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小圣诞市场

 

很早就接到学校“圣诞市场”的通知,儿子也时不时向我们透露情况,“我们上手工课了,老师说我们做的东西到时候要摆...



十几年前,跟随儿子的脚步,走近了捷克的幼儿园和小学,写了一些记述的文字,陆续重发。

七、小圣诞市场
很早就接到学校“圣诞市场”的通知,儿子也时不时向我们透露情况,“我们上手工课了,老师说我们做的东西到时候要摆到小市场,你们可一定要来买啊!”

孩子们的“生意”真是最好做,我和丈夫带着小儿子兴冲冲地提前到达了,没想到很多人父母祖父母到的比我们还要早!

学校食堂里,小小的柜台围了一圈,人头攒动,拥挤不堪。

一年级A班的柜台后面,坐着两个女孩子,台前有些冷清,女孩对我流露出颇为期盼的眼神,让我真不忍拒绝,但是,履行对儿子的承诺之前,不敢先怜惜别家的儿女。

儿子班级组织得不错,虽然同是一年级,他们班柜台后面层叠地站着八、九个孩子,都顾盼地望着父母,台前的买主儿更是热情高涨。我儿子冲着拍录像的爸爸喊,“妈妈呢?怎么还不过来买啊?”爸爸张望了一下,“不行啊,妈妈挤不进来。”好不容易,我钻空档到了前面,于是,熙熙攘攘地捷克语买卖声中,掺杂了几声中文的讨价还价声。我看他们柜台上堆放着一些精致的编织花篮,一些陶制铃铛、动物、圣诞树,还有微型的干花插花、卡片、毛线扎的雪人,和圣诞节用的餐巾纸套等等。

我看中了花篮,忙问,“花篮多少钱啊?”“五十克朗!”“太贵了!”我嘟囔了一句,小摊主立刻有了反应,“那就二十克朗吧。”嗯?!对半还去了个零头?我小心翼翼地问儿子,你们老师怎么说的?有没有告诉你们该卖多少钱呢?“没有,老师让我们自己想怎么卖就怎么卖。”

儿子声音刚落,隔壁摊位传来一个家长的声音,“一千克朗??哦??太——贵——了——!”家长无奈加调皮地冲旁边的我笑笑,继续和卖家划价。我掏出二十克朗,以为自己坎价的成绩不错,后来听到,站在他旁边的女孩儿,一开价才十克朗哪!

父亲从儿子手里购得一只陶做的鱼。弟弟从哥哥那里挑了一份餐巾纸套。我忽然记起,应该买件儿子的作品,便再次冲到柜台前面。儿子指指陶做的小铃铛,有一位奶奶正在观赏,我稍作犹豫再伸手时,老奶奶一把捂住“我可是已经交了钱了!”,然后,冲我得意地笑着,把小物件收进衣兜。

一年级C班柜台后面没人,老师之间商量后,B班就赞助两名学生去帮忙。一位父亲顾客,跟着儿子销售员挪到C班柜台前,那个满脸稚气的儿子却狡黠地盯着父亲,小手悄悄地打着手势,往自己的B班指引……

我看看旁边的柜台,是高一两个年级的,他们制作的作品就更加精巧。其中有种用麻布做的小草帽,镶嵌了各种干果、豆子,看来质朴可爱,销路极好,我们也上去“抢购”了一只。另外有几个班级,都作了不错的圣诞饰品。几个三年级的女生,前店后场,现场制作贺卡,挺具备商业组织能力和意识的。二、三年级的学生们,也不像一年级那么敢叫“天价”,都准确地报出不同商品的不同价格,有的还准备了小账本,一笔笔记账。我们看到校长兴奋地从二年级那里提走了一只插满松枝的木衣架——圣诞壁挂。

儿子有些不满,因为只卖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没卖给别的人。我提醒他,“校长不是从你手里买了一个圣诞纸巾套装吗,卖给校长,不是很棒吗?”“对呀!”他笑了,想起“大采购”的校长,我突然很感动。

儿子还抱怨说,老师叫我们大家轮流卖的,那个女生嘴那么快,手也那么快,一点儿不让别人,老师在旁边也不管!确实,老师真的没有指手画脚,而那个脸圆圆的女孩儿的确勤快能干。对一年级的学生,老师也很放手,仅仅提供原则性指导,让孩子们更多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力。我们深深感到老师的用心良苦,这是在培养学生们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让他们从地实践学会伙伴之间的互相调节配合。他们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从小置于自然环境中了。

开始,我们以为这个活动主观上鼓励学生手工兴趣,客观上为班级筹集班费。结果,儿子告诉我们说,班里还要一起讨论怎么分配这些收入。

第二天,他带回来一枚二十克朗的硬币,说是劳动所得,班里收入剩下的部分,三分之一捐给动物园,三分之一捐给孤儿,三分之一捐给新生儿。

过了很久,儿子还谈起穷人,他问,“穷人是都上不了学吗?因为老师说过,把钱捐给穷人,让他们可以上学!”他还有点自嘲地笑了,“当然我们给的钱很少,肯定不够,可是,我觉得我们老师很善良!她说要把钱送给需要的人!”老师和学生们讨论如何分配收入,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评价,让学生记在心里!




    关注 韩葵布拉格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