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奶娘哺育的孩子深情回忆太行娘家

 

外甥红庆来太原看望我,送我一本《太行奶娘》。接过书,只“太行奶娘”四个字就让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2011年国庆节刚过,外甥红庆来太原看望我,送我一本书由段存章、程靖宇编著的《太行奶娘》。接过书,没打开看内容,只“太行奶娘”四个字就让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我的父亲叫解之光,母亲叫武利贤,都是山西交城城关镇人。20世纪30年代,父亲毕业于山西省政法干部学校。1938年6月,由薄一波介绍,父亲到山西省辽县战时税务所当主任。后来,调到太行区行署财政处任税务科长。

我是在太行山里出生的。出生12天后,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战时迁徙频繁,带子女不便。当地政府便秘密地把我送到辽县仁寿巷③一户农家。我的奶爹叫赵丙辰,奶娘叫周文清。

奶娘把我接在她手里的时候,我的体重只有六斤。在苦难年代里,他们用“平凡的良心”和不怕担风险的责任把我养育大。在我离开太行山的每个日夜,都想念奶娘全家。亲人们对我特别爱、特别亲,我是“太行奶孩”,我怎么能不感动于“太行奶娘”呢?









█ 左权花戏歌舞剧《太行奶娘》

▉灾荒不丢弃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正是太行山最困难时期,外敌入侵,饥荒困苦。我在襁褓中,体验不到奶娘的辛酸。日本人来了,举家逃往车上铺村,那里的孙家是亲戚。从城里到乡村,拖家带口,日用物品,老老少少,成群结队,奶娘还是小脚,自然非常艰难。于是,有人劝说:“一个奶闺女,扔了吧!给她口袋里装上块石头,咱们赶紧走!”奶娘怎能忍心?她丢了自己的孩子,保护了我!④

县城解放了,东房成了八路军的伙房,安了三个大铁锅,每天做三顿饭。奶奶每天中午帮伙房切山药蛋丝,还让我帮她提水洗山药蛋。我不去洗,奶奶教训说:“快来洗吧,要没有八路军打跑小日本,咱能安定?再也不怕半夜小日本带着大黄狗来抢东西了!”

想到小日本的大黄狗不再咬我,就高高兴兴地帮奶奶提水洗菜。

娘是北街妇联会副会长,号召全村妇女为八路军纺线、织布、做军鞋。每年秋季,我家正房台阶上,堆的一堆一堆新鞋。娘让我把做好的军鞋按大中小分好……

鞋分好了,娘和妇女们捆绑紧,装进麻袋,贴上北街妇联会的标签,用小毛驴拉上送到县妇联,集中运往前线。

九岁,我上台跳当地的小花戏,是村里主要成员。女儿能选上跳花戏,家里人都非常高兴。正月,住在村公所排练,管吃管住。爹怕我吃不好,每晚给我送娘做的饭,从不间断。

正月十五演出最重要。从西关到东关,很长一条街,爹怕我累了,演一场背一程。直到深夜演完背我回家。这时,我在爹背上睡着了……

▉农家四合院

奶娘家四合院北房是正房,很大。我和爹娘、妹妹们住西侧暖阁里,东侧间壁着的小屋里住着爷爷、奶奶。东房住着姑姑。巍峨的街门两边有两座南房,一间放杂物,一间来往的亲戚们住。





█ 20世纪90年代的赵家小院

西房南边的简易小房子里,住着“小毛驴”。它可是我们家的“解放牌大卡车”!从惊蛰送粪、耕地,直到寒冬腊月拉磨磨面,一年四季忙个不停。我记得是进到腊月,小毛炉要把冬天吃的粗细玉米面、豆面磨出来。直等到过大年了,它才有时间“休息”。

小毛驴爱吃黑豆,爷爷说:“毛驴吃黑豆好比人吃肉一样,黑豆吃了它就有劲了,干起活来快得很。”给小毛驴喂黑豆我可高兴了,奶娘把黑豆煮得半生不熟的,温温的,不冷不热。放在小盒子里。我赶快端给小毛驴吃,小毛驴闻见豆香味,高兴地蹦起来,嘴里在不停地吃,吃一会抬起头来看着我不停地点头。好像说:“谢谢你了,真香呀。”我说:“小毛驴吃了肉可要好好拉磨呀,不许偷懒。”小毛驴直点头,小毛驴真“乖”。

北房东边有个很大的简易小房子,那是“鸡住的房子”。我家喂养了十多只鸡,有公鸡有母鸡。每天能收四五个鸡蛋,我最爱从鸡窝里拿鸡蛋,母鸡刚下的蛋是热乎乎的,贴在小脸蛋上擦来擦去,脸蛋热乎乎的,即保护皮肤又好玩。这一群鸡可是我们家的“活期存款”。每次收鸡蛋都舍不得吃,小孩子们也不给吃,柜子上放着一个大篮子。等鸡蛋放满后,我爹拿到集市上卖一半,另一半,换成咸盐、黑酱、肥肠、香肠、茶叶……

平时家里生活日常用品都从“活期存款”里支出。

南房东边有个简易棚子,那是“猪住的房子”。猪可是我们家的“定期存款”。从买猪仔到养成八九十斤重的肥猪不容易,尤其在冬天,山里很冷,猪食还得煮热才能喂。等到猪长到八九十斤重,我爹用板车拉到集市上去卖,我家喂的猪质量好。猪的皮肤黑又亮,又很光滑,可以卖好价钱。

卖猪的钱是我家“定期存款”。这钱,家里没有特大支出,是不能取出的。只有到了过年买布做新衣服,才能取出一部分。其余的不能动,留着“备战”。

农家小院装下我童年的春夏秋冬……

▉最害怕爷爷

爷爷50多岁,认字不多,性格倔强,爱喝烧酒,爱吃炒豆腐,还很“厉害”。他是一家之主,全家大事小事全听他的,而且每次都是对的。因为他治家有方,我家成了全村有名的好人家。爷爷教子有方,对晚辈们要求很严。他给我定的规矩可多了:不许说瞎话;不许偷东西;不许占别人便宜;不许和大人顶嘴;好好念书,多认字,学好珠算;放学后,不许在路上贪玩,早点回家……

爷爷是我们家的“财政部长”,不管花大钱还是小钱,开支都由他批准,从来不乱用一分钱。但是只要孙女上学用的钱,爷爷都不折不扣给我们,而且非常高兴。他笑眯眯地把钱放在我的书包里,并用课本把钱压住,怕我们在上学的路上丢失。

我六七岁时爷爷就教打算盘,背乘法口诀“三遍九”和“九遍九”一上一、二上二,三上三、四上四……九去一进一、一下五去四……

在打算盘过程中如果打错了,爷爷就从头来,打不对不许出去玩。当我一次也不错打对时,爷爷会笑眯眯地用手摸我的头,欣慰地说:“出去玩吧,不要跑远了。”我高兴的笑着走出爷爷那满屋子酒味、烟味的小黑屋。

我害怕爷爷,他平时说话很少,我们平时有点小错,他决不会饶恕。

▉爷爷打了我

小学三年级时,大约农历八月的一天。阴天,下着小雨。我和四个小伙伴没上学,一起到山上捡地钱,因为只有下小雨,地钱才能展开,黑黑的软软的,很好拣。

我们捡了很多很多,小包装得满满的。包儿里装不下,就塞衣服兜儿里。天渐渐黑了,我们有些害怕,赶快往家走。路上河水涨了,我们不敢过。幸好,下地干活回家的大人们过来,把我们一一背过了河。

过了河,赶紧往家跑。刚进大门,就看见爷爷两手背着,挺立地站着。

一看爷爷脸色不对,撒腿就往正屋跑,把地钱倒在框框里。这时,爷爷大步走过来,一脚把捡来的地钱踢到门外。顺手把我抓住,又打又踢又骂。我大声哭,奶奶、奶娘跑过来,也不敢劝说,我只听到奶奶对我说:“玉儿听话,下次再不逃学了!”

爷爷住了手,一句话没说回他屋里去了。

奶娘把我领到厨房吃晚饭。我气得没吃一口就回房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奶娘告诉我:“爷爷、奶奶前半夜没睡,坐在炕边看我。”奶奶告诉我:“你爷爷夜里一直抽烟不说话,不睡觉,打了你,他心里难过!”

我听了奶娘、奶奶的话,我心里也酸酸的。

时间不早了,再晚,上学就迟到了。我赶快洗脸,梳头,换上干净衣服,拿上书包去吃早饭。奶娘给我煮着许多南瓜山药蛋块的玉米面糊,还有奶奶亲自做的麻叶饼。奶娘给我端上一大碗让我快吃。我正要端碗,爷爷过来一手把碗抢走,我想:“爷爷难道不让吃饭了?”

我正要背书包上学,爷爷走过来,拉住我的手走进厨房里面一间小屋。一进小屋,一股香味扑面而来,真香啊!爷爷给我端来一小盒拌有香油和醋的白面片汤。爷爷说:“快吃,吃了快上学。”奶奶说:“你爷爷让我单给你做的,晚上打了你,他心里不好受。”

我端着白面片汤,眼泪流下来,因为左权气候寒冷,不种麦子,所以一年四季很少吃白面。这碗汤面里有爷爷深深的爱!吃完饭,我流着热热的眼泪背上书包上学去。爷爷还破例把我送去大门口。我回过头来说:“爷爷您回去吧,我以后一定好好念书,听您的话!”

▉疗伤有奇招

中午放学回来,爷爷不在。奶奶说:“爷爷去东关大姑家去了,大姑家的儿子病了。”

下午回家,一进门就看见爷爷坐在正房台阶上抽烟。我问:“爷爷您回来了?”爷爷说:“你大姑家小二肚子受凉了,没什么大事。”

这时,爷爷盯着看我走路。他对我说:“玉儿,你跑几步让我看看。”

我不知道为什么让我跑步,很不自然跑起来。因为爷爷踢了我的腿,跑起来还有些痛,两腿觉得沉重。爷爷没说什么,告诉我:“晚饭后,到我房里来!”

吃饭时,我告诉奶娘:“爷爷让我去他房间,我害怕。”

娘说:“不要怕,你又没逃学,珠算口诀背得那么熟,你爷爷不会打你的。但是不管爷爷说你什么不好,千万别和爷爷顶嘴。”

有娘的话,我心里有底了。晚饭后,爷爷说:“玉儿,到我屋里来一下。”

我忐忑地走进爷爷那有特殊味道的小屋。进门后,看见炕桌上放着一瓶白酒和一个小碗。爷爷说:“上炕,把裤腿挽上去,趴下。”

我按爷爷说的那样做了。奶奶说:“不行,得把裤子全脱了才能用上劲。”

奶奶的话吓我一跳。只看见,爷爷在炕桌上的碗里和泥巴,酒冒着蓝蓝的小火苗。我不知道爷爷怎么处置我,心里慌了,头上汗珠都吓出来了。却不敢问一句。

爷爷转过身来,把我的腿放平,用手抚摸着说:“腿走路有点痛吧?不要怕,爷爷给治治,明天就不痛了。”

哎呀!爷爷原来是要给我治腿疼,于是,我就不害怕了。

爷爷用右手抓上小碗里泥糊糊,从酒精火苗上热一下,在我腿上来回搓,一直搓的两腿热乎乎的。真舒服!

就这样,爷爷来回搓了好一阵子。我看到他头上渗出汗珠。我说:“爷爷您歇会吧,您出汗了。”爷爷说:“没事,只要你觉得腿热热的,明天就好了,就可以快快地跑步了。”

爷爷在我腿上盖了一条小被单,告诉奶奶:“等会,腿不觉得热了,再洗干净。”

好大一会之后,到达了爷爷预期的效果,奶奶就给我洗干净,换上裤子、袜子。当我站起来时,觉得全身轻松,两腿不那么重了,一跳三尺高。

爷爷拉住我的手说:“玉儿,你知道爷爷为什么打你?”

我回答:“因为我逃学了。”

爷爷说:“逃学不对,但是你不该去山上那么远的地方。那儿狼特别多,尤其是阴天下雨,狼找不到食物,就会出来吃人。你那么小,遇上狼你怎么办?狼把你叼跑了,爷爷哪里去找你?想上山玩,让你爹带上你,记住喽!”

我告爷爷说:“我再不独自上山上去了,我害怕狼叼我。”

▉奶奶的拌汤

爷爷是一家之主,奶奶就是二当家。她个子不高,眼睛大大的,小脚,走路慢,说话快而有力。她手巧,无论做针线活儿,还是干地里的活儿。

奶奶人缘好,爱帮助人,村里哪家娶媳妇、嫁闺女、做满月,都叫她去“指导”。她精明能干,村里人都尊敬她。我只要不上学,奶奶就带我去。我最高兴跟奶奶串门,走亲戚,因为去了就有好吃的。邻居们都喜欢我,他们都知道老赵家有个好看的闺女。

正月,奶奶到西河头老舅家走亲戚,每年都带我去。老舅喜欢我,每次都留我多住几天。临走时,老舅妈总给我一块小花布,让娘给我做小布衫。老舅妈说:“这孩子长得好看,穿什么样衣服都好看!每次赶会,我都给她买块小花布。我爱她穿小花衣服,看着可亲了。”我奶奶笑眯眯地说:“这孙女可是金不换呀!”

老舅用小毛驴把我们送回家,小毛驴身上还有老舅妈亲手绑上的一大捆葱。我问:“奶奶,咱家有葱,你怎么还要人家的葱啊?”奶奶说:“西河头葱香,做拌汤这葱撒上可有味了!”

奶奶把过年用的一点白面省下来,平时家里人一旦有个头疼脑热的,她便做一顿拌汤:几朵油花,几片葱丝,几粒花椒,再有搅碎的鸡蛋,撒点芫荽。便热呼呼地端上来,拌汤几乎成了病号独食。说来真巧,只要喝上奶奶做的香喷喷的拌汤,出一身汗,感冒很快就好了。虽说如今吃喝好了很多,但我总是怀念儿时奶奶做的拌汤……

▉大姑和二姑

大姑小时候得了怪病,因医疗条件差,病好了,不会说话了。但大姑心里什么都明白。

奶奶带我到大姑家,大姑一见我进门,跑过来抱着我“哇啦哇啦”又说又笑又比划,揪揪衣服,摸摸脸,摸摸头,手不停地往上抬。我不知道大姑说什么。奶奶告诉我:“你大姑说你长高了,越长越好看了!”

中午,大姑做了我爱吃的豆面条。调和是切得很细、炒得很脆的山药蛋丝,再加她家酿的有特殊香味的醋,加上几瓣蒜,吃起来真叫香。

一大碗面吃完,大姑高兴地又给我端来一碗。两碗面吃完,撑得快走不动了。大姑拍着我的肚子,比比划划笑个不停。奶奶说:“你大姑说,你吃饱了,她心里高兴……”

临走,大姑给我两根长长的红头绳,放在我头上比划;另外一小包颜色不同的小碎花布头,在我身上比来比去,意思是让我娘给我做件小布衫,穿起来好看。

大姑父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爱抽烟,能吃苦,还爱动脑筋。巧干加实干,年年收成好。他家粮食吃不完。养猪,养鸡,一年四季不缺零用钱。大姑父手巧,他修理的农具特别好用,于是经常帮邻居们修农具。

他上山找来做石笔的石头,回来锯成不粗不细不长不短的小石笔,让我们上学用。我和妹妹们上学用的石笔,都是大姑父给的“私人定制”。他把抽完烟的烟盒攒到二十个,订成小本子让我们写字。他日子精打细算,确实算个“能人”。

二姑上过高中,是我童年时的“老师”。我十岁,二姑教我唱歌。她教我的第一首歌是《渔光曲》:“云儿飘在天空,鱼儿浮在水上,早晨太阳里去撒网,迎面吹来大海风……”

二姑夫是最有学问的人,高个子,不胖不瘦,高鼻梁,戴眼镜,长得很帅。他教我认字,做游戏,猜谜语,唱歌,学画画……

我爹说,我出生12天奶娘家来时,还没有名字。满月后,二姑夫给我起名字叫“玉珍”,玉,洁白美丽,亭亭玉立;珍,珍品,珍宝,珍珠。家人都觉得好,大家盼望我长大后有好日子过……

▉娘的手最巧

娘心灵手巧。衣服破了,她有特制的“补丁”装饰出新花样。她缝上去的小补丁块,绣有各种各样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小兔子、小老虎,喜鹊登梅或点水蜻蜓……娘说,给你绣上小燕子,以后离开娘,别忘了每年春天飞回来看看娘……

个子长高了,裤子短了,娘会在裤腿下边接上一圈布,绣上长短不等、粗细有别的绿草图案,走起路来,裤子摆动,真好看!

书包也是娘缝的。各种不同花色的布块,以正方、长方、菱形、圆形缝在一起,绣上小动物,真是令人喜欢。

三年级的秋末劳动课,到地里摘豆子。回到学校,书包不见了。老师说:“天不早了,你先回家,明天再找吧!”我不敢回家,怕爹骂我。老师就送我回家。娘看见老师来了,特别紧张,赶紧摸我的头,以为我生病了。当她知道只是丢了书包,放心地说:“书包找不见就不用找了,不就是一个书包吗?再缝一个就行!”

晚上爹回来知道了书包事件,问娘:“为什么别的孩子书包不丢,只丢你孩子的书包?”娘说:“咱孩子胆小。”爹说:“不对,是你手巧。偷上你绣的书包,学你绣的花!”

两天后,娘把新书包做好了,一面绣了莲花托着的三条金黄色小鱼,娘说这叫“鱼闹莲”。另一面,绣的是河面上两只大蜻蜓……背着好看的书包走在上学路上。自信得很……

娘手巧,孩子们过生日,她就蒸十二个属相,个个捏得栩栩如生。老人做寿蒸寿桃,桃子像真的一样,恨不得啃上几口解解馋……

冬天的晚上,不管多么晚,最后一个进入梦乡的总是娘。在煤油灯下补衣服、纳鞋底,生怕我过年穿不上新棉鞋。娘手工纳鞋底做新鞋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鞋子上的一针一线记录了娘对我的爱。娘说:“养脚少生病,脚冷容易引起感冒。脚不冷,全身都暖和。”

过年,我和妹妹穿着新棉鞋,踩着喜悦,踩着温暖……

▉春夏有美味

寒冷的冬季过去了,春天来了。把穿了一冬的厚棉衣、棉裤、棉鞋、袖套统统去掉,换上小夹衣、夹裤、单鞋,身上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但奶奶逼着我穿棉背心,她说:“春天乍暖还寒,稍不留意就伤风感冒。应遵循‘春捂秋冻’。清明以后,就不用穿棉背心了……”

春天,吃小米捞饭。把煮好的米捞出后,喝剩下有米香味的汤,人不上“火”。春天,没有吃完的软柿子拌炒面,也是美味!

正房后的榆树,一到春天,榆钱结得满满的。爹把榆钱撸下来,娘用玉米面把绿绿的、圆圆的小榆钱拌在一起,笼上蒸一会,再用葱花蒜炒一下,松松软软的一股香味,太好吃了。

夏天,娘做清淡和带苦味的食物,尤其是苦荞面凉粉。她早早起床,把苦荞麦碾成面,煮成不稠不稀的面糊,盛到五六个小碗里,晾起来。中午,下地干活的人们和放学回家的小孩,进门就能吃上凉凉的、酸酸的、绿绿的、苦苦的凉粉,心里舒服极了。每当此刻,还没端起碗来,口水就流出来了。我三八两下,一碗凉粉就吃完了。凉粉到了嘴里,咬都不咬,就下了肚。娘看我的吃相,满脸幸福……

▉色香是秋冬

秋天,满院子丰收味道。小院子里左边放着“狼尾巴”谷子,北屋宽宽的台阶上摆着一层层的“金皇后”玉米、棱深色黄的南瓜,黄红相间的金瓜,绿色细长的葫芦。西屋台阶上一捆捆未脱粒的豆子。

屋檐下,一串串红辣椒像鞭炮。院中心小果子树上满是红红的果子。把小果摘下来切成片晒干,可以把冬天吃出酸味来。

东屋台阶上竖着许多高高的亚麻。我和妹妹把小麻籽搓下来,放入铁锅小火炒出香味,加少许盐水,炒干后吃,真香啊!嘴里香的能流出油来,很远就闻见一股油香味。

刚从地里刨出的带着泥土香味的山药蛋,有紫皮的。娘说:“炖菜,它炖出来绵绵的,和其它菜一起炖,很入味。”而白皮山药蛋,用来炒丝吃。山药蛋刚刨出来,要晾一下才入窖。不过,让太阳晒过了,就会发绿,一发绿,就有了毒素,不能食用了。

萝卜也挖出来了。黄色的又甜又脆,白色的又脆又辣。爷爷说:“常吃白萝卜,可通气消食,开胃祛痰,可节省不少看病的钱哩!”

萝卜“娇气”,容易糠心。深秋,拔了萝卜少晾几日就得放进土窖,随吃随取。

冬天非常冷,白天零下10度,夜晚就到了零下20度。屋子里不生大的火,晚饭前,爹把小木炭炉放好,把木炭砍成一截截,在炕上烧。木炭烧红不冒烟了,夹出来放炭盆里。全家围着坐在炕上取暖。娘在小油灯下搓麻绳,纳鞋底,奶奶和二姑坐在炕上掰玉米。我和妹妹围在小木炭炉,拿上粉条经火一烤,变成弯曲的小白花,放在嘴里吃着玩。

早上起来往窗外看,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下雪了。上学路上,人们拿铁锹和扫帚一边聊天一边清扫积雪。雪越下越大,树上,房子,路,全成了白色……

课后,同学们飞到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真开心。下学路上,伸出小手接住小雪花,看着它在手心里慢慢融化,一丝丝清凉却温暖着心,清洗着心。

雪纷纷落下,落在头上,落在脸上,落在手心……几只麻雀“喳喳”叫着,在雪地里寻找食物……

冬天到了,新年也不远了。寒假不上学,在家吃着各种零食,爆米花、冻豆子、冻柿子、酸枣面……童年在奶娘家的冬天真有味啊!

▉心总不会走

1950年,爸爸将我从太行老区接走,从此告别了奶娘家,到了河南省开封市。爹娘想我,我也想爹娘。暑假,爹接我回去小住。



█ 离开太行山后的一年,解玉珍(右一)回到山里,与父母妹妹们在北房檐底合影。

下了车,进了东关大门,连蹦带跳地沿着熟悉的小路往家跑。爹追着说:“慢点,别摔倒了!”我说:“爹,你不用担心,这条小路我闭着眼睛都不会摔跤!”

一进门就大喊:“娘,我回来了!”娘大步迎来,一下子把我抱在怀里……

娘瘦了……

1959年,我考上大学,去信告诉爹娘,二老很高兴。1964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兵器工业研究所工作。1965年9月8日,我把结婚的消息告诉二老。娘缝了件大红的、绣花的小红短袖衬衫寄给我,还写信说:“你有了孩子,娘去伺候你月子……”

生活中有许多要感谢的人,但最该感谢的依然是奶娘!永远不会忘记童年牵着娘的手,有多少日子娘陪我走在那回家的小路上。我永远难忘左权县仁寿巷15号,爹娘为了保我这个“奶孩”的小命,付出了太多艰辛。60多年来,多少个日日夜夜,女儿无时不刻在思念着爹娘,总想说些什么。但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今生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有幸做了大山的女儿,做了爹娘的女儿……”

跪谢,我的“太行娘亲”!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二

注释:

①草稿16000多字,刘红庆删节整理。

②作者曾多年在祁县207所工作,今定居太原。

③辽县,1942年9月易名左权县;仁寿巷后改名为北寺巷。

④本段文字为修订者根据外婆回忆所加。


    关注 太原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