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与教育,谁更重要?因材施教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最怕由“因材施教”的误读,导致用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寻找天赋的存在,而耽误了一生的成长和幸福!...



(点上方蓝字“聊爸”,关注家庭教育)



【聊爸第55期602号】

总有一些父母,在孩子学习遇到不顺的时候,来询问我,是不是他们家的孩子数学思维能力不够,或者语言天赋较差?最后落实到,“聊爸你能帮我看看,分析一下我家孩子更适合学习什么吗?”

总有一些年轻人,在工作上或求学的路上遇到不顺的时候,也来咨询我,说自己对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怎样的擅长?似乎自己没有任何天赋,做什么都很艰难。

之后,有一天我被我的一个同学抱怨,说我总是过高地估计了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作用,而低估了天赋的价值,因此,我被冠以一个“博爱者”而非因材施教者的头衔。

于是,我今天真的很想来跟大家彻底说一说,关于天赋,关于教育,关于因材施教这个话题,供朋友们参考,毕竟这个问题很重要,会影响到我们对孩子教育的信心,还有关乎孩子未来的发展。



我想大家都认识这个人——音乐天才莫扎特,被称为是上帝送给人间的美好礼物,幼年就已经技压群芳,无不令世界惊叹。我想这样的天赋,已经是可以让人人窒息的存在了吧?

但是,我们如果试想一下,莫扎特不是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母,他的姐姐都不是伟大的宫廷音乐家,他从小都没有见过钢琴,小提琴,也从未听过,或看过任何音乐家的演奏,那他的命运和才华还会是目前世人所见到的样子吗?我想恐怕不会成为什么音乐家吧。

莫扎特从小与家人一起玩音乐


我真心认为,这个世界上现在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拥有着可惊叹人类的天赋存在,也许你就有!可是他们却没有生活在有利于他天赋发展的,有利于他能力发展的环境里——这个环境就是教育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可能成为其他的杰出人物,比如也许莫扎特成为了伟大的诗人,或者画家,或者能巧夺天工的木匠,也很可能成为极为普通的人。



我的妹妹是身材比较小巧,与强壮好无关联,可是她当年考学时,竟然申报的是冶金机械专业,真的是很令人费解,我也觉得很惊诧!不过,我妹妹很开心,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每个人都要靠钳工的锯,锉,磨,车,刨等工艺技术,她的熟练程度及优异成绩令她的老师,还有工厂里的师傅们都感到惊讶不已,让她班上的男同学都感到汗颜。

而我妹妹只是很轻松的说:“这个很简单呀,我爸爸妈妈都是钳工,我哥哥也做过钳工呀,我们家几乎人人都会这些东西的,没有什么呀。”

在很多人的眼里,也许会说我妹妹有这样的钳工动手能力的天赋,但我以为事实上是她有很充分的钳工生活的教育环境,这个环境甚至不需要老师,仅仅潜移默化就已经让她轻松获得了这些技能。

还有一件事情,我也想分享给大家听——

儿子乐麒去英国上大学,比起他在墨尔本读高中要自由一些了,因为他过了十八岁,可以无需监护人的管理,也可以自由地使用厨房灶具了。不过,他从小都没有做过任何饭菜,都是我们做给他吃,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太太还是有些不放心,决定去英国一趟,看看他学生公寓的厨房,准备好好教他一些厨艺,能够做些东西给自己吃。

可是当我太太飞抵曼城,被儿子接到公寓时,她吃惊的感动的直流眼泪……因为他儿子已经亲手做好了满满一桌的菜,在欢迎妈妈的到来!——我现在回忆起来,都还是会心跳激动不已。

我太太不断地重复问:“宝贝,是你自己做的?真的是你自己做的?你做了多久?你怎么会做的呢?你以前没有做过呀!……这怎么可能?!”

儿子很开心很轻松地说:“我很早就会做了,我在家的时候,总是看你和爸爸做饭菜呀,每次看了就想自己怎么做,然后就会了呀!”



我深深地被这些类似的无数的案例感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天赋,每个人的才能都是那么的了不起,而最最了不起的是激发了这些潜伏在我们生命深处天赋的教育及教育环境。

我的父母,在每一次修理家具的时候,都是非常开心的,每一次,我们有机会去他们的工作车间,看他们工作的时候,也是见到他们无比的开心,自信而且还有一次一次挑战难题成功后的喜悦和骄傲。我的爸爸是这样的,我的妈妈也是这样的。我记得我妈妈常说——

别看你妈小时候没有读到什么书,但只要他们能拿个东西来,让我看看,我就能用车床等,给做出了一模一样的来,我绝对是最棒的,他们都很喜欢我,我还做得快!哈哈哈……

爸爸妈妈的这份骄傲感,一直激励着我们家的兄妹三个,所以一直都在自己的学业和工作中,愿意挑战难度,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和我太太在厨房里的干活,从来都没有抱怨过,相反,我们一直非常非常地开心,一直认为做一顿可口美味的饭菜是人生极大的乐趣,也是了不起的技能,我们常常切磋技艺,发展新菜式,就是洗碗,做卫生都是快乐的,从未出现抱怨,也同样是要做到尽可能绝对的干净,以致于我们家的厨房常常被人误会是不用的,实在太干净了!

这份快乐的生活环境,这份充满享受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会完全地感染我们的孩子,激发我们孩子的生活热情,和学习技能的内心冲动,所以,我真的可以想象莫扎特的家族,在他家族里的每一个人,在演奏音乐、研讨音乐时一定是充满快乐和骄傲感的,在挑战新难度新技艺的过程中,也一定是无比兴奋,无比热情和内心满足的!

这就是能激发天赋的教育环境!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一定具有人们所羡慕的“天赋”。真正有价值的天赋,依然是教育的成果!
好了,我们在花一点点时间来说说“因材施教”,这个成语要好好地从源头说起,否则,我们真的会被这个成语的误读而误了孩子的前程!

因材施教的出处为:

清-郑观应 《盛世危言·女教》:“将诸经列传训诫女子之书,别类分门,因材施教。”

更早的“因材施教”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的故事。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解

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关于“因材施教”的原出处都已经出来——

孔子应对子游问孝,是针对子游在孝养父母时的情况而说了他的不足之处——只是供养父母之身,而无尊敬,敬重之心,那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

孔子应对子夏的问孝,就根据子夏在孝养父母是的实际而说了他的不足之处——你虽能为父母做事,也能做到在用餐之时让父母在前,可是你的脸色情绪并不好看(色难),那你父母的心里是不是会很难受呢?这样怎么可以说是孝顺呢?

所以,朱熹在集注中引用了北宋著名儒学家程颐的话解释——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

最后到了清-郑观应的说法,也是在说这个意思——针对各自的情况,主要是针对各自现实及环境的情况,来进行不同的方法和内容的教育,并未指这个“材”是天赋的不同。

所以呀,我们父母可千万不要误读了“因材施教”是要根据孩子的天赋来实施教育的。而是正确地理解为——要依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那些还需要增加的学习,那些还有点不足的地方,或者孩子的擅长和爱好,来给予孩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孩子的全面人格发展和人生才能的培养和提高哦!

最怕由“因材施教”的误读,导致用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寻找天赋的存在,而耽误了一生的成长和幸福!





加入《聊爸》家庭教育志愿者团队,可以获得更多专业的指导和培训,申请者请加管理员伯约先生微信:13928875330(微信号)


    关注 聊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