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五招,伢儿从你的嘴里就再也听不到那个字了!

 

有了这五招,伢儿从你的嘴里就再也听不到那个字了!...

“鼓励孩子自立”单元
替代说“不”的技巧
这一期没有漫画哦,你会习惯吗:)
A、提示

孩子:我能去小明家玩吗?

(代替说“不,你不能去”)

给她摆事实

家长:我们五分钟后就要吃饭了。

B、接纳感受

孩子:(在动物园)我现在不想回家,还能再玩会儿吗?

(代替说“不,我们现在就得走”)

接纳她的感受

家长:我看出你不愿意走,想玩很长很长时间。(一边带她离开一边说)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真不想离开。

C、描述问题

孩子:妈妈,现在能开车送我去图书馆吗?

(代替说“不能,你得等会儿”)

描述问题

家长:“我想带你出去。问题是水电工半小时候就来了。”

D、有可能的话,用“是”代替“不”

孩子:我们能去操场玩吗?

代替说“不行,你还没吃午饭呢!”

用“肯定”代替

家长:“当然可以,吃完饭就去”

E、给自己时间想想

孩子:我能在小明家过夜吗

代替说“不行,你上周刚去过”

给自己时间想想

家长:让我想想。

这句话有两个效果:让孩子的坚持稍稍放缓(至少他知道自己的要求被认真考虑了),也给家长留出思考时间。相比之下,说“不”显得简短,上面的叙述略显繁琐。但是,它比说“不”更有效。
更多建议
有一次,我们在与家长小组讨论“给孩子建议会影响孩子自立”的时候,很多家长立刻举起手来。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把家长的聪明才智分享给孩子。

下面是一位固执己见的母亲提的问题以及我们的回答。

“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为什么不能给她建议帮助她?比方:我的女儿雅馨,犹豫去不去她朋友的生日聚会,因为她不喜欢她朋友邀请的那些人,他们经常还说别人坏话、骂人。我告诉她:‘你还是应该去,要不然朋友该失望了。’这有什么错吗?”

如果你马上给建议,她要么觉得自己太傻(“我怎么没想到呢?”),或怨恨(“别干涉我的事情!”“凭什么我非去不可?”),或者被激怒(“你真以为我不知道怎么处理吗?”)

当孩子自己想清楚该怎么做的时候,他会有信心并且愿意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照你这么说,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就什么也不管吗?我曾有几次对雅馨说:‘这是你对问题,你自己处理。’她似乎很不开心。”

家长忽略孩子提出的问题时会让孩子感觉受到伤害,或者被离弃。在忽略孩子的问题和立即给出建议这两个极端之间,家长还可以做更多:

1、帮她整理纷乱的思路

“雅馨,听你刚才所说,你心里感到矛盾吧:一方面你想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另一方面,你不喜欢她邀请的那些女孩儿。”

2、把问题重新叙述一遍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找到一个办法,既能参加生日会,又能躲开那些你不喜欢的女孩?”

问完问题后,最好停顿一下。沉默一会儿,有利于让孩子自己静下心来想出解决办法。

3、提出外部可利用的资源

“我相信一些有关青少年如何处理社交问题的专业网站。看看上面怎么说的。”

“假如我做了刚才所说的这些,而且想出了一个办法,也确定雅馨还没想到,那我可以说出来吗?”在她完全理清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后,她就能认真的倾听你的建议~特别是你用尊重她的方式说出你的建议:

“你觉得这样好不好。把那套新的动画面带到生日聚会上。那些女孩也许就光顾着笑,没时间说别人坏话了。”

当我们把建议用“你觉得…”或者“你想到过…”的方式来叙述,表明这个建议对我们来说是明智的、但对孩子却未必见得。

“如果我强烈想建议雅馨去参加生日聚会,那我也必须一直保持沉默吗?”

孩子把自己的问题琢磨透了,才会倾听父母的想法和劝说:

“就因为那几个女孩错过了生日聚会多可惜。”

“我觉得不应该让朋友过生日的时候失望,尽管需要你委曲求全。”

应该让孩子了解父母的价值观。即使她现在不采用他们的建议,也还是知道有些事情是需要考虑的。
 end
孩子们点点滴滴的成长时常会令我们心生赞叹,每当这些时刻出现时,我们会毫无保留的给与孩子肯定和夸奖。然而,这些夸奖往往会变化成另外一种“评价”,这有什么问题吗~当然,这会降低你的传递给孩子的诚意和尊重。
下一节主题
如何夸奖孩子


    关注 沙市青莲巷小学家校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