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笔记术和高效学习方法

 

温蒂欠着几篇思维导图的文章没写,最近又开始琢磨视觉笔记了,所以这么多天都没有动静,争取今天的文章多少可以给大...



温蒂欠着几篇思维导图的文章没写,最近又开始琢磨视觉笔记了,所以这么多天都没有动静,争取今天的文章多少可以给大家一点交待。

源起:

身处电子时代,我们当中很多人可能已经很少用笔记本和纸笔来像模像样的做笔记了;同时,信息爆炸和碎片化,让我们很容易在这个时代快速的吸取、再快速的遗忘。于是,普通如我的人们,在繁琐的生活和工作中,除了记住了几个网络流行语和娱乐性质的头条新闻外,似乎在专业领域却很难突破,也很难对自己现有的效率进行改善。

而另一方面,我们的下一代却面临着我们当初所没有经历过的所谓素质教育的压力,整个时代的加速度和紧迫感,以及对家庭教育的高要求,迫使大多数的家长和孩子,都想要追求正确而高效的学习方法,恨不得听完一堂课、读完一本书就能拿到金钥匙,然后万事大吉、突飞猛进。



于是,在微信的催化下,网络教育从PC端走向了手机端,开始了新的浪潮。

在这波浪潮下,我也赶赶时髦,一边听着各种各样的育儿经、家庭相处之道,一边尝试了解一些最近比较热门的学习话题“思维导图”、“笔记术”、“高效学习法”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静下来,把自己脑海里面的一些各种各样的珠子串起来,原来“融会贯通”就是这样。下面,我就简单的说说我对这些个学习法的一些感受,供大家参考。

1、笔记术

很不幸,我们中的大多数从小到大都没有接受过什么专业的、非专业的笔记术的培训。从小就只知道把老师的板书誊写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或者借同学的笔记来抄一抄;到了后来,抄都懒得抄了,直接复印店里复印一下,应付完考试就行了。



我们仅仅学会了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书上勾勾重点,在自己的笔记上稍微做点记号;我们也不常把自己所记的笔记拿来温故而知新,记录自己的感想或者换个角度去审视。于是,笔记本成了学生时代的专属,工作后大多只是个记事本的功能。

然而,世界上却又那么一拨人,专门在研究笔记术,无论是视觉笔记、涂鸦笔记、方格笔记,他们的出现一时成为“高效”的代名词,似乎也掀起了阵阵风潮。

它们长啥样啊?

有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其实不管是什么,当我们去实践一下,就会找到一些同性:

A.

有模式、模板


以方格笔记本为例,在书中提出了几种笔记模板,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目的,比如咨询公司的模板,就遵循一个三板斧:事实/问题、推断、方案;学习笔记也有三大块:板书、发现点、总结。



也就是说,我们按照一些已被证明还比较有效的模板去思考、去记录,会比较容易实现我们的目的。那么,如果结合一些其他的工具,如商务中常用的SWOT分析、PEST等,放进自己的笔记本中,做一些计划就显得比较专业了。

B. 有重点

相比于传统的笔记,这些笔记术中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重点突出鲜明,或者用不同的彩笔做记号,或者用不同的字体、图框做区分,甚至是用一些图像来表达一些深度的联想,会让我们很容易捕捉到笔记中的重点内容。而这种重点、关键词的提炼能力,那就不是某种笔记本就能解决的问题了,这个是跟自己的学习能力相关的,需要靠大量的思维训练来实现,这些笔记术只不过帮助我们将这些重点呈现得更清楚罢了。

绘画技巧的部分,我们很容易通过一些简单的简笔画、图标、线条等练习掌握;提炼重点的能力则需要假以时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提高。



C. 有较好的记忆效果

好的笔记一般都是图文结合的,这种左右脑协同作业的效果就是,在我们的大脑中构建了一幅比较直观的示意图,它承载了我们大脑对这些信息加工的成品,把一些零散的信息网络在一张图纸上,更利于我们理解和记忆。所以,好的笔记一定是自己加工过的,融入了自己的观点和已有知识点的,在信息的重建过程中,我们或者强化了信息之间的逻辑、或者构建了自己的图文信息库,或者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习惯,总之,我们在记笔记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将外界获得的知识很好的转化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无论是什么笔记术,其实都是相通的,通过结构式的思维,提炼重点并有效呈现,以起到良好的沟通和学习效果。

2、高效学习法

而高效学习法,则是一个看起来更为功利,或者说家长们更喜欢的话题。诚然,如果能够帮助孩子在学习最初就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无论是孩子或者是家长都会受益无穷。在这里,我必须先说一句,学习的能力是需要去培养的,

任何方法只不过像一本武功秘籍,没有实践没有练习,都只是浮云。

所谓的学习法,有网络上的“7天成为尖子生”“35中高效学习法”“黄金4步”等等,也有最近比较热门的思维导图、mapping Chart、Reading Prompt等等,再我个人看来,这些还都是“术”的范畴,我们大人还应该领悟到其中的“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拿Reading Prompt(写作提示)为例,无论怎么花哨,其实它也就是一个写作入门指导,我们中国的教育中也有啊!差别就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希望把孩子的答案都教成一样,国外的教育比较推崇孩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是单单学习这个提纲和模板呢,还是关注孩子的思考能力



再比如说导图,我们看起来花花绿绿画得好看,可知道这个导图背后需要孩子具备什么能力,这个导图的学习又在训练孩子的哪方面的能力呢?我们是追赶时髦、东施效颦,把图画成导图的样子就叫导图了么?还是自己先孩子一步,亲身了解一下这个工具到底好在哪里,然后再在生活中慢慢地给孩子运用导图的思维进行一些相关的思维训练



学习的能力才是一个人是否能走得更远的核心要素,当代中国的教育,城乡化差异越来越大,就连我当初留在上海,心里也是有“要给下一代创造好一点的教育环境”的情结的。但细细想来,这也不是唯一的路,如果我们不可能像富二代那样给予后代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那么我们起码争取让孩子学会学习,这样,当他们跻身新的环境中的时候,不至于还要依赖父母的力量。而这种自学的能力,才被我称作真正的“高效学习法”,即:用正确的方法入门、用大量的实践去探索、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而这一切,我们家长能够做的仅仅是前两步,引领孩子思考、鼓励孩子思考,以培养孩子的正确的思维习惯;当孩子已经熟悉和建立起一些思维习惯,他们在求学的过程中才能够去实践、去探索、去运用,并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

大人不要过多的指手画脚、也不要太依赖速成法,陪孩子一起脚踏实地的练习、进步就是最好的学习法啦。

总之,自己这两个月,看了不少书、听了不少课、记了不少笔记,最重要的收获还是通过实践窥探到了这个领域的一角,不神秘、也不神奇,人人都可以学习,人人都可以领悟,当然:改变,是第一步!

让我们也拿起纸和笔、尝试打破自己的常规思维,做一些不一样的事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有时候也不要那么着急,或许忍住那火山爆发的30秒,就会换来一个微笑!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图片来源于百度)

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

文中提及的一些书籍供参考:








    关注 温蒂小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