的成员梳理职业价值,为每一个岗位都插好标杆,丝丝入扣有条不紊,只有担当感、成就力、辉煌,流淌到每只手里,主观能动性才会被完全激发,这不才是企业想要的力量么。

话说回来,想想五年前,我们拿着一块时刻的牌子,日夜做着暴富和成名的梦,没关系没地位没资源,做了什么实事儿?那时候觉得满天下都是机遇,吃一年馒头都不带喊声苦的,卖苦除了能换来同情还能换来什么?回过头来看看当下,五年的苦拼换回来自我膨胀,然后时不时的开始发牢骚、批斗市场,怀疑行业的前途,真的是行业前途不稳还是不懂怎么做深?眼界窄了,意识固了,脾气大了,说到底,是这张考卷给的时间太长了,改革改革,改了自己吗?中国人骨子里就没有所谓的匠人气质,快手钱和虚荣力捆绑了价值观,让浮躁成了国民性格。按照欧洲人的语法,利益,是不是应该把利字放在后面念呢?

记管理反思

2016/5/11



本系列毫无排版可言,更没创意在谈,

是血淋淋的30岁人生自检,

也许跟你有关,也许半毛都没

讲真话,说事实

给自己人生的节点插面旗子

如果你也有话说,可以发给我


    系列②主题预告

用情


    关注 思维胶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