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洪建:教育·生命·生命

 

敬畏每个生命,俯下的是为孩子们做土壤做化肥的身子,而站起的却是做真教育的灵魂...

教育·生命·生命

 “很遗憾,胎儿身上可能有现在很少见的弓形虫,出生后不是有智力缺陷就是身体缺陷。”医生用充满歉意的手势和语气告诉我们夫妻俩。

那是2004年12月份,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传染病研究所里发生的事情。

无数个日子我的头顶贴近妻子凸起的腹部幸福地喊着的宝贝难道会有某种缺陷吗?我和妻木木地走出研究所的大门。就是在即将跨出门口的刹那,妻子的眼睛里放射出一种狠狠的坚毅:“老公,无论孩子有没有缺陷,我们都要把她生下来,因为她是一条生命,她是我们的孩子。”没有言语,我只有紧紧地握住妻子的手。“如果她有缺陷,我们就十倍百倍的去爱她,因为她是个可怜的孩子;如果没有缺陷,我们就千倍万倍地去爱她,因为她是上帝对我们最大的恩赐。”妻是一个感性而善良的女子,对于她的每一个决定我都尽力地去支持。

2005年5月,女儿的健康到来让我的世界里阳光一片。但也让我深深地明白:一个孩子能够出生是一种奇迹,能够健健康康地出生更是一种奇迹,而能够在生命的旅途中与我相遇甚至相伴几年则是更大的奇迹。所以,我珍视每一个和我相遇的孩子,我懂得了敬畏每一个孩子的生命。

遇到杰,是之后的事情。

刚带那个班,就有同学和同事告诉我“千万不要去惹杰,也不要去联系他的爸爸,他是半个疯子,他爸是一个疯子”。

奇怪的是阿杰逃课那次,我不得已拨通他爸爸的时候,电话里传来的竟然是爽朗的笑声和爽快的回答:“感谢梅老师,凡是你的决定我都会支持。”这和疯子完全不搭界。但接下来的数学考试却似乎印证了阿杰是半个疯子的传言——0分。你信吗,高中生数学可以考0分?但这就是事实。

这次事实的出现也让我了解到了阿杰和他爸爸成为疯子的原因。曾经一次家长会上,身为“差生”的阿杰自然就成了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投诉的对象。面对各个老师几乎众口一词的“不可救药、不可理喻”之类的话语以及伴随的唉声叹气,让阿杰的爸爸发作了。当着办公室那么多老师的面他拍案而骂:“只有你们这些差劲的老师才教出我儿子这样差劲的学生;只有你们这个差劲的学校才有你们这群差劲的老师。”老师们惊呆了,惊呆的结果就是他爸爸是个疯子而阿杰自然也就在老师们的视野之外了。自然,他的数学考0分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因为他基础差因为他之后更加的自暴自弃。

和阿杰的第一次谈话很简单——

“兄弟,”这声兄弟他颇为一愣,“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数学在初二时只能考0到20分之间你相信吗?”

“不信!”没有任何犹豫。

“人格担保!请相信我的人格。”我的话很坚决,“但中考时我的数学是满分的,你信吗?”他没有回答,而是面无表情地看着我。

“你肯定想知道奇迹是怎么发生的?”他的回答依然是沉默。

“你想不想学好它,这是关键。”一说到这里,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对我是不屑的,因为“关键是你想不想学好它”这类的话不知道被多少老师说过多少遍。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方法,而不是这些空话。

“你一天问同学或老师一个题目,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算,要有详细的解题步骤,记录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然后讲给我听能做到吗?”

“能。”他抬眼看了我一下说。

“那好,明天开始就这么做。如果期中考试你考不到30分,我请你吃饭;如果你超过30分,那你要请我吃饭。”没有商量的语气。我递给了他一个笔记本后,就开始了我们“合作”。

他每天问别人问题,然后整理在一个那个专门的笔记本上,再讲给我听。每天如此,每天如此。

两个月后的期中考试,他数学考了竟然真的就超过了30分。45!。我没有在班上表扬他,因为这不是一个值得表扬的分数,而且我懂得有时候表扬的作用是相反的。那天中午我带他出了校门,让他请我吃了碗兰州拉面。

在班级召开的家长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他的“疯爸爸”,一个瘦骨嶙峋不修边幅的男人。还没有言语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梅老师,你救了阿祥,救了我们全家啊!”因为阿祥逐渐懂得了如何去学习,因为他的爸爸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

教育从来都不应该存在拯救学生的说法,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否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区别。一个懂得敬畏生命的班主任,就一定能感受到每个独特生命的鲜活,就一定能让每个孩子灿烂出属于自己的春天。

但,敬畏生命的前提不是敬,而是畏。因为“敬”其实含有“我施”,敬与不敬的主动权在我;而“畏”的前提在“彼”,主动权不在我而在彼。郑杰老师有言,“除了上帝谁也没有资格轻易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然而教育的现实是,班主任总是以师长自居,以智者自居,以先知自居,总是从主观自我出发告诉孩子们该怎么做。因为班主任总是认定自己应该“为人师表”,自己身就应该是学生成长的模板;总是认定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就以自己的认知来构建孩子的未来。

一直喜欢德尔菲神庙上那两句话: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前者是认知,后者是实践。但前者是前提,如果忽视了这个前提就会有做事过度的误区出现。这里的“度”,其实就是一种准则,就是“我该做什么”。一个班主任或者说一位教师如果不能够认识自己就不可能懂得“我该做什么”这个最核心的问题。因为教育当中我该做什么远远比我能做什么重要得多。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执着犯下的错误就可能越大,只有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勇敢那才叫智慧。

真正去审视自我,是源于与自己女儿的朝夕相处。一次对她严厉地批评之后,她竟然眼含着泪珠给我送来了一瓶牛奶,还说:“爸爸,我原谅你了”。虽然她不懂得道歉是什么,但她的对我的原谅还是触动了我的灵魂——孩子的世界,远远比成人的世界纯净得多。难怪有人说“儿童是成人的父亲”。于是就大量阅读与儿童相关的书籍,于是就遇到了蒙台梭利。在他的成长圆环中,一个初生的儿童处于成长圆环的蓝色区域,是更趋向于内环红色区域的,而红色区域代表的恰恰是真善美。成人处于蓝色区域之外的白色区域,是更容易趋向于外层深红色区域的,而深红色区域代表的恰恰是假丑恶。如此说来,成人,哪一个有资格去要求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方向前进呢?

何况,教师大都是出了校门进校门的,相对于广阔的世界,我们的知识视域和思维视域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用自己有限的东西去引领众多的孩子成长,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可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从儿童心理现实来说,老师改变一个孩子真的那么容易吗?孙绍振先生说:“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其内在的结构,从表层到深层都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即使外部条件有了某些改变,例如,父母的责备,老师的鼓励等等,人物的心理,在表层也可能做出一些调节,例如痛下决心,用功读书之类,但是其深层是超稳定的,表层的一般调节不会影响到深层的稳定,因而表层的调节,尽管是真诚的,但不用多久,就会被深层结构的反调节所消解。”一个孩子的内在心理结构的稳定性是在7岁之前形成的。也就是说,改变一个孩子没那么容易,不要盲目夸大老师的“教育功能”。

总体而言,无论班主任的人格、视域,还是学生的心理现实都决定了班主任没有资格去以一棵树的形象站在那里告诉孩子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生长。所以班主任要懂得敬畏生命,要懂得畏惧生命。我们不能轻易地对孩子的成长指手划脚,更没有资格去严格规范盲目要求孩子的成长。因为您给的方向是不一定正确,因为或许您自己都不知道真正的方向在哪里。人生没有回头,成长来不得试验。所以我们不能站在那里去“引领”成长,谁都没有资格轻易地这么做。那么,班主任该做什么?就是俯下身子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动起来的平台。如果说孩子是一粒粒的种子的话,班主任应该做的是给孩子提供土壤和化肥。而不是给学生一个标杆和制定成长的框框。

所以现实中的“管理班级”,就是以班主任为顶层的,班长、副班长等构成的金字塔结构。它是不符合教育需要的,因为班主任不应该有这个资格站在顶层。何况在这样的班级结构里面的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和班级心理(孩子在班级生态众的心理状态)都是不平等的。而所谓的“自主化管理”就更显不足了。因为班主任都没有资格站在顶层,让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不是更不可能吗?即使班规是自我制定的,而实质则是“请君入瓮”而已;即使班主任放权给了学生,而实质是少数人管理监督多少人甚至是相互监督的严密机制而已。教育,不是为了管理学生,而是为了发展学生;不是为了发展少数学生,而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自由的健康的蓬勃的发展。

于是我构想一种没有班干部,让每个孩子都获得平等的心理和平等发展机会的班级生态;我构想一种没有管理者,班级不会出乱子却又能充满生机的班级生态;我构想让每个孩子个性都能得到伸张,能力都能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班级生态。在这种班级生态中,基于对自我的认知,我这个班主任只做平台的搭建和动力给予的工作,俯下身子为孩子的成长服务而不是站起来指手划脚。

真正将这种理想付诸实践,是我遭遇了一个超级的差班。

这是一个借助高二文理分科从各个班级抽出来的“后进生”组成的36人班级。有文科生、理科生还有艺术生。是每个孩子都可以“独当一面”的班级。高二第一次摸底考试,在总分440分的情况下,我班总平均分只有164分,其中数学均分只有26.5分。

是的,这是一个被人放弃的班级。校长给我的目标就是“只要不出大事就行”。我不想说我很高尚,看到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学生我也头疼。但是没有办法,因为我已经做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因为我深深地懂得一个孩子能够出生是一种奇迹,能够健健康康地出生更是一种奇迹,而能够在生命的旅途中和我相遇甚至相伴几年则是更大的奇迹,和这些孩子相遇,是奇迹中的奇迹。更重要地是因为我的脑子里有一种理想的班级生态存在,有一种美好的图景存在。

这种理想的班级生态就是我所提倡的班级委员会制度,而这种美好的图景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我们的班级里自由地快乐地最大限度地生长。

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等等,在孩子们自愿的基础上,我们在班上成立了6个委员会。最初的委员会名称叫班级学习与分享委员会、班级艺术体育委员会、班级游戏开发委员会、班级演讲与口才委员会、班级礼仪展示委员会、班级歌曲探索委员会。(后来有不同的整合和更换、补充名称)。除了班级学习与分享委员会直接关涉学习之外,其他几个委员会似乎都与学习无关。我对各个委员会只有一个要求:做出水平。所谓的做出水平就是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超出别人。后来有不少老师问我:“梅老师,我们班学生不学习怎么办?”我通常的回答是“没有办法”,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天生的不爱学习的,而不学习的同学往往是失去了维护自我尊严的动力。而激活孩子尊严唯一的途径就是活动,能够发挥他个性特长的活动。我们的班级委员会制度基本上不直接关涉学习,只是让孩子们立足于他们的爱好特长去“玩”。因为几个同学有相通的爱好,在“智慧共享”的基础上,他们是可以“玩”出水平的。人获得自尊的最原始动力是成就感,人一旦获得了成就就能够获得别人的赞许,而赞许多了就会形成自我的荣誉感;荣誉感的增强就会激活孩子内在的尊严感,人一旦有了尊严就会拥有维护尊严的动力;有了维护尊严的动力也就激活了一个个灵魂。灵魂活了,没有一个学生会不追求分数。所以我一直认为教育最核心的途径是活动,而分数(成绩)和其他综合素养都是活动的副产品。谁把分数当做了主产品谁就失去了教育的本质,也就失去了未来。

委员会由常委和委员组成。但委员会内部,没有谁是管理者,每个人都是委员会平等的成员。常委只是委员会活动的组织者,谁有能力集合起大家的智慧让委员会的活动更丰富更有水平,谁就可以做常委。而一旦不合格就会自动更换,不需要向任何人请示。这就保证了委员会内部每个成员的心理都是平等的,在活动中每个孩子的灵魂都可以得到自由的舒展。而不像“管理”模式下甚至一个小小的组长都有权力去管理别人,从而造成孩子们心理上会有阶差的存在一样。我一直觉得,教育的平等首要的不是教育机会的均等,而是在同一个集体内部每个孩子心理的平等。只有心理的平等才有真正的心理舒张

委员会之间也不具备任何协作关系,它们之间是独立的存在。自然也就形成了班级公共事务的竞争机制。这种竞争不是谁把谁比下去,而是通过委员会内部的精诚合作展示出自己超出别人的能力从而获得做某种事务的机会。例如开家长会,这是班级的大事,也是很多班主任头疼的事情。而在我班,我只需说一句“要开家长会了,每个委员会策划一种方案,哪个委员会的方案好咱就按照哪个委员会的方案召开”。他们就会内部集体合作,设计出本委员会可以到达的高水平方案。而几个方案的选一,自然也就是代表班级的最高水平了。这样既可以激活每个委员会之间的竞争,又可以增强每个委员会内部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还可以让班级的每项工作都做到班级可以达到的极致。因为教育不是老师能力的展示,而应该是为孩子们创造尽可能丰富的成长机会。这样的内部合作和外部竞争的行走方式,转化了孩子们做事情的“任务感”,形成了争做事情的“荣誉感”。将任务转化为荣誉是我带班路径中的创意之作和得意之作。

自然每个委员会都有自己详细的活动章程。章程里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目标等等项目。这种有计划的活动章程确保了每个委员会的活动有序进行,也会接下来的展示活动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因为委员会活动基于每个孩子的爱好特长,所以每个孩子的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因为凝聚了有相同爱好的同学的“集体智慧”,所以就确保了活动的高水准。自然每个孩子都获得身心的愉悦,最终获得成就感。例如我们班因成绩一塌糊涂而一向沉默的阿玉,她的极速漫画无论是速度和水平都让人钦佩不已,自然也就在班内形成了她的“粉丝团”。从她嘴角溢出的笑容中我知道了她的幸福。一向霸道而失去人心的颍,因为在委员会的内部活动中具有良好的组织策划能力而重新获得了友谊。

我明白让一个人持续朝某个方向前进的重要途径是收获,在我明显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收获的同时,我思考如何让收获效能最大化。后来我就发现了展示的方法,让展示活动别人的赞许,让赞许赢得进一步的收获。如此良性上升是成长的美好路径,也是丰盈孩子们内心的美好方式。于是每个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当别班召开班会的时候,我们班级却在开展每个委员会的展示活动。展示和文娱活动的穿插,让每个别人枯燥的日子成为了我们的节日。因为每一个委员会发展的方向不一致,所以展示之后每个委员会都感觉自己是赢家,每个委员会都能够获得自己的成就感。

为了让展示活动功能最大化,后来委员会活动逐渐走出了教室,走向了更广阔的学校舞台。同学们会利用下午活动课和中午时间,在学生来往稠密的“交通要道”搭建起展示的舞台。或室外辩论,或歌唱展播,或主题演讲,或奇思妙想,或游戏妙招,或书画展示……孩子们在张扬个性、发展自己的同时,越来越被其他班级的同学羡慕,越来越被领导认可。往常被人一提起就嗤之以鼻班逐渐成为了别人交口称赞的班级。

当然,我必须坦诚地说事情的行进不会如文字的叙述那么简单和轻松。即使是这个班级委员会制度学校领导就不会认同,家长也认为班主任在带领学生瞎搞。因为我们的所有行为指向的不是家长热切期望的分数,所以家长不理解;因为我的行为不不是管理而是在领导眼里带领孩子们玩,他们不会接受。所以其间有向家长苦口婆心的解释也有激烈的争吵,更有向领导的苦苦哀求争取哪怕是两个周的试验时间……

从自身的经历中我懂得了,人的成长需要两种东西:一是成长的舞台,一是成长的动力。如果说班级委员会给了孩子们成长的舞台的话,我还需要给与孩子们动力。很多朋友质疑说“你不是说教师要俯下身子而不能引领学生吗,你怎么这里又说给学生动力?”诚如前文所言,如果孩子是种子的话班主任要起的应该是土地和化肥的作用。土地是舞台,而化肥则是动力。化肥不是给种子方向,而是激发种子萌发生长的内在驱动力

所以,每天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读《班级励志教程》,我会通过文字的交流、视频的赏析或班会的演讲等多种形式为孩子们注入动力。

例如我曾经做过的一次班会课演讲,题目叫做《活出你的精神来》。

活出你的精神来
同学们好!

今天,我想用演讲的方式和大家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我们是一个特殊的班级,我们是很多人曾经看不起的班级。我们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失败,甚至很多同学认为自己已没有了什么希望。我想说:年轻没有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没有什么可以失落的。我们也是人,为什么我们要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为什么我们就甘心停留在别人的身后!

我们的世界,从来就不是为适应弱者而存在的。

物竞天择。日本电视剧《龙樱》,描述了一群被所有人评价为最差的学生是怎么通过奋斗考上一流的东京大学的。我们三班也曾经被别人认为是最差的班级,那些日本孩子能由最差考上最好的大学,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活出个人样呢?就不能活出一点精神呢?我只要求你人活出一点精神来!

什么是精神?

有人问东北军将领马占山,日本人的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你明明知道打不过日本人为什么还要打?马占山回答:就算打不过他,我也要甩他一身鼻涕!

这就是精神!

但是,我看到的是什么?我看到很多同学既不学习也不奋斗,即使玩都没有耐心,玩都玩不出水平;我听到很多学生在抱怨,抱怨学校不好,抱怨老师不好,抱怨班级没有学习氛围。你没有看到我们班上很多同学,埋着头,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吗。环境永远是客观的,而你自己的心态和行动才是决定自己的根本因素。

同样是三班的学生,有的人活得就那么消沉,有的人活得就那么有精神。

我们问一问自己,活得有精神吗?上课睡觉,理由是听不懂;抄别人的作业,甚至连抄都懒得抄,理由是不感兴趣;我们总要求别人理解我们,但是我们从不考虑自己到底在干什么?到底需要什么?

我和同学们讲过自己的故事,在初二的那年,跟随着很多不学习的同学,我也逐渐将课本抛在了脑后,语数外三科我也只有语文可以考个及格分。120分的英语只能考30-40之间,因为这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瞎蒙都可以得到的分数。数学120分我只能考到0-20之间,因为我什么都不会,因为连续的补考不及格我还被老师罚过两块钱。知道吗,两块钱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的农村家庭它意味着多少钱。当我向父母张口要的是因学习成绩差而被罚的款时,父母该有多伤心啊!

就这样,我的初二废了。我永远忘记不了初三时一个叫费明生的同学,他叹息着告诉我:兄弟,你废了!知道吗?我是一个从小学到初中都优秀的学生啊,我不想接受被废了的这个现实。我问他:大哥,我该怎么办?他就告诉我了七个字:像个男人,拼命学!

从此,我就在心底告诉自己:活出个人样来!那时我几乎抓住了能抓住的一切时间,我就告诉自己只要我的命还在我就会赶上别人。那时我买了很多参考书,一个个题目来做,不会的就问别人,好的题目和重要的题目都记在了笔记本上,然后反复地看反复地琢磨。知道吗?初三一年,只是笔记我就做了21大本。

一口气,一种活出人格和男人的信念,我在当年的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我们县最好的高中,而那年我们学校能考上这所高中的仅仅有8个人!

是的,我有了一个好的结果,但数年之后让我引以为豪的不是这个结果,而是奋斗的过程,就是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了生命的价值,让我培养了至今勤奋的习惯。

记住,我的同学们:结果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来过,我奋斗过。奋斗着,才是年轻的生命!

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不管基础多差,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高考算什么?再难,也不能把你打败。奋斗过,就算失败,也是一个伟大的失败者,这样的人生才充满了意义!比起每天漫无目的的漂流,不知道要强过多少倍。

即使现在离高考只有一年的时间,我们还有的是时间,即使你认为你已经毫无希望,你也不能放弃,你没有任何理由放弃,那不是强者的选择!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认为你行的时候,你还就真的成为了一个行的人。看到了吗?你们的班主任,一个可以出书可以到处讲学的年轻人,曾经他是多么的狼狈,而今他可以体面地说:我是一个用勤奋与自信站立的人。同样,当你认为你不行的时候,你还真会不行。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动物的头是向前低着,而我们的头颅是高昂着朝上的吗?因为我们是人,因为我们有着最高贵的灵魂,我们的血管里流动的是高贵的血液而不是支撑动物生命的一般液体。所以,因为我们高贵,我们就不能等同于动物;因为我们是万物之灵长,我们就不能沦落为动物一样的行尸走肉!

同学们,活出我们的精神吧,活出精神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超越了自己。活出精神是为了证明我们可以去奋斗,可以去创造。不管我们曾经有多差,我们都能在奋斗中找到自己、赢得尊严!

你这样做了,这样坚持了,你将会看到最美的风景在你人生的道路上渐渐展开。因为,你已经在对所有曾经企图鄙视你的人说:我将主宰自己的命运,我将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为成功而生,不为失败而活;

舞台的搭建和动力的给予,班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班级,成了一个盛满别人艳羡目光的班级。那个由“精英人物”组成的班级不但没有因为事故频发乱子不断而沉沦不堪,反倒成为了贫瘠的土地上硬生生地开出的异样的花。

不少人问过我:“你的班级没有班干部怎么就会不出乱子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无事才会生非,有事情做孩子们自然不会给你惹事。建立在孩子们兴趣、爱好、特长基础上的班级委员会让每个孩子都有事情可做,而且能够快快乐乐地有事情做,通过展示活动还让孩子们快快乐乐可持续地有事情做,谁还有闲情不惹是生非呢?总是有很多寻求问题解决途径的班主任,却少有思考如何不让事情发生的班主任。治标不治本,事情层出不穷导致班主任劳累不堪也就是自然的是事情了。

用敬畏的态度为孩子们搭建东动起来的平台,班主任忙东忙西地处理各种事情的现状是可以改变的

也有不少朋友问我“你能确保你的班上不发生一点事情吗”?正如种满了庄稼的土地里会长杂草一样,不能不发生一点事情!我坦诚地回答。但是事情会很少发生,大事基本不会出现。不过,一个用拥有敬畏态度的班主任不会死盯着事故本身,而是会把事故转化为培养学生的手段

我在处理班级事故的时候,总是给学生两个选择:一是自己写解决问题的方案,二是实在写不出方案就说服我。(说服可以免除处罚)其实这两点都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思维品质。

例如我记录过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可慰的上当
成的手机被学部收缴了。

和我班很多同学一样,犯了错,他先找到了我。

“老师,手机被领导收了。”他的表情有些不好意思。

“没什么啊,呵呵,又不是我的,大不了你不用呗。”一向如此,我不喜欢在学生面前一本正经,一直感觉对于教育来说,总有一种力量是胜过一本正经的,“给个解决的方案,或者给一个能说服我的理由,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方案没有!”他很直接。的确如此,将手机拿到教学区,是学部严禁的。轻则警告,严则记过,没什么道理可讲的。

“那怎么办呢?”我其实也没有办法,说不定还要接受学部惩罚,“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去吧,好好学习去。”

成没有离开,忽然转换了一种语气语调:“老师,你说做对了事情该不该惩罚?”

呵呵,这小子。我摸了摸他的额头。“不发烧啊,你小子怎么说起胡话了?”

“别管那么多,回答我的问题啊!”

“那不废话嘛,做对了事情当然不该惩罚了!”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心想,这小子肯定有阴谋。只是再大的阴谋也不至于脱离了手机谈问题吧。没事,小样,我还不信搞不定你。“说吧,有什么企图?”

“嘿嘿,在老师面前哪敢有什么企图啊,就是瞎聊聊呗。”嬉皮笑脸,这个混蛋,犯错了还这副摸样!“老师,你是不是觉得我犯错了?”

“这不废话嘛!难不成你带手机还带对了啊?”

“老师别这样啊,现在是纯属闲聊,纯属闲聊。”学习表播的都这副摸样,在我面前没大没小的。

“你说,人是不是都有犯糊涂的时候?”忽然,他的表情有些严肃了,“你说,我怎么就犯了这么大的糊涂呢!”一副自省的样子。我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心软,一看到孩子痛心疾首大多以温存对待。

“是人都会犯错!”

话刚落音,成来劲了。“哈哈哈,你的意思是说,犯错是正常的了?”

“当然,除非你不是人。”

“那我犯错也是正确的喽,正确的事情就不能惩罚是不是?别回答,刚才你说过的不能惩罚的!”妈啊,哪里有我插话的机会啊,他的话如连珠,一串串蹦出。

“我——”无语!“好好,我帮你求情,争取免于处分!”

幡然醒悟,一连串关于计策的名词全出现在了脑海,只是,已经上当了!

无话可说,只好给他讲情去了。不过,心里还是有些欣慰的。毕竟,我设置“说服我”这个处理问题的环节,不就是为了锻炼孩子吗。

让事故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契机,教育不应该这么来做吗?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们创造了成绩奇迹。填报志愿的那天,我们一帮人拥抱在一起嚎啕大哭,真的嚎啕大哭。因为在争取尊严的路上,我们的孩子承受了太多;在争取成功的路上,我们付出了太多。即使是半年后我完成《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书稿的那个凌晨,竟然也躺在书房的椅背上泪流不止。

两年的路,好苦。但这两年的经历,对每个人来说都将是一生的财富。更重要的是,这场实践让我更加坚定了“用敬畏的态度做班主任”的信念。敬畏每个生命,俯下的是为孩子们做土壤做化肥的身子,而站起的却是做真教育的灵魂。

(本文选自朱永新主编《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关注 微语建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