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腻子(五)青茶一盏,气韵神雅

 

小姨身上,气、韵、神、雅,皆与铁观音相似。...





茶腻子 (五)
青茶一盏,气韵神雅
话说明末清初,有一位将军姓苏名龙,无意官场争斗,退隐山林,平日里不是田间劳作,便是上山打猎,皮肤被太阳晒得黢黑发亮,村民便称他为乌龙将军。

那一日,乌龙将军背背竹篓,上山采茶。茶篓装满正要下山之时,突然打横里蹿出山獐一只。将军当下抽弓搭箭,箭射山獐。野兽负伤,背箭而逃。将军其后紧追不舍,终将山獐捕获。

回到家中,将军将背篓放置一旁,便和家人宰杀山獐,准备晚饭,早把背篓中的茶忘得一干二净。

次日一早,将军才又想起篓中之茶,一等打开,茶叶没有腐烂,反而变得柔软清香,叶镶红边,遂试着以茶青炒制。制成冲泡,非但没有了原来的青涩味道,反而奇香扑鼻,入口回甘。

将军细一思忖,可能是昨天背着茶篓追赶山獐之时,茶在蒌中摇滚翻动,因此叶边红褐——即为现在的“摇青”,又经一夜发酵,去掉了苦涩之味。

将军将此茶制法去粗取精,授于乡人。从此后,乌龙茶便在当地小有名气。

到得清朝乾隆年间,有安溪人王士让在朝为官,回乡省亲之时,偶饮此茶,觉茶香浓郁,便当作土产携回京中,赠与礼部侍郎方苞。方大人一尝此茶,顿时奉为茶中奇珍,于是转献乾隆。适逢太后抱恙,久病不愈,太医束手无策。饮此茶后面色红润,百病全消。于是乾隆爷传王士让前来细询。王士让便将此茶来历娓娓道来。乾隆听罢后对此茶更是喜爱,低头见其叶形似观音面,宝相庄严;干茶紧团,沉重如铁,于是圣口一开,赐名“铁观音”。

这便是铁观音茶的由来,关于她的传说不胜枚举,在此不一一道来。铁观音属青茶的一种,是半发酵茶,较绿茶而言,少了些青涩之感,多了半分成熟稳重,但又不似黑茶有苍暮之气,如人从少年步入青年,少了莽撞,但未失火气;多了圆融,但不屑圆滑。

铁观音是经常被茶商拿来斗茶的茶种之一。斗茶盛行于大宋年间,徽宗赵佶曾著《大观茶论》,其中便对斗茶之风详细记载,文字精妙,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观。

茶商的茗战,争的是高下,比的是强弱。斗茶选用的茶叶,多为当季的新茶,不但叶底要好,制茶的技艺也决定了最终茶入口的味道。茶商们择吉时,选一间能容下数十人的茶店,前店摆茶擂,大家揣着自己得意的茶,担着精心准备的水,轮番煮水烹茶,各展其能。被邀而来的品评断茶者,有富贾乡绅,有茶中圣手,端一杯而饮,大家便都凝神屏气,垂首听评。胜了,便为当地茶农的魁首,春风得意,欣欣自喜。

不过,我今天要说的斗茶,不是茶商的茗战,仅是三五好友之间的情趣。约在某位友人的茶室,幽静雅洁,无丝竹之乱耳。友人们各携好茶好器,相聚于此。

这时,“斗”的不仅是茶,还有器。茶罐儿有紫砂罐、锡罐、竹罐……精致到只能盛放一两泡茶;茶匙有银、铜、樱木等等,小巧雅致;烹 茶之器有紫砂、汝窑、盖碗……名家的、民间高手的,各有特色;茶杯也都是自带,油滴兔毫,汝窑钧窑、手绘青瓷……各人都有小心思。虽都是易碎之物,也得用棉布包或牛皮包包好,不辞路远地携来。展示展示我的,欣赏欣赏你的,然后才是真正的轮番煮茶,品评一二。此时,“斗”之一字已然不适用,“玩”才是真谛。不用压人一头,更不会下谁的面子。玩乐之间,增了友谊,长了见识,添了情趣。

朋友间的斗茶,比斗酒更有意思,不会面红耳赤,有伤大雅,也不会酒醉无形,胡言乱语。

爱喝铁观音的人不在少数,有的爱喝浓香,有的爱喝韵香,我特意要提的两种,算是铁观音中的特例:

一是冰茶。如果您喜爱铁观音却没有喝过冰茶,那实在是一大憾事。

所谓冰茶,也叫湿茶,即少了最后一道烘干的工艺。茶叶拿到手中还是湿的,必须要立刻放入冰箱冷冻室中保存。喝的时候从冰箱中取出,洗净双手,摘去茶梗——因为没有加工过,所以保留了茶梗,沏之前将其摘掉,味道更好。

冰茶也是需要洗茶的,能将叶片提温,使之舒展,味道也散发得更加彻底。

正因为少了最后一道烘干工艺,所以冰茶保留了茶叶最原始的新鲜味道,饮之如茶树在旁,心旷神怡。

第二个特例是陈年铁观音。大多数人喝铁观音都讲究喝当年春秋两季的新茶,鲜少有人知道陈年铁观音。

陈年铁观音看似色泽黑暗,但入水后其色浅红,味道较之新茶也更加温和厚实,有焙火之香,也更加耐泡。

我曾记得儿时听单田芳说书,说颜查散上京赶考,打尖儿的时候偶遇一白衣少年,剑眉星目,气宇轩昂。白衣少年与颜查散临桌而坐,自怀中掏出一包茶叶。颜查散从未见过此等茶叶,形如铁子,颗颗黝黑。白衣少年呼唤小二以一壶开水沏茶,并特地叮嘱要热热的开水,这一泡如铁之茶必须用开得冒泡儿的水才能沏开。待小二把水拎上,往茶中一倒,登时满屋奇香。这一泡茶引得颜查散惊奇不已,而那白衣少年,日后也与颜查散成为了莫逆之交,那便是大名鼎鼎的锦毛鼠白玉堂!

单老将这一节说得生动细致,引人入胜,印象深刻,但对这茶种却没有说明,我至今也无从考证,但遇到陈年铁观音的那一刻,我脑中第一时间就闪出这一回书,不管真相如何,我自是将白玉堂那一泡茶当作陈年铁观音。也因此,每每提起铁观音,我总是能联想到江湖侠士。

若以茶论人,有侠气者,当属我小姨。小姨身上,气、韵、神、雅,皆与铁观音相似。

铁观音是颇有气节的,不因人热,虽于世俗中,却无世俗事。小姨自有一股江湖儿女的义气,爽快利落,不矫揉、不造作,说话做事从不拖泥带水。若得我心意,便肝胆相照;若看不对眼,管你三七二十一,爱谁谁!这一身侠气,可能与她少年时为跳水运动员有关,小小的年纪,超负荷的训练,全能坚持下来。十米高的跳台,无有怯意,这要搁我,一准歇菜,真要跳下去了,也是被人从身后踹了一脚。此一节,便为“气”似。

后来小姨因伤退役,归隐江湖,结婚生子,居家安所。可您若因此以为我小姨是个家庭妇女,那便大错特错。既然我以青茶喻之,自然她就有青茶的独特。大凡不出外工作,专职顾家的女子,都相对闭塞,多少与社会脱节,可小姨不同,天下大事,无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无所不知,还不是一知半解,而是颇有见地。你抛出千山万水,她便还你九泽三江;你画出秋雨黄花,她便许你春风绿竹;你摘一枝桂叶丹香,她便还你一段桃红蝶舞……这便应在铁观音的风韵上,不浅薄,不鄙陋,实为“韵”似。

铁观音的神髓,在于她独特的态度。茶不仅有味道,也有态度——可陈可新,可干可湿,包罗万象,变幻无穷。

小姨之所以有其气韵,皆因得其神髓,包容海纳,能取百家之言。我喜与小姨谈话,尤其涉及政治、宗教二事,除她之外,我从不跟别人谈及,因为她深谙和谐之道——真正的和谐不是我说的你必须同意,而是我们各有不同,但却相互尊重,彼此接受。此一节,便为“神”似。

铁观音是清雅之茶,香浓而不艳,味甘而不腻,佳人饮观音,如子期遇伯牙,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小姨也爱雅致,书法甚工,游历甚广,生活处处皆文章,此为“雅”似。

此气、韵、神、雅四则应在小姨身上,有诗为证:
昔有花须为良将,夺帅三军渡沧浪。
必借刀弓成仁义,须凭诗酒入文章。
无喜裙拖六江水,不爱钗红半抹妆。
宁归畎浍居定所,不与吴楚争霸王。
室雅人和斟菊饮,尺素鱼书泼墨香。
映雪为烛常把卷,披雨为春绮罗衫。
洪炉点雪杞梓木,七步成诗桑榆间。
梦回桃李花开日,风月松筠原少年。






    关注 云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