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醉紅雲|清代广州赏茘风尚

 

夏至前后,千树飘红,官商士女必会呼群三五,棹艇前往荔湾、芳村等地雅集,擘丹茘,饮夷茶,度南曲,醉红裙,绘画赋诗,好不热闹...



文/梁显姿



岭南长夏苦热,却是茘子当造之时,街市商厦,四处可见红云一片。如今啖荔不过等闲事,殊不知一百多年前,茘子不仅是解暑美食,也是清代广州夏季重要的社交活动。夏至前后,千树飘红,官商士女必会呼群三五,棹艇前往荔湾、芳村等地雅集,擘丹茘,饮夷茶,度南曲,醉红裙,绘画赋诗,好不热闹。

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记录了这位翰林画家在嘉庆廿四至道光九年在广东省城的日常生活细节。道光年间省城缙绅夏日餐茘雅集的风尚,颇可借日记窥其一斑。

昔日荔枝湾涌一景


试看日记这几条:

道光二年五月十五日……午後到荷香馆会集诸君到擘荔亭,遊人颇众。主人邱浩川亦请客再入松阴,又到芸圃荔围啖荔,回船饮荷香馆,听南曲,席设月下,将三鼓,客散乃寝。

道光五年五月十四日……午後还斋与衢尊入荔湾,仍上园丁小竹亭纳凉。据园丁云,连日遊人,今日最盛。

道光九年六月十四日……《饯荔诗并序》:己丑六月十四日,与东方、衢尊入荔园,得啖黑叶及九里香数枚。其在树上者,不可留矣。浩川主人集名辈、善丝竹者,与太翁欢宴迭歌,以毕今年荔事。

道光年间,广州城係荔枝湾仍是平田一片,不少富商皆在此经营园第,日记时常提到荔枝湾有邱、余、叶、苏等姓的园林。园内广种荔枝,并搭建小亭以供憩息遊赏。邱氏唐荔园的擘茘亭,便是当年省城官绅雅集餐茘的常来之地,粤督阮元亦有诗记之。相反日记提到“余氏所筑小亭。殊局促,无作致。叶氏小亭亦复浅露。”不似邱园亭能集众人。


清 蒋莲 啖荔图局部
赏茘活动的高潮大约在端午节之后,每日都有十余艘花船入泊荔枝湾,流连于荔枝树下。雅集一般男女杂沓,“有缁衣,有红袖”,嘉庆廿五年五月,谢兰生遊翠林园啖茘就碰上印象深刻的一幕:

初七日……至翠林园食荔子,姬人坐小亭上,与荔子红绿相映,真是雅观。

道光年间省城士子餐茘雅集的风尚,并非自古皆然。宋时种植荔枝,需待十二年方才结子。清人发明了嫁接技术,四年便可结果,增加了产量,也让荔枝成为等闲之物,以致吾粤各郡,凡基围堤岸多有种植。


清 鲁鼐 花鳥
荔枝品种繁多,今广州市场上所售,多为“桂味”、“糯米糍”。从谢兰生日记可见,道光年间广州荔枝湾以“黑叶”、“大造”居多,其次则为“怀枝”(今称淮枝)。“黑叶”又称金钗子,实大核小,肉满如水晶,据说可多食不病。“大造”则一般视为下品。谢兰生却自有看法,道光四年六月日记中称:

惟大造至此时熟极,色鲜红如丹砂,剥之香发如玫瑰。味清甜,肉爽,略似增城挂绿,枣核者亦多,胜黑叶远甚。向来从不食大造,嫌其酸涩,实未成熟。故其佳处不露,可惜也。若夏至後数日采食,竟是第一奇品。

荔枝湾诸氏园林还特别栽有“树上丹砂”的品种,一般仅留给贵客,多亦不过数枚。谢兰生曾上余氏亭啖树上丹砂,评价“此荔诚妙品,惟味稍淡,不如黑叶之浓至,只此逊一筹耳。”


清 叶鼎奇 荔枝山鹊
至于其他荔枝品种,大多种植在广州城外,谢兰生多数通过馈赠方式得以品尝。每值夏日荔枝当造,送到太史住处的荔枝就非常多样,几乎是名贵品种,如“挂绿”、“水晶丸”、 “新兴香荔”、“十八娘”、“苧麻子”、“桂味”等等。

“水晶丸”、又名水晶毬。即如今俗称的糯米糍,肉厚韧香,与挂绿类似,但果实较大。“桂味”则果实小于水晶丸,果皮带钉,耐久放,清代时主要产于罗岗一带,品级略逊于水晶丸。“苧麻子”产自增城沙村,阔膊扁身,状如荷包,次于桂味,谢兰生评价则是“略似增城挂绿,而不如水晶丸之佳”。“新兴香荔”,为新兴县特产,体长,实小或无,味道绝香,故以为名。


明人花果冊 荔枝
一般品种大多成篓送至,而最珍贵的“挂绿”,往往仅以盒装数枚见赠了。挂绿自古视为荔枝第一品,产自增城沙贝,实大味甘,核细如豌豆。因皮红中泛绿故名。清时挂绿已十分珍贵,如官绅富商,要提前在二三月分散预订,动辄花费百余金,果实多少不计。一般人得到数枚已属不易,当时一般用小锡盒装载,作为名贵的礼物。

时至今日,挂绿已逾天价,非凡人可以一尝。而荔枝湾崇楼栋宇,亦不见一株荔枝存留。读罢谢太史日记,不禁掩卷而三叹。

联系请加微信:elmerlui
真如净土,方便法门,一件精致的艺术品能够呈现一片三千大千世界。真土堂多年致力于鉴藏、搜集、制作、展售古今传统艺术品,为传播经典艺术器物和优雅生活方式提供一种全新的可能。
品味高雅,畅享悠然,欢迎走进真土堂。
请关注真土堂公众号↓↓↓
请关注真土堂微店↓↓↓


    关注 真土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