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WORD A DAY:我的咨询观(8)

 

A WORD A DAY:我的咨询观(8)...



“幽默”

有一个“指标”可以说明来访者开始逐渐走出了令人窒息的困境,那就是来访者可以开玩笑了。特别是当来访者开始拿自己的事情开玩笑时,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自信和一定的自我把控的能力。

一个人陷入困境的时候,能够“抽身”出来看待自己的问题能力也就明显地减弱甚至丧失。来访者不再能够客观地、相隔一段距离地看待自己,他完全被自己的痛苦或恐惧吞噬掉,淹没在无边的绝望和迷惑之中。

能够拿自己开玩笑,说明来访者已经开始找回了某种自信,至少有一些积极的东西开始比较牢固地占据了自我的主要位置,不至于因为一点点的自我批判和自嘲而推翻整个自我评价的“多米诺骨牌”。

咨询中如果一直有某种幽默的氛围,可优化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同时,也是对消极情绪的一种升华。不过,咨询师需要慎重地使用这种沟通方式,除非咨询师能够判断幽默不至于伤害来访者的情感。咨询师使用幽默的前提是需要和来访者之间达成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就是:咨询师和来访者都隐约地感觉到,来访者已经开始处于能够超脱地看待自己某个不愉快的问题的边缘。

幽默就如同伸向电灯开关的手指,轻轻一按,昏暗的空间瞬间明亮起来。

“亲密关系”

精神动力学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来访者的亲密关系,特别是早期的亲密关系,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人生的绝大部分。关于早期亲密关系的重要性,我基本上是赞同的。特别是婴幼儿期的孩子与父母(主要是母亲)心理互动的质量以及他由此获得的安全感、以及以这种安全感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构成了他成年以后对自己和对世界的态度。

不过,咨询师过于强调早期的经验而忽视后天环境的“塑型”以及个体自发的努力与应对,我觉得也是不妥的。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司管记忆的海马在一个人差不多两岁的时候就不再继续有大的神经发育,而负责认知的前额叶皮层的发育要一直持续到青春期,至于调节情绪的杏仁核要一直到成年期才停止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期的经历尽管重要,但之后的情绪发展一直是可塑的,后天的有益的积极经历或许可以修正早期环境导致的消极后果。因此,我认为“早期决定论”的观点实际上是给具有不幸经历的来访者草率地判了死刑。

一个人的自我始终是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是天生的神经类型(主要是大脑神经生物学的一些遗传特征),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另一个是生命早期的环境,它强化或削弱、保护或扭曲了大脑神经发育的轨迹;最后一个是成年后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后天的经历可以修饰或改变一个人的神经反应类型,尽管这要稍微困难一些。

在一个人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或许可以窥见早期亲密关系的“原型”,例如,早期缺乏安全感的童年经历,可能使一个人在成年后的异性或婚姻关系中过分地索取情感或存在过于强烈的被抛弃的感觉,或者,我们寻找生命的另一半,实际上是在寻找我们小的时候对父亲或母亲的情感记忆,等等。但这些,其实更可能是一种理论上的猜测而难以进行科学验证。事实上,我们通过成年后的亲密情感,克服了早期的负性记忆,或者通过成年后的亲密关系而发展出更为独立的自我结构,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如果过去的经历是一种历史,对“历史”的解读,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我们现在的认识。正像我曾经说过的,事实是什么可能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事实的解释。

“逃避”

逃避有很多种方式,一种是不去行动,而另一种是在没有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草率地行动。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在痛失所爱的人之后,有些人会快速与另外一个人结合,实际上是为了弥合因为丧失所带来的悲伤、填补因为丧失所带来的巨大的虚空。

咨询师有一般乐于鼓励来访者采取行动,但是,他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对于来访者来说,有些行动仅仅是一种逃避,是在未有对自己的内心愿望与动机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的一种机械行为,很显然,新的行为可能和旧的行为一样,仍然没有触及来访者内心中更本质的东西。如果咨询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实际上是在帮助来访者回避正视自己、逃避需要自我承担的责任。

在任何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行为选择之前,咨询师都应该和来访者一起仔细分析这一行为选择的意义、可能性以及结果。如果这个选择不是在来访者内心深处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做出的,当行为的结果事与愿违时,来访者会重新陷入困惑之中。

咨询师总是把尽快地缓解来访者的痛苦和矛盾作为自己的第一使命,似乎如果不这样做,就意味着自己的无能。但是,咨询师有的时候确实需要有意识地让来访者在痛苦中更多地停留一段时间,直到来访者能在痛苦中领悟他渴望的生活的真正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咨询师不是药丸,而是一把手术刀。

最重要的是,不是让咨询师代替来访者做出选择,而是让来访者发自内心地产生行动和选择的愿望,并准备好去做出承担可能的结果的心理准备。在这一点上,存在主义咨询凸显其价值。当其他的咨询流派更多地“就事论事”时,存在主义咨询寄希望于来访者的自由意志,并且相信,每个人只有真正从自己内心的愿望出发,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

问题很简单:我们是要一种安逸、安全(同时也很可能是违背自己内心的愿望)的生活还是要一种有意义的(同时也可能是冒险、孤独的)生活呢?

“羞耻感”

咨询师容易忽视来访者的羞耻感,特别是当来访者已经和咨询师比较熟稔而且也比较积极地投入到咨询中来的时候,咨询师通常会认为来访者已经度过了这一关。

然而,来访者不得不寻求心理上的援助这一事实,实际上一直会给来访者带来相当程度的羞耻感。有一个事实很说明问题,在咨询结束后,很少有来访者会愿意主动继续与咨询师保持私人的关系,如果你偶然在街上遇到来访者,通常他们会赶紧避开你走掉。

即便是在发达国家,我相信大多数来访者也不会像看牙医那么轻松地来看心理医生。任何求助心理帮助的人,总是会一直充满犹豫。我倒是认为,一定程度的羞耻感,是一个人试图通过自我的努力独自改变困境的一种力量,也是一个人维护自尊的一种方式,因此值得尊重。

咨询师应该持续地注意保护来访者的自尊,特别是涉及到来访者的隐私时,要充分地小心谨慎。“不拘小节”的咨询师,通常会给来访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困惑甚至伤害,这一点,需要咨询师不断地加以反省。

过于强势的咨询师,有的时候会给来访者带来潜在的羞耻感,使那些拿咨询师作为偶像或竞争对手的来访者,总是感到自愧弗如。正像我反复强调的,咨询师必须时刻抑制住自己不断膨胀的“好为人师”的动机和为他人“指点江山”的冲动,因为,那只是为了满足咨询师自己,而非满足来访者。

“自责”

如今,学校欺凌现象已经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我自己在门诊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青少年。无疑,学校欺凌给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是持久的,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自我评价,并导致他们以后的社交焦虑、抑郁以及性格扭曲,甚至可以毁掉一个人今后的整个生活。

学校欺凌导致受害者最严重的心理阴影,就是他们会把来自他人的欺凌归因为自己的过错和弱点,这种自我归因极大地影响了受害者的自信心,使他们一直处于自责和内疚之中。有些孩子可能会激发强烈的仇恨和报复的念头,然而,这仍然不足以抚平他们内心中的自责和自我贬低。自我贬低--逃离--孤独--疏离--自我贬低.....几乎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他们难以从中解脱出来。

咨询师最应该做的工作,就是让来访者知道遭受欺凌并不是他们自己的过错,然后,疏导来访者慢慢能够表达内心的愤怒;在此基础上,和来访者一起还原当时的情境,帮助来访者领悟那些“欺凌者”当时的动机与心态,做到非情绪化地理解事实的真实状况。同时,让来访者意识到,仇恨、怨恨、悔恨都不能帮助自己真正解脱出来,至少,他可以带着这些负性的情绪开始一些有意义的尝试,打破恶性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的鼓励、肯定、发自内心地对来访者人格的接纳是最为重要的,这种力量如果足够强大和持久,会使相当一部分来访者重新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人生的价值。

“信赖”

有的时候,我们真的为来访者做不了什么,或者,我们自己也觉得没做什么的时候,来访者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多少让咨询师感到吃惊。实际上,作为一个咨询师,你坐在那里,顶着这个头衔,就已经具有了某种象征的作用。来访者会倾向于让自己信赖你,依靠你,并倾听你的指导意见,当然,他们也会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对你的需求和愿望,但总之,来访者对你抱有寄托和希望。

这种信赖的感情,如果能够发生,通常会对来访者进行改变的动机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就是所谓的“正向移情”的有效利用。

大部分情况下,人们的苦恼来源于选择的困难,但这并等于人们缺乏可供选择的材料以及判断选择的是与非的观点,人们需要的是,当他做出或此或彼的选择时,他所信任的人能够在这个难分轻重的天平上为他轻轻加一点砝码。咨询师很多时候不需要去改变来访者所欲选择的内容,只需要强化来访者选择的倾向性。所以我一直认为咨询师并不是什么能够为来访者提供新奇观点的人,而是能够为来访者增加信心和勇气的人,而来访者勇气的获得,全都源于他对咨询师的信赖。

每个人都体验过,你生活中最亲密的人,他们的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一句话一个微笑,都能化为你的勇气和动力,当来访者深深信赖咨询师的时候,这种情况也会经常发生,只不过,我们作为咨询师经常已经意识不到这一点罢了。

因此,当你选择了这个职业,自然地,也就选择了被期望、被信赖,也就等于一开始,你就选择了作为被寄托者所必须承担的角色和责任。

“常识”

我认为,作为一个咨询师最好不要有太过鲜明的个性,相对来说,一个各个方

面都比较平衡、比较中庸一点的咨询师可能更好。咨询不是艺术家表现自己奇思妙想的舞台或画室,他的一些个人化的行为风格应该被限定在最小的限度之内。咨询师也或许会有一些相对超拔的人生哲学或生活理念,但他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生活的常识。

咨询师要记住,我们要处理的心理困境,大多都在人生或人性的常识范围内,这些非常日常的喜怒哀乐,构成了来访者的人生,虽然它们看起来既没有什么诗意,也缺乏深奥的哲理,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与我们自己的人生理念相去甚远。

因此,咨询师应该尽可能地稳重、平实,切不能张扬自恋,如果咨询师有意无意地试图向来访者展示自己个性、才能或思想的魅力,那么离咨询的失败恐怕也就不远了!

做一个正常的普通人,理解生活的基本常识,我认为是作咨询师的最起码的前提。

“榜样”

在咨询室里,咨询师的行为会有意无意地影响来访者,无形中,咨询师的言行本身就起到了一个榜样的作用。例如,咨询师对时间的遵守,干净整洁的装束,遇到问题时的冷静,就事论事的思维习惯,凡事向前看的乐观心态以及表述问题时的简洁明了等等。

和咨询师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一样,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言行对来访者所的影响同样重要,也许更重要,因为原则上,咨询师应该尽可能少地暴露自己个人的生活,除非十分必要的场合。因此,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行为表现可能更具影响力。咨询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你的来访者要么在挑剔你,要么在模仿你!总之,来访者一直在关注和评价你。

一些咨询师从未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当他们教育来访者要健康得体、冷静理性、尊重他人、公正廉明、沟通有效时,自己的行为却经常在扮演着完全相反的角色,这让来访者如何是好呢?!

无论如何,作为咨询师,要经常地反思自己的言行。我们无声的行为,常常比说出来的道理更有影响力。



图文均为笑白原创,感谢阅读,欢迎转载。


    关注 穿行在光明与黑暗之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