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的最后8分钟将彻底颠覆你的认知

 

《杰出公民》双重文本的多角度解读。...





拉丁美洲一直是盛产大作家的地方。

马尔克斯、基罗加、博尔赫斯、略萨无一不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

在这样的环境下,阿根廷诞生了一部讽刺作家与民众的佳作《杰出公民》。



这部电影去年杀入了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默默无闻的导演和演员,不怎么吸引人的剧情简介,不到一半的上座率,基本就是一部注定陪跑的片子。



可是放映后,无数好评铺天盖地,并最终收获了最佳男演员银狮奖。

tips:三大电影节的演员奖一定程度上也是评审团对影片的认可,和奥斯卡那种纯个人奖有所区别。

豆瓣评分也达到了8.6分,IMDb7.5。



烂番茄更是达到了100%的新鲜度。



《杰出公民》在最近刚刚结束的第七届北京电影节展映,一票难求。

这部电影如此火爆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小万这就来给大家说说。



丹尼尔是拿过诺贝尔奖文学奖的大作家,别人眼中风光无限的他却对此不屑一顾。



他推了许多采访,唯独接受了故乡的邀请准备返乡领取“杰出公民”奖。

返回故乡的原因,是出于这片土地给予他创作灵感的感激。



“衣锦还乡”似乎只是个幻想,回到故乡的丹尼尔并没有想象中的风光。

来接他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开着一辆车窗都很难摇下来的破车。



甚至还拿他的书当厕纸擦屁股。



故乡对丹尼尔名声的关心远大于他的文学作品,把他当成一张城市名片来宣传。

宣传方式也充满第三世界乡土人民的气息。

首先是消防车游街。



接着又是烂俗至极的PPT,把丹尼尔的成就归功于故乡的培养。



还有巡回讲座,台下坐着的却是昏昏欲睡的市民。



更有甚者,认为自己就是丹尼尔小说人物的原型,开始向丹尼尔索要金钱补助。



另一方面,艳福不浅的丹尼尔当晚就遇到了向他献身的女粉丝。



而后却发现这个女粉丝竟然是初恋女友艾琳的女儿。



和上床的目的,是想让他带她离开这个无聊的地方。



所有人关心的都不是丹尼尔,而是诺贝尔奖,都期望从这个奖项上获得利益的一杯羹。

丹尼尔一次次被市民们挑战底线,终于忍无可忍地爆发了。在绘画评审上说这些市民不过是一群不懂的自省的虚伪人士。



市民们也毫不示弱,唾弃他忘本,并向他掷去臭鸡蛋。



丹尼尔彻底和市民们撕破了脸皮,准备离开家乡,但市民们不放过他,在他离开的时候开枪击中了他。



如果影片到此结束,也顶多算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穷山恶水出刁民”的讽刺剧而已。

恶狠狠地望着丹尼尔的市民之一
丹尼尔梦中许多市民持枪盯着他
但是,精彩才刚刚开始。

至此开始到电影结束的8分钟,才是这部影片的出挑所在。



镜头从中枪倒地濒死的丹尼尔切换到新书发布会,丹尼尔坐在桌子前讲完了这个故事。

原来丹尼尔把这个事情写成了一本小说,前面的故事都是书中的内容。



那么这件事情究竟是真实发生的呢?还是丹尼尔自己虚构的呢?

一个记者代替观众向丹尼尔发问。

丹尼尔的回答是:“这很重要吗?真相并不存在。”



这就有意思了。

“真相并不存在”,让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开始模糊。

这种模糊性,提供了多种解读。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么丹尼尔家乡的人们就是可悲的。

自私,狭隘,顽固不化。

出生于这片土地的人, 功成名就却无法再回的去。纵使百般想念,却因为文明的差距变成回不去的故乡。

意味深长的微笑
如果这个故事是虚构的,那么丹尼尔本身就是可耻的。回归故乡不是为了一解乡愁,而是去获取创作灵感和汲取素材。

家乡人民被虚构成了故事情节里面目可憎的人。



哪种解读都成立。

但是在这些解读之上,有一个笃定的事实就是:贫富差距。



《杰出公民》的主体故事部分,我们看到的是文明与野蛮的冲突。

这些表面上的冲突实质上却是经济鸿沟造成的。



作为第三世界国家,阿根廷有着难以调和的贫富阶级矛盾

无辜躺枪的罗马尼亚电影
一个极端是连饭都吃不上的穷人,另一个极端则是本片主人公丹尼尔旅居海外这样的世界级文学家。
博尔赫斯


这种现象,不比电影本身更值得玩味~

【猜你喜欢】
点击即可阅读


那么多引进的超级大片,原来台词翻译都是兼职

衍生剧都高达9.8分,只能用越拍越带劲来形容了!

周星驰赞他为喜剧王中王,他却只想做天下第四




    关注 万达电影生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