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引导,你好TA也好

 

正确的引导,带来的好处是无与伦比的...

Sora不知道   一起走吧
点开音乐吧,你会需要它
1
前两天和爸爸聊天,我问他 “我小时候你有没有观察过,我有什么兴趣或者特长?”

他说“你和我一样,对什么事情都是一阵子热情,跳舞也好,弹琴也好,学了一段时间就不想学了”

我边开车边望着前方,不动声色地问他: “你有没有想过,那可能只是我贪玩而已,如果你们鼓励一下,引导我这个多么有意思,可能我就坚持下去了?

他略有所思,然后点点头说 “嗯,这个也有可能
我上学的时候是班上年龄最小的,5岁半,本来只是试一下,让我去跟着一年级读,如果跟得上就上,跟不上就回家。结果我的成绩出乎意料地好,就这么一直读下来了。

后来父母送我参加学校兴趣班,舞蹈、弹琴,都没学多久就没去了。我后来回忆为什么不去,原因很简单,下午放学后,同学说,走,去我家玩,我的热情一下就高涨起来,把兴趣班的事情完全抛到了脑后。

家里看到的结果,就是我根本不去上兴趣班,以为我没兴趣,就不了了之了。可实际上,我只是因为贪玩,才没能继续。

我的乐感还不错,手指也比较灵活。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他们能观察到我不去学的真正原因,然后正面引导,让我好好学,当我尝到了甜头,有了一些成就感,可能还是会有点发展的

当然这也不一定,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我之所以问爸爸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最近在思考引导的作用,通过问题来验证一下。

2
朋友跟我说想趁放假带女儿去三亚玩几天。

她发给我一张图片 “看,这是我们去年住的房间,女儿还想去那里。”

我随口问她 “你有没有想过带她去没去过的地方?比如上海。”

“她不喜欢去城市,你要问她想去哪里,她肯定说去泸沽湖或三亚”

因为最近在思考引导的作用,所以我问她 “你有没有告诉过她,上海有什么好的啊?”

这个地方好玩。要不就是去过,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要不就是听说过了解过,有美好的期待。而她到底是知道后做的选择,还是不知道的情况下做的选择呢?
我朋友是特别尊重女儿想法的人。但我突然在想,她自己是一个喜欢悠闲安静的人。她女儿特别爱她,受她影响极大。如果她很喜欢上海,告诉女儿上海特别好,告诉她DISNEY乐园和魔都的梧桐老树、老院和咖啡多么有调调,她女儿的选择会不会不一样呢?

和父母的关系越好,孩子越容易局限在父母的思想里。越容易把你的缺点优点、喜好厌恶通通学过去,因为在TA的眼里,你是TA的榜样。

这是我前两天看教育书籍的时候才领悟到的。所以很多人说,养育一个孩子,一定要和TA一起成长,自己不断提升,才能带给TA更高的格局。

3
还有一个特别的例子。

我妈一直觉得眼睛不好不喜欢看书,前段时间亲戚留了本小说在这里,她翻了翻,突然觉得很有趣,看完之后问我还有什么书推荐。

我想了想把《亲爱的安德烈》递给了她。

她看了一上午给我说,这书没啥意思,也没有情节,就是俩人写的信,你给我换一本。

我想那么好的书,她怎么会不喜欢呢,就猜她是不是还没看到精彩部分。于是试着给她讲,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文化部部长,这些信是她和儿子三年时间发表在杂志上专栏的通信。往后看你会看到,有许多家庭来信表示这些通信如何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两代人之间互相理解了彼此。

最后为了表明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我跟她说: “当年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在想,如果我二十岁的时候看到这本书,会有怎样不同的人生啊?

不愧是我妈,一句话戳穿我:“二十岁的时候你还读不懂这本书!”

我笑着说:“呀!你太了解我了!的确是这样,我也清楚这一点。可你想过没,书里面这个男生写这些信的时候才十八岁,为什么他能写出来,而我却读不懂?”
然后,我们就各干各的事情去了。我也暗中留意她会不会接着看。

到晚上,她真的拿着这本书,坐到我桌子旁边来在台灯下和我一起看了起来。到现在已经三天了,看了一半了,有时她有一些不明白的会问我,这感觉真好。

我们父母那代与我们的经历和教育是很不同的,这本书上很多内容最开始她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但正因为我知道这本书很好,而龙应台又跟她是同龄人,虽然他们的环境不同,但我相信会在某些方面引起共鸣

我没有说“你一定要读”,我只是告诉她这本书有多么好,并且拿这本书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来引起她的兴趣。这改变了她之前的想法,决定继续读下去。

引导,不是指挥和带领,是你通过暗中观察,仔细分析,帮助TA去发现和理解自己不知道不明白的东西,引起TA的疑问或者兴趣,然后让TA自己做选择。并且保证选择权依然在TA自己的手中。

这个过程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交流之前,你要先理清自己的思路,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

比如,你可能觉得弹琴的确对TA比较好,但是TA是否真的喜欢真的适合,要通过沟通和时间的验证。

也可能你担心TA是不是受你的影响才会做出选择,那你就要自己先去了解其他选择可能会有哪些吸引TA的地方,当然,如果这个选择本身就是因为受你的影响,那说明你对其他选择是不喜欢的,你要去了解它们就需要多费些工夫了。而最后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提醒自己保持一个中立客观的态度,最大程度避免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喜恶。让她自己做选择。

也可能你觉得这本书真的好,那是为什么呢?你要结合TA的情况,去分析这本书可能会带给TA什么益处,可能会在哪些部分吸引TA,分析出来,再让TA自己选择。

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对双方都有很多好处。

第一是主动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触发自己的敏锐度。

第二是锻炼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并且可能为了给对方做分析,而让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第三是让对方了解了新知识,开发了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度。

第四是调动了对方的主动思考能力,保证了对方的选择权。

这四点讲的像学术论文,其实总结下来就是说,通过观察产生疑问,通过交流产生结论,这样你会养成观察和理性分析的习惯,而TA会得到学习和主动选择的能力。

总之就是,你好,TA也好!


    关注 crossreading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