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三言

 

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很多学生的言论值得我们做老师的思考...



今天下午,我们分院召开民主生活会,大家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部分老师提到了与学生沟通的困难。由此,我想到了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印象最深刻三段谈话,或者说是来自学生的“教育”更准确些。

代沟与沟通

2002年下半年,我教高三毕业班,文科八班的赵正阳同学,给我了永生难忘的三句话。我应该没有记错名字,因为这次后,我就认为我不会忘记他,也不会忘记这段对话。

好像是高考一轮复习的时候,我讲完了时区计算的几个题目,让学生们做练习,我走下讲台去指导。刚走到第一桌的时候,赵同学半窝着身体,偷偷的看放在抽屉里的一本连环画书。我走到他身边,他抬头看我,很坦然的看我。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三番对答:

我:上课为什么看这种书?

赵:我觉得现在的老师很不理解学生。

我:上课看课外书总是不对的吧?

赵:老师和学生之间有很深的代沟,很难沟通。

我:我感觉我还年轻,应该会和你聊得来吧?

赵:我不了解你,无法下定论!

我已经忘记了后来他有没有把书收起来,但真切的记得当时真的无言以对了。可能,我真的错了,我不该用那么直白的话语来反问他,我应该用一种拉家常的语言和他接近。也许,那时,我真的年轻,年轻的不懂与他们沟通的方式;但或许也不年轻,没有年轻到自以为的和他们什么都能说的程度。

西瓜与优雅

2004年上半年,我在沂蒙山腹地的一个县城教了一学期初中。

初三毕业前夕,各班举行告别联欢会,会请各位任课老师参加。一天中午,我刚从外面回校,就被一同学拉到班里和同学们去告别。那天中午,天气实在炎热,我没来得及喝水,口渴的要命。我进教室的时候,讲台上就剩下一块西瓜了,而且是中间大块的。估计是用小刀切的,中间切不透,边上小块的已经被拿光了。我犹豫了几番,但还是没能战胜干渴,又看着大家都吃的爽快,也就拿起了那块西瓜。

估计是西瓜有点大,我吃的有些狼狈。这时,一位不太帅的男同学走到我跟前,说了一句让我一生难忘的话:

“老师,您在我心中一直是很优雅,很完美的,可是,今天,您破坏了这种形象!”

我拿着西瓜,愣在那里,瞠目结舌地看着他背对着他走开。想想也是:一位身穿时尚旗袍、足蹬高跟鞋的优雅女老师,拿着一大块西瓜,吃得嘴流水,甚至流到手上、胳膊上,的确有伤大雅,形象一败涂地!

生的不是时候

2013年下半年,我在现在单位,给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的学生上课。

快到学期末的时候,天气越来越冷,学生们到机房的时间也越来越迟。

有一天上午,上课的铃声响起,又有十来位男同学才到来。因为是高职的学生,基本都成年了,所以,我上课和他们聊天的时候也多起来了,一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是可以通过社会现象把一些道理渗透进课堂。见到他们又姗姗来迟,我又和他们开聊了。

我说:“社会是不一样了啊,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们坐在自己位置上,准备好上课的东西,等着老师踏着铃声走上讲台;现在我做老师了,我又把机器给你们都启动好,准备好上课的东西,等着你们踏着铃声进入机房。”

就在此时,在安静的机房里,响起了一个声音:“都怪你妈没把你生对时候!”

我至今记得,那个学生是24号,叫王超平。

但至今,我却也不知道怎么恰当的去评价这句话,但我又经常想起,还时不时的给下届学生讲,讲到最后,总是会有点无奈的笑一下。

看到这篇文章的老师朋友们,您怎么看待这句话呢?可以公众号里,直接发消息给我,我们共同讨论。做老师,做好老师,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本文是"灼灼其华"第16篇原创文章。如您感觉有可读性,可分享至朋友圈;如您有改进意见,敬请不吝赐教!

感谢您的关注!




    关注 灼灼其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