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报告

 

电视谈话节目,是一个由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过程,先是主持人和嘉宾在演播室里进行个体间的信息传播,然后通过“专...





电视谈话节目,是一个由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过程,先是主持人和嘉宾在演播室里进行个体间的信息传播,然后通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1]以哈贝马斯的理论来看,电视是一个“公共话语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利用媒介平台去自由表达、沟通意见和达成共识。电视谈话节目大致可分为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和电视文艺娱乐谈话节目。中国电视荧屏上的谈话节目以《实话实说》的诞生为重要标志。此后,由于媒体环境的进一步宽松,社会思潮的进一步开放、包容,并且由于这类节目自身的制作成本较低、制作技术要求容易掌握等原因,电视谈话节目在很短时间内就成为电视文艺节目的主流节目形态。从电视谈话节目的内涵来看,“电视谈话包括了从一有电视起就存在的所有不用写脚本对话和直接对观众讲述的各类节目形式。这种‘直播的’、脱稿的谈话是电视区别于电影、摄影、唱片和书籍企业的一个基本因素。而‘电视谈话节目’(TV talk show)则是一种主要围绕着谈话而组织起来的表演。谈话节目必须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之内开始和结束,并且要保持话题的敏感性,以便在面对上百万观众时能够提起大众的兴趣。”[2]鉴于上述观点,我们认为,电视谈话节目(这里特指具有文艺和娱乐特质的谈话节目)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主持人、嘉宾、话题以及演播室,主要形式是以讲述与交流为主兼有一定的戏剧性和表演性,节目以观念表达、情感诉说和心理疏解为主要诉求。2012——2013年,电视文艺娱乐谈话节目的发展稳中有进,诞生了一些颇具亮点的新栏目。一些老牌节目进行了内容改版和形式升级,并且在演播室设计和栏目包装上求新求变,给予观众清新亮丽的审美观感。此外,节目的类型融合与交叉是此间的又一突出特点,一些真人秀元素、服务类节目元素的注入让此类节目的内容呈现更为丰富,环节设计更为新颖,收视群体更为宽泛。



一、脱口秀节目

1、2012——2013年总体发展概述

“‘脱口秀’的意思是指‘脱口而出的谈话表演’。这种脱口而出、现场即兴发挥的特点正是电视谈话节目的主要特征,也是它的魅力所在。”[3] 2012年——2013年,包含脱口秀元素的谈话节目加入了真人秀的元素,这也是两年间这类谈话节目类型融合的结果。我们所说的脱口秀节目兼具谈话节目和真人秀节目的特点,以谈话者的话语讲述和现场表演为主要形式,来完成某种观念传达和情感呈现。两年来,这类谈话节目的内涵更为丰富,节目元素更为多元,一些新栏目比如《开讲啦》、《今晚80后脱口秀》的诞生为节目注入了活力,有的品牌栏目如《天天向上》更加注重时效性、时尚感和话题性。有的栏目如《今晚80后脱口秀》由相声演员等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跨界主持,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效果。

表1:2012——2013年主要脱口秀节目统计

节目名称

播出平台

开播时间

播出状态

开讲啦

中央电视台

2012年

在播

今晚80后脱口秀

东方卫视/北京卫视

2012年

在播

天天向上

湖南卫视

2013年

在播

壹周立波秀

东方卫视

2011年

2014年停播

首席夜话

中央电视台

2011年

2014年停播

2、2012——2013年典型节目分析

2012年8月27日,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隆重推出。节目邀请具有较好公众形象的各界人士作为嘉宾进行主题演讲,并且与主持人和在场的青年代表互动交流,即主题演讲+现场互动+背景短片介绍的形式。在主题演讲环节,受邀嘉宾通过分享自己的生命感悟和成长历程,为受众尤其是青年人阐述具有一定思想力和行动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具有生活质感和生命温度的详述,为青年人开解人生困惑,提供行动指南。一些具有良好公众形象的知名人士成为演讲的主角,并且节目不拘泥于单纯的文体明星而是在嘉宾选择上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生活背景和不同人生际遇的人。影视明星如周润发、刘德华、成龙、林志颖、陈坤等,政治家如赵启正、沙祖康、吴建民、赵小兰等,作家如严歌苓、毕淑敏、林清玄、葛剑雄等,企业家如王健林、王石、冯仑、董明珠,平民英雄如田惠萍、陈州以及各界精英人士。主题演讲环节有别于一般娱乐谈话节目热衷对于名人的个人喜好和私生活的关注,而是从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出发来诠释主题。此外,主题演讲还区别于一般学术演讲,力图用轻松、风趣、接地气的语言来回答关于时代、世界、人生、情感等重大命题。每期节目选择10位左右的青年代表,他们是来自于全国各大高校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生。这些青年代表本身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现力和思维活力,他们往往能在现场提出有见地、有深度、有锋芒、有趣味的问题来“考问”演讲嘉宾。演讲嘉宾与青年代表的观点交锋和话语碰撞,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引发观众思考,而时时出现的冷幽默和暖笑话也让节目气氛轻松、快乐,增加了节目的可视性和娱乐性。主持人撒贝宁是在青年受众当中颇具人气的先锋人物。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主持风格幽默且现场应变能力很强,在《开讲啦》当中他能够瞬间捕捉到演讲嘉宾的话语爆点并活跃节目气氛,撒贝宁的主持风格、形象气质和个性特点与节目的创作理念和目标受众的契合度颇高,这进一步提升了节目的成功率。应该说,精品意识、新锐话语、青春气息和价值引领是《开讲啦》成为颇具影响力的谈话节目的关键所在。

2012年5月13日,东方卫视倾力打造的高端文化脱口秀《今晚80后脱口秀》开播,后节目转战北京卫视。这是一档融入了京味风格、海派文化和欧美时尚感的节目。节目由80后新锐相声演员王自健跨界主持,每期节目围绕一个或多个重点话题,通过王自健颇具相声功底和评书功底的语言表演,展现了80、90后的青年观众对于社会时政、文化事件、潮流时尚、热门话题的新锐观念和态度,如雾霾、抗战神剧、反腐败、小广告、选秀等等。王自健自身的语言功底和其幕后创作团队对于台本的精心创作成就了接地气、有新意、有智慧并且很幽默的语言风格。开场时颇具欧美嘻哈风的舞台DJ的热力表演,让节目充满现代感和时尚感,节目的串场音乐、动效和动漫,贴近青年受众的审美喜好。王自健的话语中幽默又不失尖锐、搞笑又不乏思考,展现出一种健康、有立场、有担当的生活态度。节目还不定期的邀请在年青人当中颇具人气的热点人物做现场表演。这些嘉宾或展示才艺,或与王自健合作脱口秀,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如邀请毛阿敏、林俊杰、刘谦、黑豹乐队等演艺人士现场助阵等等。这种主持人脱口秀+DJ表演+嘉宾助阵的形式,融合了中国传统相声和欧美时尚脱口秀的元素,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混搭。节目的受众定位明确,以80、90后的年轻群体为主要目标受众,以话题的敏锐度、风格的前卫度和观念的开放度和思潮的包容度为话语特点,这种个性的彰显,自我意识的自信,语言逻辑的后现代和平民化,正是贴近了年轻受众群体的收视喜好。

2008年8月4日,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开播。节目的创作初衷是要打造一档大型礼仪脱口秀节目。节目以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礼仪文化为诉求,回溯与重温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在后现代文化和流行文化充斥的当下提请观众尊重自己的文化源头,以脱口秀+歌舞表演+情景表演+嘉宾访谈+现场互动的形式开启一场文化寻根之旅。2012年——2013年节目经过多年的磨合,节目的内容定位有所丰富,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元素在节目当中都有所体现。节目还是难得的“发现之旅”,着力寻找我们容易忽略却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精髓,并将其在节目当中呈现出来。比如有云南德宏州民族歌舞团等少数民族民间歌舞、中华古典传统礼仪、针灸、老字号、汉唐乐府等非物质文化遗传;又有广告“女神”、名校对抗、大学特色专业技能展示等青春主题的呈现;还有足球运动员卡卡、逆生长偶像林志颖等热门人物的登场。节目以文化呈现为主,以传统礼仪与青春励志为双轮驱动,让古典成为流行,让民族风成为时尚潮,让受众在知识获取与嬉戏娱乐的同时,重拾民族文化的精华。节目有意挖掘不同职业人群身上的人性光辉和特殊技能,比如边防海关人员、农民企业家、民族器乐演奏家、大学生村官等,这让节目更为草根化和原生态,也让观众对于身边这些熟悉的陌生人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如果脱离了好的主持人,《天天向上》的内容优势就无法完全展示出来,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青春命题,单纯的知识输送和技艺展示难以完成制造噱头、产生笑点进而娱乐受众的目的。因此,《天天向上》的另一突出创新就是以天天兄弟著称的“主持人群”的集体给力。以汪涵为首的主持群体,主持风格各异,在主持过程中层次分明、协同作战,把每个人的主持特质和娱乐潜质都发挥了出来。《天天向上》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规避了硬性的知识灌输和言语说教,而是把特定的节目主题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呈现出来,令观众产生兴趣点和带入感。节目融入了受邀嘉宾的成长经历、工作经验、生活体会乃至八卦趣闻,展示了阳光、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正能量。

二、文艺访谈类节目

1、2012——2013年总体发展概述

文艺访谈节目是以文体明星和文化名人等公众人物为访谈对象,以讲述嘉宾成长经历、关注嘉宾的情感情绪,探寻嘉宾的内心世界为谈话目的,以趣味性、娱乐性为主要谈话风格,着力满足受众对于公众人物的好奇心理和娱乐诉求。2012——2013年的文艺访谈节目,力求在节目形式、舞台设计和录制方式上求新求变,尽力凸显主持人的品牌效应,一些新晋节目融谈话节目、真人秀节目等元素为一体,力图从多个层面展示受邀嘉宾的个性特点和其作为普通人的真情流露,如《艺术人生》、《春妮的周末时光》等。

表2:2012——2013年主要文艺访谈类节目统计

节目名称

播出平台

开播时间

播出状态

艺术人生

中央电视台

2000年

在播

杨澜访谈录

北京卫视

2001年

在播

大戏看北京

北京卫视

2011年

在播

春妮的周末时光

北京文艺频道

2012年

在播

光荣绽放

    北京文艺频道
2008年

在播

可凡倾听

上海文艺频道

2003年

在播

非常静距离

安徽卫视

2009年

在播
说出你的故事
安徽卫视

2010年

在播

马兰花开

内蒙古卫视

2012年

在播

非常说名

北京卫视

2009年

2013年停播

关东明星坊

吉林卫视

2010年

2012年停播

零点锋云

湖南卫视

2008年

2012年停播

大剧档案

天津卫视

2012年

2012年停播

星梦奇媛

甘肃卫视

2012年

2013年停播

2、2012——2013年典型节目分析

2000年12月22日,《艺术人生》在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首次亮相。在节目初创时期便亮出了其节目诉求与传播理念即: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在后期的若干次改版和调整后,以“记录时代人物”做为节目的核心理念,节目的主持风格、环节设置和交流方式也进入了成熟期,以人物访谈+现场表演+背景短片节目+现场互动的形式呈现。从2009年起,为了突破逐渐模式化和陈旧化的谈话方式,节目相继推出了年度特别节目《温暖》系列节目,并一直延续到2014年。节目当中的受邀嘉宾均系在当年颇具话题性的热点人物和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们用选择主题词的方式来点燃“温暖之灯”,共同探讨在一年当中受到感动的细节,在生活中汲取的力量,在艺术中得到的启示,给予观众温暖的人生感悟和精神指引。2013年7月4日起,《艺术人生》还推出了暑期系列节目《致青春》,并首次加入了新主持人谢娜,以期为节目注入新鲜感,让节目更加年轻化,吸引青年受众的注意力。两年间,节目的演播室设计、节目内字型字号等视觉识别系统和音乐、音效等听觉识别系统都有所变化。总之,2012年——2013年间,《艺术人生》努力在主持风格、环节设置和节目包装等方面寻求创新突破。

由著名电视人杨澜创办和主持的《杨澜访谈录》诞生于2001年,之后转战东方卫视等多家播出平台。十余年间,节目秉承高起点、高品位、精品化的创作理念,先后采访了数百位各界精英人士,这些嘉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文艺、体育等众多领域。嘉宾选择以行业先锋人物和领军人物为主要标准,访谈的话题涉及广泛,所论及的话题从嘉宾的个人成长延伸到社会百态和历史瞬间,在话语碰撞中折射出人生感悟和生存智慧。嘉宾当中不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的名人、明星和名家。他们的谈话往往观点明确、见解独到、语言睿智且个性突出。节目通过这种高端对话的方式,让普通受众感受到精英人士的成功之道和人生况味,并从中寻找可供借鉴、参照和激励上进的正能量。主持人杨澜以知性美丽、睿智大方的国际范儿而著称,其较深的文化积淀,广阔的认知视野以及丰富的主持阅历,让她在和众多国际精英进行巅峰对话的时候能够掌控谈话节奏、把握谈话气氛,从而形成对等交流的态势。节目的文化含量颇高,人文气息浓厚,对受众的认知能力和文化修养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颇受知识阶层和精英阶层的喜欢。

2012年7月7日,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推出了《春妮的周末时光》。这档节目的演播室设计和交流方式较为独特,即模拟家庭环境邀请嘉宾到“家里”来做客。受邀嘉宾以朋友做客的形式出现,然后做饭、吃饭、品茶、饮酒、即兴表演甚至做家务,试图用最自然的方式,让明星嘉宾褪去光环,回归生活。节目以清谈为主,突破话题局限和先入为主的主题设计,淡化了访问的色彩,话语交谈较为灵活、跳跃,气氛轻松且娱乐性较强。节目流程由情境开场秀+家务秀+谈话+才艺展示的环节组成。从节目形态来讲《春妮的周末时光》属于清谈型袒谈话节目,“清谈型谈话是电视谈话节目中一种较为特别的谈话形态,它追求谈话本身的乐趣,是在电视这一大众媒介上对日常生活中的‘闲聊’、‘侃大山’等随意性很强的谈话方式进行模仿的一种节目形态。”[4]清谈型的谈话要求主持人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表现力,徐春妮以家庭主人的形象出现,而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英文“host”恰好也有主人之意。以私房话和侃大山为主的谈话流程,区别与其他访谈节目的环节设计,这种看似漫无目的的谈话,恰好凸显了这个节目在众多谈话节目中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存在。

2003年,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开设的一档以精英文化为基石的高端文化名人访谈类栏目——《可凡倾听》播出。节目以著名主持人曹可凡的名字命名,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节目主要卖点,借助海派文化的气质与视野,邀约文化名人进行访谈。节目的选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话艺术大师。每期节目与一位在文化艺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师级人物进行对话。如周小燕、吴冠中、启功、张艺谋、帕瓦罗蒂、施隆多夫等等。二是追踪社会热点人物。节目把新近的话题人物邀约到节目当中,通过人物对所经历的话题和所遭遇的波折的自我陈述,较为全面的展示当事人的心路历程。如张柏芝、谢霆锋、刘索拉等等。三是追踪文化社会现象。节目通过一时(特定时期)、一事(突发事件)、一人(焦点人物)、一物(中心事物)来追踪某种社会文化现象,梳理当下文化潮流。

2010年,由凤凰卫视制作的《鲁豫有约》经过版本微调和制作调整后落户安徽卫视,并更名为《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新版节目在选题上侧重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当下性和流行性的公众人物的访谈。比如时下走红的演员、歌手,新近热播的影视作品创作者等等,凸显节目的娱乐性和流行性。二是采访具有相似命运的、较为特殊的草根群体,如失独家庭、裸婚一族、上访群体等,以突显节目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力量。三是邀请社会重大新闻事件、敏感事件的当事人现身说法,探讨社会民生、社会保障等命题,让节目参与社会文明的建构,体现节目的贴近性和生活化。节目仍然以主持人陈鲁豫的品牌影响力为主要收视保证,鲁豫的主持风格清新、自然、生活化并具有亲和力,这让她在主持的时候能够较为顺利的走近受访者的内心世界,让受访者愿意敞开心扉、倾诉心声,可以说,陈鲁豫很好的承担了采访者和倾听者这两个角色。三、情感调解类节目

   1、2012——2013年总体发展概述

情感调解类谈话节目,是指以讲述嘉宾的人生际遇和情感经历为主,通过主持人、专业人士和嘉宾的现场互动来揭示生活真相、分享生命经验、排解生活压力、寻求精神抚慰的节目形态。这类谈话节目的产生原因有以下方面:一、转型期的当下中国,人际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被现代媒介所取代,加之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方式,让人们促膝谈心、深度交流的时间和机会逐步减少。人们虽然在物质世界中逐渐充盈,但是精神家园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失。人们的精神世界匮乏,社会竞争激励、生存压力增大,进而情感生活、相互关系和家庭角色都潜藏着危机和隐患。而情感调解类节目能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来解读人们的心理状态、缓释生活压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因此,这类节目的存在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具有一定的服务性和社会意义。二、随着社会思潮的多元化,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受众观念的转变和开放,人们敢于在公共话语平台袒露心声、寻求帮助,也愿意分享自己的生命经验和心路历程。此外,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程度增高,人口流动性的增强,情感问题和心理问题也呈现出多样化、常态化、复杂化和奇特化的特点,层出不穷的状况让节目的内容资源充实,陌生化和新异感加强。因此,这类节目可以称为常看常新的节目,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内容陈旧、新鲜度不高的可能。三、电视是被认为可以满足某种窥视欲望的媒体,人们通过情感调解类节目来了解他人的生活际遇和人生况味,在对他者的围观与品评当中,满足受众极大的好奇心。另外,充满故事性和相对私密性的话题讨论,以及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话语碰撞,从某种意义上具有一定的戏剧张力和表演色彩,这增加了节目的可视性效果,满足了媒体自身发展的收视率诉求。2012——2013年的情感调解类谈话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摈弃了故事造假、情感畸形、调解毒舌、嘉宾作秀的弊病,逐步向着真实可信、入情入理和真诚友善的基调转变。一些调解节目如《心理访谈》、《第三调解室》、《金牌调解》等,更加注重问题的解决,以及法律普及、心理救助和情感抚慰等方面的功能。

表3:2012——2013年主要情感调解类节目统计

节目名称

播出平台

开播时间

播出状态

心理访谈

中央电视台

2005年

在播

第三调解室

北京卫视

2011年

在播

金牌调解

江西卫视

2011年

在播

爱情保卫战

天津卫视

2010年

在播

调解面对面

湖北卫视

2012年

在播

情感大裁判

河北卫视

2013年

在播

新老娘舅

上海

2011年

在播

夜问

深圳卫视

2013年

2013年停播

复合天使

辽宁卫视

2012年

2013年停播

天下女人

湖南卫视/山东卫视

2008年

2013年停播

2、2012——2013年典型节目分析

现代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常常让人们产生心理负担过重和心理失衡等心理亚健康现象或者心理疾患。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当中,心理问题常常是容易疏忽或者羞于启齿的尴尬事,因此人们极其需要心理疏导和心灵抚慰,来缓解社会矛盾、提升幸福指数。2005年开播的《心理访谈》,以解决当事人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危机为切入点,通过嘉宾的讲述和自我剖析来指出他们所面临的情感问题、社会关系问题、人际交流问题等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心理问题。节目邀请专业人士——心理医生、法律顾问、情感作家等,从心理学、病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角度答疑解惑,帮助当事人以及电视受众认知、梳理、管理自己的情绪、心理和行为。节目通过个案解读和综合梳理,请专家给予合理和科学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出节目的服务性和实用性。

2011年3月2日,《第三调解室》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开播,后因收视率较高也在卫视频道播出。节目以法理、道德、人情为调解主题,被称为是“国内第一档具有法律效力的排解矛盾、化解纠纷的电视节目”。节目采用当事人讲述+主持人提问+现场专家调解+外景拍摄采访的形式,通过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心理专家和社会学者的疏导和调解,解决当事人的生活纠纷。如果调解成功,在节目当中要随即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并加盖人民调解公章,让调解结果即刻产生法律效力。调解当中,在节目预设环节之外的突发状况的出现,又让节目的故事性和悬念感增强,且真实性和可信度增高。另外,这档节目受邀专家的业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较高,调解能力和语言表现力较强,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增加了节目的务实性和服务性。

2011年3月21日,《金牌调解》开播。节目以“有问题来调解、来调解没问题”为宣传语,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节目善于运用主持人和专家的个人魅力,并有意进行风格化塑造。主持人章亭、调解员胡剑云等人在受众当中具有较高人气。经验丰富的金牌调解员和金牌调解观察团,在调解纠纷时运用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出谋划策,全方面、多角度的进行调解和疏导。节目的互动性较强、话语交锋热络、观点阐述鲜明。2012——2013年,节目积极拓展调解内容,在选题方面拓展思路,不拘泥于情感纠纷和邻里矛盾,而是将医患纠纷、劳资纠纷、干群矛盾等社会问题纳入调解范畴,为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拓宽了思路。

2010年10月30日开播的《爱情保卫战》汲取了情感调解类节目和真人秀节目的特点。每期节目邀请两到三对婚恋当中的男女,让当事人将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情感困惑和矛盾呈现在舞台之上,通过双方的现身说法和话语激辩,把埋藏在心里的隐私、纠结乃至怨恨宣泄出来。节目邀请知名媒体人、艺人作为情感专家现场剖析双方的行为和心理,并提出可供参照的解决之道。节目在环节设置上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爱情初评判。首先通过短片介绍了解男女双方在恋爱中遇到的矛盾和困惑,然后在现场陈述各自的立场。二是爱情密码箱。男女双方各自携带一个密码箱,把彼此隐瞒对方的秘密放置其中,主持人征求双方的意见是否公开自己的秘密。三是丘比特问卷。由专家分析二人的问题所在,并给予意见和建议。四是黄金60秒。男女双方用一分钟的时间做最后告白,并进行最后选择。应该说,这个节目的环节设置悬念感和戏剧性较强,有效提升了节目的吸引力。但是,其中一些受邀当事人有表演、作秀之嫌,感情故事稍显离奇或者边缘化。此外,一些特约情感专家如一些知名艺人,在心理剖析等方面不具备专业化的品质,仅能做泛泛而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可信性和服务性。四、故事讲述类节目

1、2012——2013年总体发展概述

故事讲述类谈话节目是以主持人讲故事为主要节目形式的谈话节目。节目通常以主持人讲述+背景资料介绍的形式完成。人们对于故事的需求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所有门类的关键追求都潜藏着对于故事的钟情与迷恋。“我们对故事的嗜好反映了人类对捕捉人生模式的深层的需求,这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知识实践,而且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非常情感化的体验”。[5]因此,故事讲述类节目有其一定的受众市场和存在价值。这类节目的制作注重以下方面。一是注重主持人的选择和使用,要把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的话语魅力充分发挥。二是选择的主题、故事要有戏剧性、悬念感和带入感,要跌宕起伏还要值得玩味。三是注重主持人讲述与背景资料的剪辑搭配。在2012——2013年,故事讲述类谈话节目虽然所占比重不高,但是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栏目较多。而且这类节目的制作成本较低,可操作性较强,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因此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表4:2012——2013年主要故事讲述类节目统计

节目名称

播出平台

开播时间

播出状态

传奇故事

江西卫视

2005年

在播

老梁故事汇

山西卫视

2012年

在播

中国感动

河南卫视

2013年

在播

真心英雄

河北卫视

2011年

在播

我相信

河北卫视

2010年

2012年停播

王刚讲故事

辽宁卫视

2008年

2012年停播

2、2012——2013年典型节目分析

2005年开播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具有较高的收视率和满意度。节目以“每天一个故事、纵览天下传奇”为宣传语,以讲述传奇故事,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传播正能量为诉求。《传奇故事》的成功包括以下要素:一是选题精致。节目选题紧扣“传奇”二字并突出其“故事”性。节目撷取大千世界中每日上演的人间戏剧,为观众呈现生动、有趣、新鲜的事件。二是故事编讲和剪辑结构颇具匠心。在故事讲述中,制作者对故事中的人物、环境、情节等要素进行重新整合编辑,使用直叙、倒叙、插叙的手段,让故事既尊重客观事实,又颇具悬念感和层次感。三是主持人讲述和评论风格突出。主持人金飞的语言幽默、自然、朴实、有人情味,能够融大道理于大实话。他善于运用成语典故、俗语俚语来揭示生活真谛,引发观众思考。

《老梁故事汇》是根据主持人梁宏达的主持风格和语言特点量身定做的一档节目。梁宏达讲述的故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体育、娱乐、历史等方方面面。以故事的趣味性、娱乐性为主要选择标准,加之老梁独到的观点、流畅伶俐的语言以及或辛辣或诙谐的点评,让节目呈现出评书艺术的气质。在内容选择上侧重于过去发生的老故事,这些老故事经过制作者的再度编码和重新解读,与时下热点话题进行历史链接,再经过老梁的个性讲述,让节目显得新鲜有趣。

2013年5月21,河南卫视《中国感动》开播。节目以主持人讲述+背景短片介绍+人物访谈的形式,串联起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节目在选择故事的时候以真实为根本,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价值理念,以寻常百姓的好人好事为讲述内容,彰显平凡中的伟大,以及老百姓身上的人性光辉和人格力量。值得注意的是,节目摈弃了对于偏、怪、奇、假、丑的夸张故事、畸形情感和社会阴暗面的挖掘,而是以传播主流价值、激发正能量为标准。节目邀请著名主持人赵忠祥担当主讲人,在讲述时赵忠祥自己也为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动,他将自己的感情抒发投射到节目当中,给予观众强烈的带入感和认同感。五、2012——2103年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态势分析

1、主持人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强化

从2012——2013年的谈话节目中我们发现,主持人因素成为节目成功与否的最大砝码。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主持人往往能够带领节目取得成功。所谓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个主持人区别于其他主持人的难以复制、特色鲜明、不可多得的优势、素质和能力。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涵盖了五个方面。一是认知度,是指主持人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和思辨能力;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自觉吸收和提炼能力;对于世事舆情、民间习俗、群众观念的普遍掌握能力。像是《开讲啦》中的撒贝宁,《杨澜访谈录》中的杨澜等都在认知能力方面较为突出。二是能见度,是指主持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具有较强解读能力的主持人,能够看到人间万象背后的“所指”,能够通过对于事物表象和概念的观察,经过判断和推理,解码出表象背后所蕴藏的内在缘由。《传奇故事》里的金飞,《老梁故事汇》里的梁宏达都对于事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清晰的判断。三是辨识度,是指主持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形象、行为等个性特点。具有高辨识度的主持人会给受众留下印象深刻的记忆度,同时也为节目的品牌建构和分众传播提供实践依据。《今晚80后脱口秀》中的王自健,,《天天向上》中以汪涵为代表的“天天兄弟”等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标识性的主持风格。四是亲和度,是指主持人给受众带来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安全感。“在内容为王的铁律下,虽然不能说观众都是冲着主持人才看电视的,但电视媒体的家用属性决定着,电视观众希望看到他们喜爱甚至崇拜的人像朋友一样走进他们的家庭”[6]。《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中的陈鲁豫、《春妮的周末时光》里的徐春妮都是能给予观众以亲切感的主持人。五是契合度,是指主持人的个性特点应与栏目的风格定位高度契合。两年间,谈话节目在凸显节目主持人核心竞争力层面较为用心。

2、节目类型和元素的融合与混搭

2012——2013年谈话节目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节目类型与元素的充分融合和拓展,以期摆脱同质化竞争的窠臼,实现突破。有的节目已经很难定义为单一类型的节目。比如《天天向上》、《今晚80后脱口秀》、《春妮的周末时光》和《爱情保卫战》等都兼具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天天向上》从一开始就有真人秀的成分,而非一般意义上的脱口秀节目。这种以脱口秀+歌舞表演+情景表演+嘉宾访谈+现场互动的形式所打造的谈话节目,与湖南卫视的品牌定位与核心理念契合度很高。《今晚80后脱口秀》在开场时加入了颇具欧美嘻哈风的舞台DJ的“打碟”表演,让节目充满现代感和时尚感,节目还邀请演艺名人参与表演,组合成脱口秀+DJ表演+嘉宾助阵的形式。《春妮的周末时光》则以家庭聚会的形式来完成节目的流程。主持人春妮“扮演”主人的角色,而受邀嘉宾则以“客人”的身份出现,并由此形成了情境开场秀+家务秀+谈话+才艺展示的组合方式。

3、演播室设计与节目包装求新求变

在无法摆脱节目内容同质化和节目制作模式化运行的时候,用全新的演播室设计和节目包装来提升节目可视性效果是2012——2013年许多谈话节目在形式层面的改变。像是《艺术人生》在音视频设计方面,包括片头、片花、片尾等硬性的包装片子,以及节目内图形图像设计都有所改变。《天天向上》等栏目也在视觉识别系统和听觉识别系统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

4、节目内容的同质化问题依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

从整体上看,两年间许多谈话节目同质化问题依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文艺访谈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同质化竞争、模式化制作的窠臼。一些当红名人被过度消费,一些热门话题被反复提及,有的嘉宾频繁出现在多档节目当中,并且主持人所提问的话题以及嘉宾的回答方式都较为雷同。再者,由于制作单位要考虑收视率等原因,所以一些公众关注度较少的嘉宾,很难进入节目制作团队的视野。因此,如何让这类节目走出嘉宾资源相对有限,讨论话题单调重复的瓶颈,是这类节目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情感调解类节目创新能力普遍不足,一些新近开播的节目如《调解面对面》、《情感大裁判》等与几个品牌栏目在内容与形式的相似度上颇高,节目形式和流程过于刻板陈旧。

(作者杨洪涛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博士、 硕士生导师)

本文收录于:《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第三卷)

[1]郭庆光:《传播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111页。

[2]Horace Newcomb:《Encyclopediaof TV》(the first edition),Published by Routledge,1997。

[3]苗棣、王怡林:《脱口成秀——电视谈话节目的理念与技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0页。

[4]苗棣、王怡林:《脱口成秀——电视谈话节目的理念与技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80页。

[5][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料、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周铁东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14页。

[6]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说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年8月第1版第360页。


    关注 杨老师的编导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