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点围过来~这些问题你准备咋办?

 

受到惩罚的孩子会减轻他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吗?...



欢迎回到晚自习

关于“惩罚”的常见问题

1、惩罚和承受自然结果有什么不同?只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吗?惩 罚 是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者追加他们的痛苦。

承受自然后果 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结果。

管教有时会让人感到无奈,但必须强调的是,“管教”的意图是“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自我激励以及主管能动性。管教必须以相互尊重和信任为前提,才能有效。

而惩罚则是用外在力量控制和强制一个人,受惩罚的人几乎不被受到尊重。孩子们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2、如果我发现沙发上有一堆的桔子皮……我该不该找出谁干的,然后惩罚他?当家长问“谁干的?”的时候,孩子通常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是我。” 家长就会觉得“一定有人撒谎”。

我们越想发现真相,孩子就越想表明他的清白。看到让我们生气的事情时,表达愤怒会对我们更有帮助,而不是确认“嫌疑人”,然后加以惩罚。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他们知道:

“我对谁干的不感兴趣。也不想指责已经发生的事情。我只想知道现在怎么补救!”“现在,我想让你们俩帮助我清理沙发和桔子皮。” 不用指责和惩罚,我们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担责任上,而不是互相揭发报复。

        3、代替惩罚可以用“表达不同意的立场”。我在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我的孩子好像很内疚,很可怜。我也很难过。是不是我做的有点太过分了?富兰伯格(SelmaFraiberg)博士在她的《奇妙岁月》一书中写到:“孩子需要在一定的阶段感受我们的拒绝。但如果我们的反应过于强烈的话,他会感到所犯的错误让他不再被爱,或者被蔑视,那么我们就在滥用做家长的权利,并有可能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中掺杂了过多的负疚感和嫌弃自我的成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表达不同意的立场”之后,要告诉孩子该怎样修正他的错误。他们经历了自责之后,还要有机会能恢复原来的自信,重新看到自己是个受尊重,负责任的家庭一员。例如:

“我很生气!她本来玩得好好的,你拿走她的拨浪鼓。你想办法哄她别哭了!”(代替“你又把她弄哭了。你又该挨打了。”)

“浴室门口到处都是水,让我很生气。你答应收拾的。我希望上床之前,你把它们洗干净收拾好。”(代替“明天不能给你买零食了,让你知道不守诺言的后果。”)

“整整一盒洗衣粉都洒卫生间。看到这乱七八糟的样子,我非常生气。洗衣粉不是用来玩的。快去拿一个袋子、扫帚和簸箕,别弄得整个屋子都是。”(代替“看看你干的好事。晚上不许看电视!”)

这些表达都是在对孩子说:“我不喜欢你做的,我希望你多加注意。”

        我们期待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当他做了后悔的事情,他能反思:“我能做什么事情可以改正我的错误,把过失弥补回来。”而不是“我做的事情证明我毫无价值,该受惩罚。

关于“解决问题”的常见问题

1、我和孩子制定的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贯彻不下去了,怎么办?

这是考验我决心的时候。我, 可以选择回到原理的说教和惩罚,也可以选择再做计划。例如:

家长:我很失望,我们的方法不管用了。我发现自己又在替你做事情。我不能接受,要不我们重新开始执行?或者我们讨论一下,看如何改进?……或者我们再想象有没有别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没有一种方法是永远见效的。他小学使用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中学;冬天合适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春天。生活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他是在参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制造问题

2、每次都需要用到“解决问题”的每一个步骤吗?

不。任何一部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指出需求上的冲突可以很快找到解决办法。例如:

妈妈:现在有个问题:你想让我带你买球鞋,我想收拾衣服、做饭。

孩子:你准备走的时候,我来收拾衣服,等我们买鞋回来,我帮你做饭

妈妈:我看可以。

3、用了所有的步骤以后,还没有达成共识,怎么办?

这是有可能的,但也没有损失什么。通过讨论问题,使我们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这也往往是我们在解决难题时所期望的。有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时间去思考,再多想一想,就可以找到办法了。

4、如果孩子不愿意和我坐下来“解决问题”,怎么办?

有一些孩子是不喜欢这个方法。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把同样的思路写在便条上,也一样有效。

亲爱的大宝:

我想听一听关于……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是不是(想、需要、觉得…),我(想、需要、觉得…),请告诉我你有什么解决办法能让我们都接受。

爱你的爸爸

5、这个方法对快毕业的孩子,是不是不太好用?

这个方法对小一点的孩子很有用。为了符合“尊重和信任”的原则,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自然要做出一些措辞上的变化。(小编:实际上解决问题的技巧在各个年龄段孩子中可以被接受,而且许多商学院关于“解决问题”的讨论中,依然能看到成年人对这一方法的陌生感。)

~end~
“对于所爱的,大多数人想要去占有。父母对孩子的爱,却是为了有一天可以‘放手’。

很多育儿书里都提到,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与我们保持独立,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一天当他离开我们时,能自己独当一面。我们希望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翻版或者延伸,而是一个独立的人。与我们有着不同的心情、不同品味、不同感知、不同期望、不同梦想的个体。
敬请期待下节晚自习
“鼓励孩子自立”


    关注 沙市青莲巷小学家校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