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战国之魏武大帝》:正文 第80章 苏秦和张仪

 

------正文 第80章 苏秦和张仪------



正午时分,大梁集市人山人海,从各郡县来的里正、村长和大梁城的平民挤满了整个刑场。

这次刑法以不同于上次议处彭、徐两家,新法已在魏国臣民的心目中不再是神秘,而是神圣,他们坚信这次魏国王室的老世族触犯了魏法,也逃不脱魏法的处置。

人犯被押入法场,法场变得一片沉默,在人群中一双双复杂的眼神望向这群老世族。

杨毕站于正台前方,望向台下的国民一阵欣慰,变法终于有了成果,不少国民已经意识到变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大刑在即,朝野臣民,听王上训示。”杨毕的声音响遍刑场。

魏郝又要出来,这是国民们没有想到的,他们想过魏郝会遵循新法,对这些皇亲贵胄做出处罚,但没有想到魏郝一点也不避险,亲自出来处置老世族,这让魏国观刑的国民充满信心,新法在魏国决不会夭折。

一辆高高云车缓缓推向刑场中央,魏郝高亢的声音宛若从天际飘向刑场集市刑场,“魏国朝野臣民:本王自继位后,励精图治,施行新法,农人因新法而富足,商人因新法而守法,官员因新法而不敢贪污,魏国因新法而国富民强,兵马强盛,然总有无知之徒,欲坏我新法,先有彭、徐两家世族,如今更有我魏国皇亲贵胄,勾结敌国,欲图叛乱,以乱我魏国新法,此等乱臣贼子,该当如何?”

魏郝高亢的话语震动魏国国民之心,连天彻底的欢呼声响遍整个刑场,“诛杀****,国君万岁,新法万年,魏国万年。”

绑在刑柱上的魏庆还欲图做困兽犹斗,“魏国酷法,一日不废,魏国不宁,天下诸侯必讨魏国,秦国伐魏便是先兆。”

一个个老世族也与魏庆一同大喊,魏国酷法。

待魏晨止住国民和老世族的呼声,魏郝放声道,“魏国之法,乃爱民之法,强民之法,富民之法,督人向善之法,魏国强大,靠我魏国之耕战,靠我魏国之新法,战国无战事,无异于痴人说梦,我魏国欲自强于列国之林,所倚靠着乃我魏国国民辛勤耕耘和将士一次次的浴血奋战,我魏国日渐强大,诸侯畏惧,攻打我魏国,先有秦国夺我河西之地,后又进攻我魏都大梁,有赖全军将士奋勇杀敌,一举歼灭秦军十万,然河西之战我魏国数万将士血染沙场,秦之隐患一日未除,就是我魏国心腹之患,我魏郝决意灭秦!”

“血债血偿,灭秦!”士卒和国民的大吼声响彻云霄。

灭秦之言一出,举国震惊,包括在魏国的各国探子得到消息后,迅速派人回国报信,秦国的探子瑟瑟发抖,他们秦国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魏国国君当着万千魏人的面,说出灭秦之言,秦国恐怕有灭国之危,一封封紧急书简飞速传往秦都咸阳。

大梁集市,鼓声沉雷般响起,震动魏国人心,这次所杀的是魏国的王室贵胄,但没有国民觉得魏郝诛杀亲族的举措残暴,有新法在前,魏国皇亲贵胄叛乱在后,又有魏国国民的请杀书,魏王诛杀****彰显大义。

杨毕手中令旗一挥,高声喊道:“行刑,杀!”

一声令下,刀光闪过,集市被鲜血染红。

远处,两名士子看到魏国刑法,表情各异,其中一名士子大喜,“苏秦,魏国一举涤荡老贵族势力,内患已除,难道你还在想着为秦国效力吗?”

那名叫苏秦的士子长叹道,“我不愿仕魏,原是我不喜欢魏国朝野的浮滑之风。若得治魏,也要费大力气移风易俗呢,譬如商鞅在秦国之移风易俗,没想到魏王有如此决断,以自身为诱饵,快刀斩乱麻,一举剪除魏国内患,更歼灭秦国十万大军,秦国现在更面临亡国之危,还是你张仪有眼观。”

张仪思忖点头:“你我在魏国王屋山浸泡了十年,那时苏兄就说过厌烦魏国,张仪如何便能忘记了?只是我已占了天下第一强国,苏兄却向何处立足?”

苏秦微笑:“张兄不妨为我一谋,天下之大,我欲何方?”

张仪故作沉思,“秦国?知道你苏秦喜欢秦国,但现在的秦国面临灭国之危,恐怕难以让苏兄施展才华。赵国、燕国?燕赵两国的最大短处,在于旧制立国,未曾变法。何况燕国旧坛老酒,几乎丝毫未动,若不是地处偏远,中间有赵国相隔,难保不被魏国齐国吞灭。未经变法,国无活力,自保图存尚可,断无吞国图霸之心力。若入此等邦国,无异于自缚手脚,岂能大有伸展?楚国?文风武盛,地域辽阔,就是孤寡了些,也不行啊。齐国?唉,齐威王算是明君,可惜,太小家子气了,豪取天下不敢,为邻邦寸土而斤斤计较,不能成大事。至于韩国,唉,不提也罢,顷刻间有覆灭之危,想来想去,还是只有魏国。”

苏秦看着张仪这个师弟,无奈的摇了摇头,他何尝不知张仪这么说的目的是想让他留在魏国,可惜,他苏秦是心高气傲之辈,张仪既然选择了魏国,他就绝不会对魏国有任何想法,“师弟,你所言有误,燕国,根基深厚,周武王所分封的最古老的大诸侯国中,惟有燕国沉舟未泯,成为七大战国之一。而赵国,善于骑射,虽一时弱小,然现任君王赵语,持重勤奋,朝野气象颇为兴旺。如此之国,前途不可限量也。韩国虽为七大战国最弱小的一国,但也有自保之力,齐国君王虽然决策上稍有失误,然一旦有大才进入齐国,则齐国必有西出之日。楚国虽然孤寡,但凭其实力,循序渐进,未尝没有吞灭天下之机遇。秦国战败,面临灭国之危,然秦国只要挺过这次难关,凭秦国国人之勤奋,迟早有再起之日。”

“那魏国呢?”忽然之间,张仪觉得自己对大势尚欠揣摩。

苏秦叹息一声,一脸向往,其中带着丝丝遗憾,“魏国国富民强,甲兵犀利,国君贤明,最有望统一这混乱的战国,然其地处中原,四面皆敌,况且,魏王太强势了,比魏惠王更为强势,列国早有不满,一旦,列国六国结盟,则魏有灭国之危。”

张仪听后大笑,自然,依苏秦之言,六国联盟攻魏,魏国确有危险,然而他张仪已经决意入魏,有他在魏国,列国结盟就行不通,否则,岂不辜负了他纵横家之名,“师兄所有有理,然张仪在魏,六国如何联盟。”

苏秦对张仪之言没有丝毫惊讶,他自然明白这个师弟的本事,就算是死的,他也能说成活的,但他也有自己的成算,“魏国有师弟,然列国有我苏秦。”

张仪认真的点点头,苏秦确是大敌,“那师兄打算出仕哪国?”

苏秦望向远方,悠然笑道,“一国不足以敌魏,苏秦自不能出仕一国,苏秦决意联盟列国,配六国相印,讨伐魏国。”

张仪不以为然,配六国相印,说来简单,但要操作起来何其复杂,真当他张仪不存在。

苏秦见张仪脸色变知其所思,爽朗一笑道,“知道师弟心中不服,师兄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师兄在下山后请了一个帮手,专门对付师弟。”

“帮手?”张仪疑惑的看向苏秦,“不知师兄所言帮手是何人,能做师兄帮手定然不简单。”

“孟轲,孟老夫子。”

苏秦说出孟子不禁引张仪大笑,“师兄,你这纯属病急乱投医,一惶惶若丧家之犬的乞国老士子,毫无利国之言,说遍天下,无分其国景况,只坚执兜售一己私货,无人与购,便骂遍天下,犹如娼妇处子撒泼,也配做师兄帮手?”

苏秦一脸正色,望向张仪说道,“张仪太小看孟子了,孟子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在各国朝堂多有人脉,只要在列国略加宣传,再加上为兄的三寸不烂之舌,六国联盟又有何难,何况,师弟下山之际,为兄已与孟子合谋,现在六国君王畏惧魏国强大,已有结盟之意。”

张仪听苏秦之言后忍不禁打了个寒颤,“师兄,你我对垒当公平,岂能先手。”

苏秦大笑,“魏乃战国第一强国,师弟选择魏国,难道对为兄就公平了吗?为兄下先手也是无奈之举,师弟见谅。”说完向张仪深深一稽。

“师兄,话不投机,张仪告辞。”张仪说完大步而去,显然是有所恼怒。

苏秦在后大呼,“师弟要去何处?”

声音从前方传来,“前往魏国破你六国结盟。”说话间与之前截然不同,毫无敬意。

苏秦望着张仪远去的方向悠悠一叹,此别,两人恐成宿敌,再无先前兄弟情谊。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6493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正文 第81章 张仪入魏------

斩杀老世族后,魏郝先后接到魏晨与魏武捷报,魏晨攻下函谷关和崤关,而魏武攻下离石要塞,现在河西之地尽归魏国所有,黄河天险成为攻秦坦途,锁秦铁链,魏郝大喜,命人在王宫摆下宴席,邀请文武大臣于王宫聚会,同时商讨灭秦事宜。

魏国新法后忌奢侈,故每个大臣的长案上仅有几个小菜,一壶魏酒,虽是简陋,但君臣间觥筹交错,却也交谈甚欢。

这时,一名内侍从宫门外进来向魏郝禀报有一人自称张仪要面见君上。

魏郝大喜,让内侍去领张仪进宫,又派人在身前摆了一副长案,以示对张仪的尊重,魏郝的这一举动却引起了朝臣的不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士子,何以得如此待遇,特别是庞涓,他身为大将军,可张仪的长案还摆在他之前,顿觉失了面子。

不久,一身着长衫,披头散发的青年士子两袖飘飘进入魏王宫,来到魏王宫后,见魏郝身旁有一长案,竟也不客气在长案前坐上,旁若无人,喝起酒来。

张仪的这一举动引起满朝文武的不满,就是魏郝心中也不痛快,虽说你张仪有才学,但也太过分了,进宫也不拜见,坐上便饮酒,也太不把他这个魏王放在眼里了。

“大胆狂徒,竟敢无视王上。”还没等魏郝发话,庞涓已然义愤填膺的站了起来怒斥张仪。

张仪嘴里吃着东西,不清不楚地说道,“哦,不是你们请我进来的吗,今天为了进宫求见魏王,我张仪连一口饭都没吃过,让我先吃了东西再觐见魏王不迟。”

魏王宫众大臣看到张仪狼吞虎咽的模样,都暗暗摇头,御史大夫见了也深为不满,有些武将甚至怒目而视,只等魏郝一声令下就要架其出宫。

对于张仪的态度,魏郝也是满头雾水,但就张仪这个名字就值得让魏郝等他解释,于是静坐在那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群臣见魏郝没有下令,也一个个放下酒杯碗筷,看着张仪在那狼吞虎咽,王宫变得出奇的平静。

很快,张仪桌上的几碗小菜被他全然吃完,猛地喝了一口酒,打了个饱嗝,方才发现魏王宫众人都望着他,尴尬一笑,“没吃饭,肚子饿,对不住诸位。”说完起身,来到宫殿正中央,向魏郝深深一稽首,“魏人张仪拜见王上,王上万福。”

“你叫张仪?”魏郝语出疑惑,显然是不相信站在王庭之下的就是张仪。

张仪爽朗一笑,“张仪无名之辈,想来也没人会冒充,不才正是张仪。”

魏郝点头,现在的张仪初出茅庐确实是无名之辈,想来也不会有人冒充,“听说张子乃鬼谷门人,定有长策相献,还请张子明言。”

魏郝的话听得廷下的庞涓一惊,惊讶于他的老师鬼谷子居然又收了徒弟。

张仪微微讶然,没有想到魏郝居然会知道他是鬼谷门人,但张仪也没做深思,只当是魏郝情报面广,或是魏惠王已将他拜见之事告知魏郝,向魏郝一稽首道,“张仪确实老师门人,近日方才下山,没想到王上居然知道。”说完整理了一下服饰方道,“王上以国士待我,我张仪当然有国策献与王上。”

庞涓虽然知晓张仪是鬼谷门人,但鬼谷门人他也只服孙膑,“天下都欺世盗名之辈,你张仪自称老师门人,可有师门信物。”

张仪大笑,眼神中对庞涓充满不屑,“不知师兄下山之前,老师可交于你信物,当然,你嫉贤妒能,残害同门,老师深恶痛绝,想来也不会留什么信物于你。”

“你……”庞涓一生征战沙场,战无不胜,后孙膑下山,他还怕孙膑才华在他之上,威胁他的地位,向魏惠王敬献谗言,以致孙膑受到膑刑,天下都知他嫉贤妒能,却因他地位无人敢当面顶撞他,但没想到张仪刚到魏王宫就当着满朝文武对他嘲讽,心中恨极,向魏郝一拜道,“张仪无礼于魏,请王上将张仪斩首于宫门外,以儆效尤。”

魏郝平静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他在想什么,只有善于察言观色的张仪发现魏郝脸色的轻微变化,神色一紧,心道:是不是做的有些过了。

“张子入魏不谈国策,先和本王谈条件,恐怕不是士子处事之道。”

魏郝之言传入张仪耳中,让他长吁了一口气,至少魏郝并没有因他狂妄而看轻他,“张仪韶华虚度,囊中羞涩,家中老母至今尚居草庐,以缝补为生,张仪还祈望魏国能以国士待我,让张仪有孝敬老母之资。”

御史大夫愤然,向魏郝谏言,“王上,张仪求利如此心切,如此辅国,国必有大患。”

“此言大谬。”未待魏郝出言,张仪望向御史大夫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争之世,人人如此,为何到张仪这里却行不通了,可否请御史大夫向张仪解惑。”

士子一般都把自己装扮成正人君子,即使有龌龊之行,也会找一个好的借口,但张仪却反其道而行,让御史大夫感觉憋气,只得忿然一甩衣袖,“蝇营狗且之辈,不足与语。”

“这话御史大夫说对了,张仪确实是蝇营狗且之辈,庙堂蝇营皆为名来,张仪此行不仅求利,还要求名,有名才能获得大利。”

听朝堂上士子的吵闹,魏郝大感不耐,他没有心思再听他们耗下去,听张仪之言虽然可以看出他有辩才,但如果仅止于此,那真辜负了他偌大的名声,“张子来此,难道只是为了展示自己辩才,和我魏国朝堂文武争辩个高下?”

张仪微微向魏郝稽首,侃侃而言,“张仪听说治军不严,师出无名,酷政不仁,一意杀伐虏掠,这样的军队会失败,这样的国家会灭亡,天下的国君都知晓这个道理,但天下的国君都是好战之君,无论是北面的燕国、赵国,南面的楚国、韩国,东面的齐国,西面的秦国,都一味征伐,百姓怨苦,士卒畏死。”

“够了。”庞涓脸色铁青,“张子说尽各国,唯独没有说我魏国,自魏文王在位以来,我魏国征伐之盛,不弱于任何一国,然我魏国越战越强,列国不敢欺,张子所言空洞肤浅,对我魏国毫无实用。”

张仪向庞涓拱手一稽,“大将军所讲也算是一家之言,请让张仪饶舌稍作辩解,魏国,自文王以来,凭借国库丰盈,兵甲强盛,与列国征战,取得一定功绩,然魏国现在之强,真如大将军所言,越战越强?恐怕有失偏颇吧。桂林之战,魏国战败,粮草辎重损失无数不说,十万大军战死沙场,马陵之战,亦有数万大军战死,河西之战,魏国再损兵数万,如此,二十万大军尽去,再谈谈获胜之战役,离石要塞之战,损兵数万,征讨齐国,损失近万,大梁西塬之战,损失近万,如此,近十万大军尽去,魏国有多少男丁,一百二十万,如今所剩几何,一百万,四年内,魏国损失二十万男丁,四十年后,我魏国可还有男丁否?”

张仪之言振聋发聩,正是魏郝日夜担心之事,也深深的勾起魏郝兴趣,“今日廷议到此为止,张仪,你随我入宫,我有要事相询。”

张仪稽首道,“诺。”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26493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历史小说 《重生战国之魏武大帝》

作者:战国之武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重生战国之魏武大帝”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26493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