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张晋文:难忘那溶溶月色

 

暮春的夜晚,气温宜人。微风吹在身上,很惬意。紧邻操场东南角,伟家的两株梨树上,梨花正开到全盛时。月光静静地把...



暮春的夜晚,气温宜人。微风吹在身上,很惬意。紧邻操场东南角,伟家的两株梨树上,梨花正开到全盛时。月光静静地把花影投了满地,侵占到了操场的边缘地带,印下淡淡的斑驳的花纹。我和肥坐在操场边的土地上,花影落在我俩脸上、身上,几点明,几点暗。风动影动,人如雕像,久久不动。

肥说他决定退学了。我俩都有些许惆怅,些许忧伤。

肥是去年秋天升初二时转来的。那天,他父亲赶了辆骡子拉的平车,把他和他的行李送到学校来。他父亲先找到老师,给老师递纸烟,照老师吩咐,把肥在宿舍安顿好,又与肥交代了老半天,然后,向老师道别,走了。老师把肥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然后介绍了名字,说叫肥。肥长得身材细长,小窄脸儿,小鼻子小眼儿,怎就叫这个名字呢?是小时候肥过,还是父母美好的愿望?过几天,混熟了,这问题就提到他面前,他说,谁小时候不是胖嘟嘟的?好像人人都该从小叫肥或胖似的。肥的家在很偏僻的一个小村子,满宿舍同学都没去过他的村,他小时候的胖瘦也没人知道。

肥的家境也应与我相近,这是可以看出来的。俗话说:穿衣吃饭量家当。同学中谁的父亲是工人、教师,甚或还是个什么长之类的,穿的衣服会很新,拿的干粮会是白面点心或火烧,零花钱也会多。我们那时,每月伙食费是二十八斤粮票,再加八块钱。有的同学每周会有一两块零花钱,一月也要有七、八元之巨,甚至还会多带几斤粮票,那粮票也是可以在肉丸摊那儿当钱用。我和肥也会有几毛零花钱,但粮票则一两多余的也没有。我的粮票,是父亲去粮站粜了粮换来的,钱也紧张得常四处与人借。学校去粮站领回的米,总是旧的,做出饭来发白,甚或有点异物。玉茭面常生了虫子,就这也每月只有二十八斤粮食,对于每个正长身体的少年来说,是不够的,所以,那时的饥饿感就如影随形。每个学生都会带干粮,但干粮的质量则大不同。有的同学每周带十几个火烧,白天哪顿饭后,吃一个,下了晚自习,再吃一个。而我和肥的干粮则都是几个玉茭面蒸圪瘩

爸怎就同意你退学呢?我问。他也终于承认我不是块儿学习的料了,肥说。他的右手食指与中指之间,夹了一支香烟。此时,他狠狠地抽了一口,烟头处,火星儿亮亮的。随后,他一口烟吐出来,烟雾在我的眼前缭绕,地面上的花影里,有丝丝缕缕飞动的纤云。

肥很天真,朴实。我给他讲个笑话,他会开怀大笑,笑个不止,过了会儿想起来还笑。我有次给他学了段儿马季的相声《新地理图》,当说到“这地儿盛产一种蛙叫爪蛙,爪蛙叫唤的声音很怪,是古巴,古巴。”他就哈哈大笑。后来常让我再学一遍。

肥打饭时经常也给我打了回来,两个人在宿舍吃完了饭,肥又拿了我的饭盒就去洗,我说,别!他说,来吧。拿起就走了。

肥劳动很踏实。我们来时,学校才新修好,西边五排教室前,都还是土台子,意即土方还没下完。我们常星期五下午,抽两节课义务劳动一一下土方。本村学生带来工具,各班分成几个小组,大家就干起来。有的用钁劈土,有的用锹装土,有的两个人抬一箩头送土。还借来一辆小平车,装满了,肥一个人拉起就走。别人慢慢干,或抽个空歇歇,肥则越干越起劲。学校甬路两边的树,要刷石灰水,肥提桶拿刷干起来,沾了一身白石灰点儿,满面笑容,光荣无比。司务长叫人搬白菜,肥跑在前面,不怕脏累。

但一说到学习,肥就蔫了。课文读不熟,习题做不出,单词背不会,考试不及格。肥的父亲每次来,都对肥说,好好学习。肥说嗯。他父亲走了,肥对我说,看着书就头疼。他父亲听说这儿教学好,或能提高他的成绩,就托人转到这儿了。他并不愿意。老师对肥的父亲说,你儿子不好好学呀!肥的父亲就问肥,你怎不好好学呢?肥说,学了,学不会。肥的父亲说,你今后要好好学呀!肥说,嗯。肥的父亲一脸无奈地走了。



月亮向西移,梨花影子向东移,移出了操场地界。我俩身上没了树影,沐浴着一片清辉。肥已吸了第几支烟了?我说别抽了!

肥转来时就抽烟,只是偶尔抽一两支。后来和他父亲要了零花钱,买吃食越来越少,买烟越来越多。当然也免不了被老师发现,没收,训斥,写检查,但老也改不了。去年放寒假,就和他父亲商量,不想念下去了,要退学。但今年正月开学,还是被父亲送了来。肥看着课本越来越像天书,就和我说,下星期不来了,好几次了。肥说这一次他父亲答应了,本来今天就来和老师交代,接他回去,但骡子被人借走用一下午,就只好明天来。他就一个人走了来,到学校来和同学道个别,特别是我。

月亮越来越模糊起来,地上不那么亮了。人身上也越来越凉。

肥说,他回去和父亲一块上山开石窝,他们村许多人都在山上开石窝,只要吃得苦,也能挣不少钱呢。他说他还想劝父亲雇佣几个外地人,或许石窝会开得更大。

第二天,肥的父亲就来把肥接回去了。

我的眼前,月光下的袅袅的烟雾,久久不散,盘旋,升腾。

当年的肥,如今是真的肥了,还是一如从前的瘦瘦的模样呢?

肥,老同学,若见此文,加个微信吧!

(插图来自网络,在此向原作者致谢!)


    关注 泽州民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