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方法论(二):学术研究反思

 

学术研究反思注重于“是什么”的定性的、宏观的分析,通过抽象思辨与理论演绎,进行价值判断。...



反思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学术研究的精髓和本质所在。只有当整个学术共同体具有了普遍性的反省群体自身和学科本身的意识,学术研究才能按自身的规律健康发展。学术研究反思需要研究者自觉地加入个人的价值判断,因而它要求研究者具有较强的分析、鉴别与批判的能力。它注重于“是什么”的定性的、宏观的分析,通过抽象思辨与理论演绎,进行价值判断。

针对现有学术研究开展反思性审视,需要综合运用哲学、历史学、系统学、交叉学科等理论、方法或视角来开展研究。

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问题的研究。开展哲学维度的学术反思,不要拘泥或受限于某些具象或表象,应从学术研究的整体出发,深入考察和揭示学术活动发展的本质。

从历史学角度看,一个时期积累的学术文献,反映了这一时期学术研究基本的历史事实。基于历史学视角的学术研究反思,一是重建真实的过去,即追溯与还原学术研究活动的历史背景、基本事实、主要现象等;二是科学解释过去,即探究学术研究活动发展的脉络,追索其中所呈现的规律特征。

系统学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广泛吸收现代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系统论、信息论及控制论等理论而构成一门新兴学科。它要求从整体的观点来看问题,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系统学理论和方法对于元研究具有方法论价值。

交叉学科是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交叉、渗透的产物。当前学科发展过于专门化、精细化,反而割裂了学术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交叉学科理论把人为分解的各个学科重新整合起来。采用交叉学科理论开展学术研究反思,就是要超出本学科专业范围,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样往往能摆脱学科专业视域的限制,发现新的东西。

学术研究反思一般采用逻辑分析的方式,具体方法包括述评、辨析、比较、质疑、批判等。

述评,就是在文献梳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分析和评论,如分析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术研究发展的建议,揭示学术研究发展的方向等。

辨析,是就学术研究中某一问题,如在内涵界定上存在分歧的某一概念,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的一组学术术语,某些带有争论性的理论观点等,加以辨别、分析,达到厘清观点、认清本质、统一认识的目的。

比较,是指针对不同国家、区域或文化背景下观点存在较大差异性的某一学术问题,具有相似性的某一研究对象等,开展客观的分析与比较。

质疑,就是对某一通行的、获得普遍认可的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观点、研究方法或理论体系等,加以证伪,提出否定性看法。

批判,就是对现有学术观点予以甄别与审视、分析与解剖,达到评定优劣、指正匡谬的目的。

述评、辨析、比较、质疑、批判,这些方法各有所侧重,同时也构成了学术研究反思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关系。
学术研究反思的内容包括研究主体和研究客体两个方面。

研究主体方面的反思,就是针对研究者自身的反思。学者应通过反思,认识并清洗那些深入骨髓般支配了他们思想的特定的社会决定因素,避免思想的封闭、盲从。这种反思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研究者个体的反思。在学术研究中研究者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文化传承,以及个人的社会出身和社会标志(阶级、性别、种族等)等,往往会影响学术研究工作。

二是学术共同体方面的反思。学者总是生活在某一学术场域,即体现学者学术位置的客观空间。学者的处境接近权力场域的被支配一级,容易受到那些影响所有符号生产者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的摆布。在学术共同体的影响、支配下,学者可能会丧失主体性。因此,学术研究反思是一项集体事业,只有整个学术共同体都具有反思意识,才能摆脱场域内各种力量的操纵。

三是针对学者集体性无意识的反思。这类无意识深嵌于理论、问题和学术判断范畴中,内化于概念、分析工具和经验研究的实践操作中。它框定了可以思考的范围,并预先确定思想的内容。如果不能对此作出系统性的反思与批判,学术研究就会陷入先入为主的预设之中,用理论的逻辑代替与否定实践的逻辑。

研究客体方面的反思,就是针对学术研究自身的反思。反思不是破坏该学科的认识论保障,而是去巩固它;不是削弱其客观性,而是旨在扩大它知识的范围,增强它的可靠性。具体来说,学术研究自身的反思可以针对该学科领域既有的基础理论、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基本方法、理论框架等开展反思性批判,从而推动学术研究向前发展。

据彭知辉《关于元研究的探索与思考》(《图书馆》2016年第11期)摘编

读书阅世:读自己喜欢的书,写自己心中的话

长按二维码,一键加关注


    关注 读书阅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