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今年诺奖,关于细胞自噬怎样科普才准确

 

摘要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3日中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10月3日17时30分,2016年诺贝尔生...

摘要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3日中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10月3日17时30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洛琳斯卡医学院揭晓,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获此殊荣,以表彰他在自噬机制发现所做出的贡献。他的工作不但揭示了一种基本的细胞机能,更为许多疾病机理的阐明铺平了道路。

什么是自噬作用
先从自噬体说起。
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家观察到细胞里的一个新的专门“小隔间”(这种隔间的学名是细胞器),包含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的酶。这个专门隔间被称作“溶酶体”,相当于降解细胞成分的工作站。比利时科学家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在1974年因为溶酶体的发现,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60年代的新观察表明,在溶酶体内部有时可以找到大量的细胞内部物质,乃至整个的细胞器。因此,细胞似乎有将大量的物质传输进溶酶体的策略。进一步的生化和显微分析发现,有一种新型的囊泡负责运输细胞货物进入溶酶体进行降解。发现溶酶体的科学家迪夫,创造了自噬(auotophagy,词源是auto(自)与phagein(吃)。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自己吃自己的意思。)这个词来描述这一过程。这种新的囊泡被命名为自噬体。



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把包裹着的分子倒入溶酶体的“消化液”中。经过消化,尚可利用的分子碎片将被送回细胞质,循环利用。细胞自噬过程是细胞成分降解和回收利用的基础。

自噬什么?

第一种情况是异源自噬(吃外来物)。当一些感染性的粒子进入细胞后,细胞就会启动自噬程序,清除异物。这在细胞消灭病原体上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种情况是细胞的自我修复(吃自己的成分)。很多细胞活动都在细胞质中进行。由于生理生化反应多而复杂,经常产生大量残渣,致使细胞活动受到影响甚至停滞,在这种情况下,自噬作用就非常重要:将淤积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等代谢残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掉,并把消化后产生的大分子原料用于新细胞器的合成。恢复正常的细胞活动。这两种情况都能防止细胞非正常死亡。



第三自噬体有时候也会很调皮,它会一直吃一直吃(不断消化细胞质中的组分,)直至细胞死亡;为什么防止细胞非正常死亡的生理过程,有时又会导致细胞死亡?那是因为细胞器的损坏程度过于严重,超出自噬作用的控制范围,细胞就不得不死亡,以维护整个生物体的利益。这是自噬作用导致细胞死亡的一种途径,另一种则是直接激发细胞凋亡。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自噬作用也不例外。自噬作用本来是细胞自救的措施,有时候也会被坏人利用比如癌细胞偶尔能激发自噬作用,达到“自救”的目的。通常,抗癌疗法会诱导恶性细胞自杀,但在治疗过程中,放疗和化疗会诱发超常水平的自噬作用,赋予癌细胞抵抗治疗作用的能力。科学家因此提出了一种抗癌策略:在放疗或化疗期间,抑制肿瘤内部的自噬作用。目前,用于这种疗法的药物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为什么获奖

他的获奖,并不只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噬是细胞中至关重要的机制,还因为他的实验具有突破性。更因为自噬作用与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自噬在机体的免疫、感染、炎症、肿瘤、心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病的发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领域研究最热门的三类疾病是肿瘤、包括帕金森症在内的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
异想天开——人类长寿不是梦

如果自噬效率一直不变,那么你的细胞都将是年轻的细胞,就像你的爱车及时保养一样能延缓寿命一样。如果能人为控制自噬作用,很多医学难题也许就能迎刃而解,延缓衰老也不再是一个梦。
注:
研究者Yoshinori Ohsumi简介: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1945年出生于日本福冈,现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大隅良典1974年在东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于1977年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国,在日本工作至今。他是细胞自噬研究的先驱,2015-2016年间,共获得5项国际医学或生理学大奖,其中包括2015年盖尔德纳基金会国际奖(Gairdner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Award)及2016年威利奖(Wiley Prize in Biomedical Sciences)。

来源:生命科学教育


    关注 芜湖i科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