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见闻:土葬仪式中的情感归属和乡民团结 壹读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
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 壹说-




费孝通

「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说,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在一个地域上长期处于封闭的乡村,一切生于土地而最终又归于土地。即使在现代化迫使农村交融到新的时代、人员大量外流的社会背景下,无论是从村里走出去的文人墨客还是高官显爵,抑或是无民小卒,他们身上大都依旧带有一份「土气」。这种土气是与生俱来、世代沿袭的,它使乡民始终坚信着落叶归根,情回故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于保护耕地、节省土地资源等原因,政府一贯倡导火葬。但在笔者所居住的故乡湖南省岳阳县,「骨灰还乡」却是十分普遍的事。几十年前远离农村外出谋生的乡民,即使在城市中已经完全定居,繁衍数代,但他们却依旧会嘱托后辈将自己的骨灰盒带回故乡,按照传统举行丧祭仪式,把骨灰盒置于棺木之中,而后再进行土葬。

这大概就是华夏历史上沿袭下来的「入土为安」,而除了传统礼仪的惯性继承外,我想更多的是来自于乡民心中的那种情感归属。和工业化的城市不同,农村一直都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靠地谋生。土地对于乡民来讲,不单单只是物质资料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它已经像血肉一样长在乡民的身上。对于故土的眷顾,只有真正生于土地、长于土地的乡民才能共同体会这份「乡愁」。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迁徙出去的村民,有时候并不能像漂泊的种子一样落地生根,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无法融入到一个新的社群。如进城子女就读、社会福利保障等常见问题,现实的社会制度并不能十分完美地接纳和包容外来的农村人口,所以即使生活在都市,他们却仍旧缺乏一种心理归属。

而也许只有在火化之后的再次土葬,才能让漂泊的游子感到心安。「一生取给于这块泥土,死了,骨肉还得回入这块泥土。」土地给予乡民的踏实、欣慰,这是城市中的钢筋水泥所给不了的。

土葬对于逝世者来说算是一种情回故里,而每一次或大或小的农村土葬丧祭仪式,往往都集中体现着一种乡民团结,这种团结是自发的、非盈利性的。

按照笔者家乡的丧祭传统,老人仙去的当天,乡民便会自发地组织和操办丧事。往往村里那些年高德昭的长者会负责掌管大小事物,地方俗称「外当家」,而同时也会有一名负责葬礼的财政会计工作的「内当家」,由此二人负责全面掌舵。

农村不同于城市,在一条龙服务尚未流行的年代,葬礼上的大小事均得乡民亲力亲为。而也正是如此,乡民的团结在这时彰显地愈发重要。

葬礼的头天,会有一乡民进行逐家逐户的通知,要求每家至少有一人前往葬礼现场进行帮忙。青年壮汉负责搭篷、搬运、采购、厨卫等体力劳动,妇孺则分管沏茶、洗涤、招待等细节工作,而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则会负责接待前往吊唁的宾客。各司其职,每个人按照任务分工进行自觉劳动,而家属是无需参与其中,只顾痛哭流涕。

丧事往往会持续三到五天,在这三五天中所有劳力会主动放弃耕作或其它劳动,全天都待命在葬礼现场。出殡当天,会由6名左右壮汉抬杠着棺木前往墓地进行下葬。

一场丧事,更像一场集体劳动。但比起其它集体劳动又不同的是,所有村民并不会计较个人得失,甘愿付出。用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知识来解释的话,这应该算是礼俗社会中的一种「有机的团结」。



费孝通先生在《男女有别》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是一种「亲密社会,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就正如,一场丧事的操办,乡民们都能自发地、自觉地参与其中。这种团结,其实也是一种互助。因为生老病死,人皆有之。竭力为别人的家庭服务的同时,也就是在为自己多年后的驾鹤西去积累机会和人情。

乡土社会的团结,也许往往多半是来自地缘关系。我在乡下生活的这20年,我感受到的不全是冷清、孤寂,更多的是和谐和团结。而反倒是城里「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使我心生敬畏,缺乏往来和互助,这是一座城但不是一个大家。乡土社会中的家族联系,或许更值得我用余生去留恋。

这让我想起了贾平凹在《废都》中描写牛的心理活动的一句话:

「牛终于醒悟城市到底是什么了,是退化了的人不太适应了自然宇宙,怕风怕晒怕冷怕热而集合起来的地方。土葬也许会逐渐被时代抛弃和取代,但夹杂在其中的种种乡村情愫也许只有在有「土气」的人中才能引起共鸣。时代在走,风俗在变,但故土终是故土。虽有去不了的远方,但绝无回去不的故乡。

2017年的第3篇推送

湖南·岳阳

我的胡说八道,你们听听就好

GN.02_19
我只愿始终飞奔在芒草间杂的路上,去四处看风景,做一个「刻文字的人」。
长按二维码,听后生讲故事。
喜欢记录,因为所有的经历都会成为生命里的独家记忆。
Whatever i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well


    关注 杭行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