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别让学习成为单纯的体力劳动

 

别让学习成为单纯的体力劳动2016年10月10日 如果你我坐下来,聊聊关于学习的那些事儿,你可能会结合着自...

 别让学习成为单纯的体力劳动
2016年10月10日


如果你我坐下来,聊聊关于学习的那些事儿,你可能会结合着自己的成长谈出一大堆的故事来,学生时代总是那样让人难忘。

可是,如果我让你聊聊孩子的学习,你的精神头儿可能比聊自己的学习时还要亢奋一些,但是情绪上负载着的埋怨、无奈、指责、失望可能更多些。

造成这两种情形的不同,可能是由于亲历者和旁观者的不同,实际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当下的“教育”确实让学生的状态值得同情,感到无助。因为现在“学习”似乎已经变成了“考试”“作业”和“补课”的代名词。

每天早上,六点多钟,楼群里亮灯最早的一定是家有学生的住户。当电台里新闻联播的节目片头音乐响起的时候,在小区里的路上,或门口,孩子们已经陆续地出门了。拿着书包,拎着水杯或水果,还有的拿着外套。如果是夏天,你会感觉这样的图景似乎成了装点小区的风景,而如果是冬天,这个时候你可能还会听见家人沉睡着的鼾声。一时间街道上,车影闪烁,人声渐起,与公园里晨练者的悠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校门前的路上,刚刚七点的样子,已然是车水马龙,警察叔叔已经在关键的路口上岗,学校里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教师也陆续站到校门前,组织学生有序入校。一天的学习生活就在学生们尚未全醒的状态下开始了。

以上只是从一天的开始写起,表现得也只是一个“面”上的氛围,而具体到更多的学生个体身上,大多的家庭里都会有一部关于“学习之累”的历史。

幼儿园的孩子开始写字,算题,如果不学这个,进入小学以后就可能落在后面。

在小学,每天写不完的作业,语、数、英,再加上学科众多,全面发展,一科也不能掉队。如果把一个学期的教材和本子都装在书包里,估计其重量是十几年前的几倍。

中学里,为了上一个好的高中,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学习压力陡增。各种补课轮番上阵,许多家长和孩子们,“不是在补课班,就是在去往补课班的路上”。一到考试来临,学校里一切课程都会给中考科目让路,不管是音体美,还是微机、活动,无一例外。“学不死,就要往死里学。”

在高中,每天从早上七点开始,到晚上十点结束,有的学生十点下课后还要去自习室里学到十一点半左右。走进他们的教室,你会发现一个个孩子的头已然被书桌上高高的教材和资料埋在里面。小考、大考、周考、月考,阶段考,随机考……名目繁多,“重点班”的流动式管理,有人进有人出,一场折磨。“一考定终身”的思想渐渐地在许多孩子的脑海里扎根。“咬咬牙坚持把高中熬过去就好了,考上一个好大学就好了。”从这句话里你会发现,许多大学生在学校里荒废学业,及格万岁的根源,该下大力气学习的时候,却选择了放松。

这样的状态,带来的是什么呢?我们用一些数据分析来进行说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1999年以来,中国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在持续减少,“学习日”近八成学生睡眠不足,周末也有超过七成睡眠不足。而长期睡眠不足,损害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带来长期的精神创伤和人格障碍。

在近10年间,小学生近视率翻了一番,由20%达到40%;初中生近视率高达67%,增长近20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201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显示,学业负担过重,锻炼时间过少,营养严重过剩导致学生体质下降。2012年,我国6—15岁儿童中,城乡女孩超重以及肥胖比率高达21.5%;男孩超重及肥胖比率高达32.3%。

即便是让中国学生出尽风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2009和2012年,上海的同学生两次夺冠。可是后期的反思和调查中,显示上海学生代表的是中国最优秀的学生,这个样本在全国极为特殊。其次,在取得惊人成绩的同时,我们学生为此付出的时间和努力,成本却也同样高得惊人。

重负之下,拔苗助长,学生们成为“最苦最累”的群体,这样的“学习”完全成了一个体力活,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埋没了孩子的个性,伤害了求知的热情,阻碍了孩子们创造力的发展。曾经有一位教育官员走进学校里,随机地问孩子,“你们最喜欢什么课呀?”孩子们围拢来,几乎是齐声地答到:“喜欢下课!”这天真的回答让在场大人们尴尬无比,甚至目瞪口呆。“闲适出智慧”“个性赢人生”这早已经在无数成功的科学家与伟人的成长故事里被演绎或证明。而在当下如此的氛围之中,我们又去哪里发现孩子们的智慧呢?我们又怎能成全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呢?

我们是应试教育的批判者,同时也是这种制度的帮凶。1955年7月,教育部就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把“减负”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减负”如一阵风,而且有时只是微风罢了。学生的在校时间规定,开全学科,开足课节的要求,“禁止补课”的政令……我们都可以在材料袋里,在公示栏里找到影子……而许多地区和学校把这一切当成了迎检的工具。我们看到的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小学生的负担仿佛是越减越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可谓振聋发聩,但是对于其中的答案,太多的人心知肚明。

当学习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当学习蜕变成了单纯的体力劳动,最后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可能还会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


    关注 戴志强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