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上 “兴趣”的当

 

人们都想着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要做发自内心喜欢的事。如果是这样,自己一定很开心,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成就。止咳糖是来泼冷水的。...



人们都想着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要做发自内心喜欢的事。

如果是这样,自己一定很开心,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成就。

止咳糖是来泼冷水的。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怎么产生的?

兴趣是一种个人精神需要。感到需要就会去接触,去观察,产生认知,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就想去探索奥妙之处

这是非常理想化的书面语言。

我们通俗地说一说。

其实,兴趣的产生是因为接触到“过程”形成的。

举个例子:

你看别人画画,看到别人是一步一步地从草稿开始,勾轮廓,画细节,再调颜色,上色彩,一幅画慢慢地画完了,你看到一幅美妙的画诞生了,你觉得画得真好,会产生“我也想试试”的想法。

这就叫来了兴趣。

因为你接触到了“过程”,这个过程让你发现“原来一幅画是这么画出来的”,让你感到“有意思”,让你觉得“好象没那么难”,这个过程给你的能力找到了切入点。

让你现有的能力找到了实践的切入点。

你探索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你跃跃欲试。

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兴趣都是在目睹了“过程”之后,被激发出来的。

看妈妈在厨房做饭,一步一步地让朴素的食材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你来了兴趣。

当你自己摸索着一步步实践的时候,每往前走一步,你都有小小的成就感。

如果相当顺利地完成了,你就希望得到鼓励和认可。

在被鼓励之后,你想做得更好,就会“探索其奥妙”,主动学习,你就会认为自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但是,喜欢,并不表示你能做好。

有兴趣并不表示能做好!

兴趣产生了,只是个开始,很可能是欺骗性的开始。

有兴趣和能做好,是不同的。

你可能探索下来,实践下来,发现自己总是停留在二流水平,甚至停留在入门级别。

有些行当就是这样,看起来门槛很低,容易让人产生兴趣。

但是,要想做好,却很难。

能做好,往往与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相关。

能做好,还与一个人的长处有关。

接触过程的机会,可以决定一个人对什么事感兴趣。

和农村的孩子比起来,城里的孩子兴趣广泛。因为他们接触的事物多,尝试的机会多,所以兴趣会广泛。

农村的孩子的兴趣往往是唱歌、下棋、跑步之类门槛极低的类目,不太可能会有小提琴、钢琴之类的,因为没有接触机会。

思维模式和长处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把一件事做好。

思维模式是在智商的基础上长期综合训练的结果,而长处与人的天赋和性格相关。

思维短平快的人做不了复杂的事,耐心的人才能把握住细节。

对一件事,现在喜欢,并不表示未来也会喜欢。

你只是没碰到极端场景而已。在某些极端场景下,光凭“热爱”是靠不住的。

思维模式和长处决定了当遇到难关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克服,是不是还能持续进步。

这个社会,资讯大爆发,各种类目都在降低门槛。

容易让人产生兴趣的事情太多了。

但是,感兴趣会做只能勉强谋生。

能做好,才有竞争力。

不能在某一个范围内做到一流,都有可能被淘汰,技能也会成为廉价的简单劳动

一味跟随自己的兴趣走,很可能会误终身。

丑小鸭是不可能变成天鹅的。

除非一出生就不是鸭子。请结合阅读:

从自己的强项入手,你才能通向成功

进步,就要跑赢互联网!

其他:

怎么用一年的时间拥有别人四年功力?

为什么有的人执行力强,有的人执行力差?

怎样让自己更有毅力?你其实需要一个朋友!

生意头脑是怎么练成的?

学一学生意人的社交模式

选择了一种赚钱模式,就选择了一种人生

多想想行业的痛点,少想点人的痛点

越是钱少 越不能做太小的生意

人脉的本质是借力!不是交换!

进入一个行业的最佳时机

相互吹捧的才是真朋友

有些面子不能要 有些面子一定要 最新



长按二维码 关注智课堂
有空翻一翻 说不定有启发


    关注 智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