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多少匠心,才能还原白酒的传统之美?

 

中国白酒是近现代以来,受到非议最多的酒类,工业化的风行,恶劣事件的发生,让白酒失去了信念,更失去了美感。那么,什么才是白酒所具有的美感?...



酒食风,酒与饮食文化的生活读本,传播酒食文化,推荐好酒美食。

中国最大的自媒体社群平台JMedia(界面联盟)成员。

已经入驻微信、界面、凤凰、网易、腾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多个平台。

【推荐好酒美食】

文/李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酿就一方美酒。

比如,法国的白兰地、葡萄酒,德国的啤酒,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赋予每一个地域不同的美酒属性。

对于中国,黄酒和白酒是当时无愧的国酒。而在这两者之中,白酒又是进一步的升华凝练,经过蒸馏浓缩了更多的香气和味道。



然而,中国白酒也是近现代以来,受到非议最多的酒类,工业化的风行,恶劣事件的发生,让白酒失去了信念,更失去了美感。

那么,什么才是白酒所具有的美感?

第一,自然之美。

白酒的酿造讲求天地归一,和合自然。在世界范围内,只有白酒的酿造是开放式生产,也就是说整个白酒的酿造过程都是和外界相通的,没有啤酒和葡萄酒密闭的发酵罐,只有稍加覆盖的窖池和地缸;没有精心培养的人工发酵菌种,只有空气中流通的自然菌种。

白酒的自然之美,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纯粮酿造,“酒是粮食精”,这是对白酒概念的宏观把控,白酒就是从粮食中经过发酵、蒸馏而酿造而来,也只有纯粮的白酒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酒。



第二,人文之美。

白酒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这白酒文化的内核就是对白酒人文之美的追求。从酒器、酒具到饮酒方式,这种人文之美呈现在各个层面。比如,无论是储酒还是装酒,白酒都要求是陶坛或者酒海,尤其是陶坛更为普遍,这样既能呈现白酒的古朴之美,又能有利于白酒本身的“呼吸”,从而让白酒达到更为卓越的口感。

无论以白酒的自然之美还是人文之美作为标准,去考量现在的白酒,白酒的传统之美已然“断壁残垣”。但值得欣慰的是,也有部分白酒生产者,领悟到了这一点,抛除浮躁之心,致力于去还原白酒的传统之美。然而,还原白酒的传统之美,需要用真正的工匠之心去雕琢,因为自古以来酿酒就属于“匠心”的范畴。



需要多少工匠心,才能还原白酒的传统之美?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是济南的百老泉酒。

从外观来看,百老泉酒使用了典型传统釉质陶坛,以确保白酒在其中可以在出厂后,继续“呼吸”成熟,以达到酸酯平衡,让口感更加醇厚,饮后更加舒适。而此陶坛在设计上也遵循了传统文化的理念,使用传统元素刻画,坛身矮而阔,手握更加方便,装酒更多,象征“有容则大”。

打开酒坛,会发现坛口密封严苛,而达到这一效果的原因在于,使用了木塞封口。这样不仅能在开坛的一刹那流露出一股木质清香,更能够在赋予坛塞更大的压力,严格密封,随饮随停,便于多次储酒和饮用。

将酒坛倾斜,白酒涌出坛口,发出“咚咚”声响,流淌进酒杯,在白底酒杯的映衬下,酒体微有黄晕。鼻息靠近,一股浓厚酯香过后,是一阵清爽的酒香,而这两种香气并不立刻分离开来,相互夹杂,在气味的尾部,酯香和酒香协调,这是典型的传统纯粮白酒的气味。
小口品味,入口的瞬间,酒体香气充满整个口腔、鼻腔。舌头打转,能够感受到白酒的甜、酸、涩、咸,下喉的时候,如同飘带滑落,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这是只有传统酿造工艺才能达到的境界。

一坛白酒,从观赏到品鉴的过程,分别给予了饮酒者视觉、味觉,以至于酒后的感觉,全面知觉的美学感受,这才是白酒的传统之美,而百老泉酒正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除了我们能感受到的包装和酒体,其背后所用掉的匠心则更为深远和广大。
作者简介:李虓,发酵工程硕士,酒类研究者、策划人,科普作家。微信/QQ 1693204970

*酒食风应用酒食文化的研究,帮助客户进行品牌文化和传播方案的创新,请联系后台,留下联系方式。


    关注 酒食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