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画会议后海内外重要学者再度带来重量级公开课|浙大中国收藏与鉴定史国际研讨会

 

与会学者来自两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美国佛利尔美术馆、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台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布朗大学和欧洲。前年浙大宋画国际学术会议两天报名1000多人,本场研讨会所剩名额已不多,请读者速速报名☞...



浙 江 大 学
· · · ·
中国收藏与鉴定史国际研讨会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Collecting and Connoisseurship in Chinese Art History
_____________
  • 时间:2016年11月11日–12日  9:00-17:00Time: November 11th to 12th, 2016
  • 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小剧场Venue: Theater of Zijingang Campus, Zhejiang University
  • 报名:长按并识别文章下方二维码Registeration:Please long press the QR code below and identify it.


很多人还记得2014年10月浙大紫金港校区启真酒店,连阶梯也宣告“满座”的宋画国际学术会议。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一场“公开课”——讲台上,年已八旬的耶鲁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班宗华与11位全球重要宋画研究学者一起,发布了为期两天的报告。

在中国,宋画是一个被广泛熟知的传统领域,但这样一场高规格的专业学术会议,在两日内吸引1000多位听众报名,出乎所有人意料。为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学校不得不三次调整会场规模,并增设了直播间。

这场中国有史以来最高规格、听众最多的宋画国际学术会议,不仅“刷新”了听众对于宋画的认知,也提示学界内外——当下的研究者与爱好者对开放且高规格学术活动的渴望,是超乎想象的。

2014年浙江大学宋画国际学术会议现场(上)
耶鲁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班宗华作主题演讲(下)
为下一场高规格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浙江大学又策划筹备了近两年。此次,海内外十余位重要学者,又将齐聚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作为期两天的报告,主题依然为人们所高度关注——中国收藏与鉴定史
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傅申
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连起  张震
美国布朗大学  孟絜予
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卢慧纹
中央美术学院 薛永年  尹吉男  黄小峰
美国佛利尔及赛克勒美术馆  安明远
独立学者  李慧闻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  李慧漱
台北故宫博物院  余佩瑾  何炎泉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姚进庄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白谦慎  缪哲  薛龙春
等(排名不分先后)


值得透露的是,这次研讨会的策划、推动与组织者,正是在海内外艺术史学界深有影响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白谦慎教授、缪哲教授和美国布朗大学孟絜予教授。这也是白谦慎教授自2015年“海归”回国后,首次参与主导的国际研讨会。而他本人,也将在第二天的会议中,以“信息、票号、运输——晚清收藏的网络要素”为主题,发布报告。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期待,在这场会议里收获一个具有启发性的中国收藏与鉴定史探讨。与宋画会议一样,浙江大学将这次研讨会视为一堂不设门槛的“公开课”。研讨会报名已经启动,此次的报名方式相当便捷,名额已所剩不多请在第一时间报名
报名
中国收藏与鉴定史国际研讨会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Collecting and Connoisseurship

in Chinese Art History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报名

Do register please long press

the QR code and identify it.
 当我们谈论收藏与鉴定史时


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谈论中国收藏与鉴定史时,究竟是在谈论什么?

从身边刚刚的新鲜事说起,上海龙美术馆刚刚开幕了一场宋元书画私藏特展,集聚了海内外私人收藏家的80余件宋元收藏。尽管还有人关心此前沸沸扬扬的苏轼《功甫帖》真伪问题,但若将这个收藏展放在更大视野里,它所映射出的是当下时代中的思想、文化与趣味。或许,这是百年后的人们所更希望了解的。

今人看过去,也是这样。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真伪案——清宫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乾隆一直将伪作《子明卷》视为珍宝,留下无数题跋,而真迹《无用师卷》直至上世纪30年代故宫南迁过程中才被徐邦达先生“正身”。而今,真伪两卷《富春山居图》都存放在台北故宫,当我们回望时,一定不只是关心两件作品本身的真伪之别,它们所勾连起的是乾隆、清宫乃至皇家收藏这一段历史背后的社会、文化与趣味。






《富春山居图》(子明卷)及其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及其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甚至,就连真伪本身,也可以另有一种历史的视角。在中国,自艺术品诞生那刻起,造假便如影随形,至明代因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而形成规模。直至今天,专家学者依然无法百分百确定我们对古代书画的认知是否可靠。浙江大学《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过程,就曾面临作品选择的标准问题,那些历来被重视的名作,是否经过了可靠的研究,如何确定它的真伪,今人又是否具备这个能力?《明画全集》编纂过程中,当学者发现被顾炎武、赵之谦等众多名家题跋的唐寅作品,却是一件十足的伪作时,不得不对中国绘画史的传统产生新的审视。

普通人或许只关心真伪,而不曾想过“深奥”的问题,但这恰恰是一个高规格学术研讨会所要触及的深度。将中国收藏与鉴定的视野放及历史,而不仅仅是一件作品真伪,才能了解过去,并以此观照当下。中国自觉的收藏行为,至少可追溯至汉代,并在其后至民国的两千多年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社会与政治现象。其中朝廷建立收藏以促进其政治及意识形态主张、士人以收藏树立身份及文化之认同与区隔、以及收藏、鉴定与创作的密切关连与互动,是中国收藏史的若干重要侧面。这些出于不同目的的收藏努力,共同塑造了中国收藏史的特有形态。

白谦慎教授与缪哲教授期待,来自各方面的听众能够各取所需,而他们所致力的,是一个智识层面的认知与关怀——从具体的收藏与鉴定案例,深发到社会史与文化史,促进大家对历史及其变化的理解。






明谢环 《杏园雅集图》及其局部
镇江市博物馆藏
 从收藏文化到皇家气质


学者们带来丰富话题
了解主题后,再来看看学者们带来的具体话题。

一年多前,主办方向该领域的全球知名学者发去邀请,最后确定在会议中发布报告的包括傅申(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王连起(北京故宫博物院)、孟洁予(美国布朗大学)、卢慧纹(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李慧闻(独立学者)、李慧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张震(北京故宫博物院)、余佩瑾(台北故宫博物院)、黄小峰(中央美术学院)、薛龙春(浙江大学)、何炎泉(台北故宫博物院)和白谦慎(浙江大学)(以发言顺序排名);

缪哲(浙江大学)、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安明远(美国佛利尔及赛克勒美术馆)与姚进庄(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以发言顺序排名)将作主持发言。

这些学者主要来自海内外博物馆与高校,也有李慧闻这样的独立学者。李慧闻目前生活在法国,是一位资深的研究者,专研董其昌,早年发表的多篇论文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这次带来的题目是《一个肆无忌惮的收藏家与两个改动的董其昌印章》

两天的会议分为四个板块,时代覆盖宋元明清,内容涉及金石、书画及陶瓷等,其中包括:

  • 收藏文化:以美国布朗大学孟絜予为代表,他在此次研讨会中也同时扮演了穿针引线的组织者角色。他发布的报告《宋代金石收藏与研究起源》,依托于其研究领域北宋金石收藏;尹吉男的报告基于一件名作,为《无鉴而赏:的阅读与回响》
  • 皇家艺术气质:皇家收藏在中国艺术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不乏研究者。傅申先生的报告《我对日本藏传李成及传李唐双幅之私见》,将同时涉及收藏文化与皇家艺术气质;同样涉及这两面的,还有对宋代艺术深有研究的李慧漱,前年曾出席宋画会议,探讨了郭熙的小景,此次她发布的报告名为《从管窥皇室女性之鉴藏活动与性别文化空间》;故宫研究院张震一直致力于乾隆时期的收藏,这次将以几幅藏品为例《探析乾隆内府绘画收藏的功能》;台北故宫的余佩瑾,研究领域为乾隆时期瓷器,将探讨《制作及相关问题》
传李成 《乔松平远》
日本澄怀堂文库藏


唐《万岁通天帖》及其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埏埴流光册》及其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收藏个案:收藏与鉴定的个案研究较为丰富,在这个版块发言的王连起先生,是徐邦达先生的弟子,他的《收藏与鉴定史漫忆》,将涉及中国传统的收藏个案;薛龙春《观画如人:王铎的收藏、鉴定及其意义》黄小峰《宋画的迷雾:年代的再思考》,是两位中青年学者近年来专注的个案。



宋《却坐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收藏与其他:这类报告主题相对独立,包括何炎泉《乾隆朝后期之民间碑帖收藏与碑学关系初探》、卢慧纹《蒙元时期的法书鉴藏活动》等;白谦慎教授《信息、票号、运输——晚清收藏的网络要素》,探讨的则是晚清私人收藏家如何得到信息、付款、收货、运输等此前很少为人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所链接的是当时的收藏规模与社会机制问题。


研讨会同时,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了《我来自东:东亚艺术收藏在西方的建立(1840-1930)》专题展览,展览涵括了珍贵的珍本图书、文献、考古报告、内页插图、彩绘图版等,记录了1842-1930这一时期东亚艺术收藏在西方建立的历史,及东亚艺术品由“民族学材料”转化为人类艺术历史的观念之变迁。我们也将在近期作深入的报道与推送。
会 议 详 情


会议简介:中国自觉的收藏行为,至少可追溯至汉代,并在其后至民国的两千多年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社会与政治现象。其中朝廷建立收藏以促进其政治及意识形态主张、士人以收藏树立身份及文化之认同与区隔、以及收藏、鉴定与创作的密切关连与互动,乃是中国收藏史的若干重要侧面。这些出于不同目的的收藏努力,共同塑造了中国收藏史的特有形态。

近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之增长、文化事业之进步,收藏与研究也进入活跃状态。在教育、学术机构从事收藏及相关研究的同时,民间也涌现出一庞大的收藏群体。在此背景下,浙江大学将于11月11日至12日,举办“中国收藏与鉴定史国际研讨会”,从不同视角探讨中国收藏与鉴定的历史,以期促进艺术史研究的进步与当代文化之建设。

会议中,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美国佛利尔美术馆的专家和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台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布朗大学和欧洲的学者,将分別从收藏文化、皇室收藏、收藏活动中的性別文化、地域差异、资讯与运输、以及鉴定学个案等角度,展开深入讨论;时代覆盖宋元明清,内容涉及金石、书画及陶瓷等。

为配合研讨之进行,同时弥补会议议题之阙,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将联合举办《我来自东:东亚艺术收藏在西方的建立(1840-1930)》专题展览。

Content: Self-conscious collecting behaviors in China can be reliably traced to at least as early as the Han dynasty. Over the course of the subsequent two millennia that led up to the Republican Era, art collecting had formed a unique cultural, social, and political phenomenon. The court established collections to advance its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causes; literati collected art to articulate their soci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and distinction; and the domains of collecting, connoisseurship, and art-making themselves were imbricated in dense patterns of mutual interaction and exchange — all of these were significant aspects of the history of collecting in China. Motivated by disparate ambitions, these various collecting efforts collectively define the shape of the history of collecting in China.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with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collecting and corresponding research also enter an active phase. Just as educational and academic institutions are engaging in collecting and related research, a thriving community of independent collectors has also emerged. Against such a background, from 11th to 12th of November Zhejiang University will be hosting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llecting and Connoisseurship in Chinese Art History and exploring this subject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in order to promote advancement in the state of art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current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is conference, specialists from the Palace Museum, Beijing and Taipei, the Shanghai Museum, the Art Museum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in Hong Kong, the Freer Gallery of Art in the US, and scholars from Zhejiang University,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Taiwa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rown University, and Europe, will engage in the in-depth discussions from perspectives of the culture of collecting, imperial collection, gender in collecting activities, regional disparity, inform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and connoisseurial case studies; covering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the conference will address issues related to ancient bronzes and stone tablets, calligraphy, paintings and ceramic collection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conference and to complement the topics underits agenda, the Zhejiang University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 and the Zhejiang University Library will be co-hosting a special exhibition, The West Discovers East Asian Art, 1842-1930.
会 议 议 程

 AGENDA


11月11 Nov. 11th
9:00-9:20  

缪哲介绍会议主题及分组主持人 

Introduction of the symposium and panel hosts by Miao Zhe

9:20-11:40 

第一组 Panel One

主持:薛永年 (中央美术学院)

Chair: Xue Yongnian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傅申   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Fu Shen,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 History, Taiwan University

我对日本藏传李成《乔松平远》及传李唐《山水》双幅之私见

My Personal View on Li Cheng’s Tall Pines and Level Distance and the Kōtō-in Landscapes Attributed to Li Tang from Japanese Collections

王连起   北京故宫博物院

Wang Lianqi, Beijing Palace Museum

收藏与鉴定史漫议 

A Discussion on the History of Collecting and Connoisseurship

孟絜予   布朗大学 

Jeffrey Moser, Brown University

宋代金石收藏与研究起源 

On the Origins of Antiquarianism in the Song Dynasty

讨论  Discussion  

14:00-17:00 

第二组 Panel Two

主持:安明远 (佛利尔及赛克勒美术馆 )

Chair: Stephen Allee(Freer Gallery of Art and Arthur M. Sackler Gallery)

卢慧纹   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Lu Hui-wen,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 History,  Taiwan University

蒙元时期的法书鉴藏活动

Collecting and Connoisseurship in Calligraphy in the Mongolian Yuan Dynasty

尹吉男    中央美术学院 

Yin Jinan,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无鉴而赏:《杏园雅集图》的阅读与回响

Appreciation in the Absence of Connoisseurship: A Reading of the Elegant Gathering in the Apricot Garden and Its Repercussions

李慧闻   独立学者

Celia Carrington Riely, Independent Scholar

一个肆无忌惮的收藏家与两个改动的董其昌印章

An Unscrupulous Collector and the Strange Case of the Altered Seals

讨论  Discussion  


11月12 Nov. 12th
9:00-11:20 

第三组 Panel Three

主持:姚进庄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

Chair: Josh Yiu (Art Museum of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李慧漱    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 

Lee Hui-shu,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从《万岁通天帖》管窥皇室女性之鉴藏活动与性别文化空间

Examining Imperial Women’s Connoisseurial and Collecting Activities and Gender Space through the Wansuitongtian Model Calligraphy

张震    北京故宫博物院 

Zhang Zhen, Beijing Palace Museum

探析乾隆内府绘画收藏的功能——以几幅藏品为例

Explor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Painting Collection of Emperor Qianlong’s Imperial Household, with Several Pieces from the Collection as Examples

余佩瑾    台北故宫博物院

Yu Pei-chin, Taipei Palace Museum

《埏埴流光册》制作及相关问题

The Making of the Yanzhiliuguang Album and Related Issues

讨论  Discussion  

14:00-17:00

第四组 Panel Four

主持:缪哲(浙江大学) 

Chair: Miao Zhe (Zhejiang University)

黄小峰  中央美术学院

Huang Xiaofeng,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宋画的迷雾:《却坐图》年代的再思考

A Mystery in Song Painting—Reconsidering the Date of the Quezuo tu

薛龙春  浙江大学 

Xue Longchun, Zhejiang University

观画如人:王铎的收藏、鉴定及其意义

"Viewing a Painting as Viewing a Person"—Wang Duo’s Collection, Connoisseurship and Their Significance

何炎泉    台北故宫博物院

He Yan-chiuan, Taipei Palace Museum

乾隆朝后期之民间碑帖收藏与碑学关系初探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ele School Calligraphy and Private Rubbing Collections in the Later Years of the Qianlong Reign

白谦慎     浙江大学

Bai Qianshen, Zhejiang University

信息、票号、运输——晚清收藏的网络要素

Information, Ticket Stores (Piaohao), and Transportation—The Networks of Late-Qing Collecting Practice

讨论  Discussion
相 关 展 览
我来自东:东亚艺术收藏在西方的建立(1842—1930)
The West Discovers East Asian Art, 1842-1930


展览时间:2016年10月16日-11月30日

展览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图书馆二楼外文特藏室

举办单位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学科发展联盟(筹)
更多详情请关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官微
微信号:zju-art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Zhejiang University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三A教学楼 310058(筹建处地址)
Website:http://www.zumaa.org
Micro-blog:http://e.weibo.com/zumaa
E-mail:zumaa@zju.edu.cn
Tel:(+86 571)88981117
Fax:(+86 571)88981149


    关注 ART一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