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好意思放弃

 

由一个鸡蛋饼引发的.........





图片来自尼莫的画作

今天早晨,我和尼莫爸去学校的食堂吃早餐,尼莫爸去窗口排队,我要了一碗馄饨和鸡蛋。

尼莫爸吃完饭,说:你的鸡蛋饼还没吃呢。

我这才发现尼莫爸把鸡蛋错听成了鸡蛋饼,这时我吃完馄饨已经差不多饱了,并不想吃鸡蛋饼。但是我还是拿起鸡蛋饼吃了起来,尼莫爸说我要先走了,赶去给学生们考试。

尼莫爸刚走,我立即放弃了鸡蛋饼,清理了餐具,也走了。

我突然觉察到,我自己并不想吃鸡蛋饼,但是在尼莫爸面前,我不好意思浪费粮食。当他不在场的时候,我立刻遵从自己的需求,放弃了鸡蛋饼。

这个觉察很有趣,我随口通过微信告诉我的闺蜜冬青,她回复说她也有类似的情形,比如不想留的剩菜不好意思当着小时工的面倒掉,因为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了。

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而且,这个别人的眼光很可能是自己臆想出来的。比如尼莫爸爸常笑我太抠门:宁愿多吃几口把自己吃撑了,也舍不得把多做的几口饭菜倒掉。所以假如我当面放弃哪个鸡蛋饼,他应该也会支持的。我用我臆想出来的评判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退一步而言,即使他不支持我,我就一定要勉强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吗?

我为什么如此在意别人的眼光呢?

传统的归因方式可能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总会以一些很严苛的标准来要求我,他们总是告诉我:你还不够好,你还不够优秀,你看别人家的谁谁谁如何如何……

这就造成了我从小以来一直都是:

以别人的评判标准来看待自己,试图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别人对我的赞同或否定都会对我的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

我不知道、也没有能力去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某种程度上,我还会有一些讨好别人的倾向。

但是我现在更愿意用更加阿德勒的思维方式去看待这个问题。

我不愿意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过去,归结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导致我现在问题的触发因素,但也只是一个触发因素,仅此而已。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辈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教养方式,为什么我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为什么其他人(比如尼莫爸爸)不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重要的不是我们经历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看待我们所经历的,在这个经历中,我们形成了什么样的信念。

回忆我自己的经历,小时候我是被鼓励多吃饭的,爸妈常夸赞我嘴泼,不挑食,于是我就更加勤奋的向这个方向努力,即使吃撑了,如果被要求,还会再多吃一些。小孩子天然都会倾向于取悦父母,因为孩子最害怕的,是被抛弃。这时候我可能形成了一些很私人化的信念:多吃一些,不浪费粮食,爸妈就会高兴,就会更爱我,我就更安全,所以,我要继续努力!

然后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还混杂了很多其他的因素,强化了我们在意别人眼光的信念,比如:不够自信,敏感,习惯性比较,不能无条件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

真正让人裹足不前的,其实正是自己。

重新审视自己的信念,修正其中的谬误之处,可以让自己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一下。

别人可能根本不关注这件事。无论我吃没吃那张鸡蛋饼,尼莫爸都没注意,他只想抓紧时间赶去给学生们考试。

别人怎么想和我没关系,别人没有权利限制我的生活,满足自己的需求永远是最重要的。我自己幸福快乐了,我的家人才会过得幸福快乐。更何况我满足自己的需求,并没有妨碍别人需求的满足,每个人都为自己的需求负责。

先有觉察,然后才谈的上改变。

在现阶段,先觉察到自己的信念是否正在限制自己,然后不带评判的接纳自己:原来我还在使用这样的信念呀,我接受自己的现状就是这样的,即便我有缺点而且不完美。

我愿意迈出的一小步是:尝试着遵从自己的内心,不去在意那个所谓的别人的眼光,试试看,天会不会塌下来,自己所臆想的那些恐怖究竟存不存在。

非常感谢我目前正在开办的鼓励小组,虽然是第一期鼓励小组,虽然我还在摸索,但仅仅上完了两次课,我发觉自己已经变得更善于觉察,并且更加有勇气。

鼓励别人的时候,也可以鼓励到自己。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让我们一起尝试着:做自己。

本周五,应一个妈妈群的邀请,我去北京的一个会所,为她们开一期正面管教分享课。

如果你有类似的需求,给单位或者闺蜜组织一期关于正面管教或者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分享课、讲座,可以联系我。

每一堂课都有收获,分享课也不例外。

【关于我们】

尼莫妈妈:美国正面管教导师、鼓励咨询师、芬兰儿童技能教养法国际引领师。她的带领风格被认为是:安静而有力量、春风化雨、亲切自然。

若水正面管教读书沙龙:成立于2014年12月,提供正面管教家长课程、正面管教讲师课程、解密青春期养育课程、儿童技能教养法课程、持续成长读书会。

【近期学习安排】

《少有人走的路》线上读书会

公益分享课:如何赋予孩子内在力量

正面管教家长课

【版权声明】此订阅号中的文章均为原创,欢迎分享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并注明“转自若水正面管教读书沙龙”,谢谢。

【联系方式】

手机及微信:13701325584

新浪微博:纳兰若水2011


    关注 若水正面管教读书沙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