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澄原创分享】家与爱

 

我一直相信,当一个人在家里能感受到爱的时候,他才愿意回家。...



我是用五笔打字的,在五笔里面家是PE,爱则是EP。我常常会觉得中国文字里面蕴藏着很大的智慧,因为有一次打字的时候有些着急,误敲了,所以发现了这个特点。总觉得这两个字母简单的颠倒背后有着某种关联和秘密,于是我产生了好奇,对于这种间的关联和秘密一直都很好奇。

什么是家?从古至今有很多关于家的阐述,而在我最初的认知里面家是一个房子,里面有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回去的地方。这个认知停留了很多年,准确来讲我一直认为家就是那个样子的,每个家都是那个样子的,一个房子,里面有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回去的。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才认识到我的狭隘与自以为是,渐渐发现在这外面看来相似的背后有很大的不一样,同样的房子,房子的清洁度,格局,布置,整洁程度都是很不一样的。同样的回家,每个孩子回家的心境,甚至每天回家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回到家以后面对的同样是父母,那个对话,神情,生活状态也是完全不同的。让我真正留意到这些不同是离家很多年后,从朋友嘴里听到她对我们家和她们家的对比中开始的,而这个对比让我真正开始思考家与爱的关系,开始思考我想要一个怎样的家,我要创建一个怎样的家庭。
我很幸运从小到大在父母身边长大,至今我的父母仍然健在。所以,我印象中的那幢房子,里面住着爸,妈的家还在。以前我觉得在父母身边长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也认为父母一直陪伴着自己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从小到大我身边大多数的家庭形态都是这样的,没有太多的波折,也没有什么离异的现象,所以形成了我对这些习以为常,并没有觉得这是很大的恩赐与福气。

当然,在我尚不懂事的年纪,我也见到过同龄的朋友父母因意外而离开的,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见过同龄的朋友因父母一方的离开,进入一个组合家庭,面临新家庭,和继父/继母的。只是,那个时候的我不能体验这样一份丧失到底给他们有多大的影响,他们会面临多少的困苦和不易,只是觉得有些难过,有点难而已。当同伴跟我分享他不喜欢他的新家庭,讨厌他的继父/继母的时候我还会在心底觉得他不懂事,觉得他应该为自己的爸爸/妈妈考虑一下,接受继父/继母,让大人轻松一些。
而今随着年岁的增长,随着自己也成为一个母亲,我开始更多地认识到家对于一个人来讲意味着什么?就拿我来说,不同的阶段,家对我的意义似乎有很大的不同。出生到初中一年级毕业,我一直在父母身边,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是单独住的,尽管在这个期间房子在原址上进行了一些修整,可对我来讲它的意义是一样的——熟悉、温暖、整洁。那个时候,父母为生活而劳作,每天都非常的辛苦,可是他们几乎没有在我们身边叫过苦,他们也不像其他的农村父母那样,闲着说人家的是非,而总是有活干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他们是年轻,意气风发的,他们在试图用他们的双手改变命运,他们的和我们的。那个时候家里的我们更多地特征是努力,似乎看到父母如此的辛苦努力,我也不敢有懈怠。尽管现在回想起来,父母对于我的学习从来没有提什么要求,常常说的那句话是“只要你尽力,你挑不起100斤,我不会要你挑的。”所以,很早我就学会了努力,且认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那个时候的父母更多的会在出现状况的时候,或者细心的发现我不同年龄的需要,给我置办一些东西。如:六一儿童节和春节的新衣服,初一的新钢笔,我被同学打后帮我去说理……他们的这些行为让我感受到他们对于我的爱与重视,却不能帮我去确定我到底在他们眼中是否够好。他们不善于表达他们的欣赏,也不会在言语上去肯定,我常常会在心里暗自盘算,比如通过他们的心情是否愉悦,轻松,平和,脸上是否有微笑,与别人说到我的时候是否开心等来确定自己是否够好。这个对我影响特别大,直到现在我常常也会不确定自己是否够好。
此刻,回看那个时候的家,我觉得我是满意的,因为在其中我可以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彼此间的爱,相互扶持。那个时候的我似乎不觉得有什么困难,也会觉得靠努力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非常感谢父母那个时候的生活态度,让我今天仍旧受益。也非常感谢他们的相互扶持、体谅、努力与和谐相处,这些对我的婚姻生活也有很好的正面示范。

再后来,我在外面读书、工作,回家成了假期才有的行为,我也从这个家里的姑娘变成了客人,每次回去父母都会准备好吃,好喝的,总是希望我在家有限的日子里面可以吃得舒服,吃得好。他们会把他们记得的,我喜欢吃的东西早早就买回来,做给我吃。我也渐渐习惯了这样的优待,从小时候抢着干活变成了坐享其成,一度爸妈在边心疼地付出中担忧着,他们担心我在生活中就是这个样子,担心我以后在别人家里也会当甩手掌柜,所以他们在做的时候又会常常抱怨,或者说是用心的提醒。听得多了我也会觉得烦躁,那个时候的烦躁是因为我觉得他们很讨厌,像个怨妇一样。我在想:你们不想做就不要做,我自己做也是可以的。不要事也做了,又嚼得我不开心。所以,一度我不太想回家。尤其是24-27岁之间的那段时间,每次回家我都是基于应该,我不想听他们在耳边叨叨什么时候结婚的事情,也不想听他们忠告我年纪大了应该怎样……我当时觉得回家应该是可以得到放松和理解的,可是那个时候的家给我的感觉完全不是。我会觉得怎么我这个年纪单着成了一个大逆不道的事情,变成了一个坏孩子,让父母操心的孩子呢。面对他们的操心我一方面觉得有些内疚,另一方面也会有些愤怒。那个时候回家对我来讲是一个煎熬,而家也变成我想要逃离的地方。因为那里没有我想要的爱、接纳、尊重、体谅,那里充满着焦虑、失望、否定、害怕。我认为家是一个可以给我赋能的地方,我希望我回家就是一次充电,可那个时候家成了一个耗能的场所,我每次回去前都得给自己打鸡血地充好电,希望这些电可以面对父母的状态时多一些平和,少一些冲突,可以让他们开心一些,让我安心一点。可有好几次还是电耗光了,心也伤了的离开。家,在期待中、在焦虑和害怕的笼罩下,爱不见了。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我自己经验过家里不同氛围给我带来的体验,对于自己想要创建一个怎样的家庭,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图画:

首先,我想要我和老公俩个如我的父母一般齐心协力,相互扶持,彼此体谅;

其次,我想要我的家庭里面充满着爱,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想要我可以感受到我们彼此间的那份爱与重视。因为我一直相信,爱,是战胜一切问题最好的。我一直相信,当一个人在家里能感受到爱的时候,他才愿意回家。

最后,我想要我的家庭里面有很多的尊重和自由,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安全,自由地表达自己,这样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明白彼此,滋养生命。

此刻,我想到当我和同学谈到自己的家和家乡的时候,她常说的一句话:哎,不想谈,我们家不像你们家那么和谐。每每她这样说的时候,我才知道我的父母给了我这么大一笔财富,让我在一个相对和谐,有爱的家庭里面长大,尽管我对他们有失望,有不满的时候,可是非常感谢他们创建的这份和谐,让我拥有那么多的安定,让我有机会更多地看见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好,最最重要的是让我相信我的家是温暖、有爱的,让我总是想回家。

感恩我的爸爸、妈妈!


说明:用心挑选优质文章,与你共同学习,共创“生命影响生命”的美好蓝图。

         重在分享,尊重原创。

1、图片来源于网络。作品版权及观点归原作者所有,感谢海梅的分享。

2、所有转载均标明原始出处与原作者。

3、感恩你的关注、欢迎你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
知行合一·用生命影响生命


    关注 武汉心澄全人成长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五笔打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