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祭灶节,不仅仅是糖瓜

 

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晚上,民间有祭祀灶神的风俗,故称此日为“灶王节”。有的地区则称此节为小年、小...





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晚上,民间有祭祀灶神的风俗,故称此日为“灶王节”。有的地区则称此节为小年、小年夜或小除。祭灶的日子,一般说来,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日夜进行,而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四日夜举行。也有的地区较为特殊,如湖北宜昌府地区民间,在腊月二十二日祀社;广东的遂溪县民间,却在腊月二十五日送灶。



此习的来历,是由于古代民间认为此日灶王爷要上天去汇报人间的善恶事,因此人们要为他送行,请他吃好的,从而为人们隐恶扬善,上天言好事;然后,下地保平安。所以家家祀灶时,都有专门的祭品。这些祭品除羹汤灶饭外,还有糖瓜、糖饼以及为灶王爷所骑神马摆设的供品。而有的祭品,其用意颇深。如人们为防止灶王爷上天时说坏话,于是供祭糖饼,使之“胶牙”。更有甚者,一些地区民间竞用酒糟涂抹灶门,使灶王爷成“醉司命”,而不能胡言乱语。



对祭灶的风习,史籍多有载述。如北宋孟元老撰的《东京梦华录》卷十载:开封府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灶门,谓之“醉司命”。河北《元氏县志》云:腊月二十三日,以糖瓜祀灶,谓之“糊灶口”,祝福。《永平府志》曰:腊月二十三日,“暮设糖饼、果菜祀灶。俗以糖丸粘灶门,云毋得言家长短,以祈福庇。”广平府民间腊月二十三日,以糖剂饼、黍糕、枣、栗、胡桃、炒豆祀灶君时,还有以槽草秣灶君马,谓灶君翌日朝天去,白家间一岁事,各致祝辞的习尚。山西《吉县志》云:腊月二十三日晚,设饼、饧,杀鸡祀灶,名曰“胶牙饧”。《赵城县志》说,民间祀灶以糖,其目的在于“粘其口,使毋说是非”。另据浙江《云和县志》记载,该地区民间,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夜祀灶,物用粉团糖饼,谓灶神朝天宫言人过失,用糖牙,取胶牙之意。”祭灶时,也有的地区民间用酒糟涂抹在灶门上,如湖南醴陵即有此俗。而在陕西地区民间祀灶时,还有用雄鸡的风俗,说是送神归天。与此同时,民间还要为灶神饲马,常将草剁碎,和上豆子,放在旁边,或者放在屋顶。



古代一些地区,民间每年祭灶时,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在饮食文化活动方面,南宋临安府有吃“人口粥”的习尚;湖南的永州地区民间祭灶时,更有合家同食“口数粥”的风俗。据南宋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云:“二十五日,士、庶家煮赤豆粥祀食神,名曰人口粥,有猫、狗者,亦预焉。”《永州府志》也记载,此地每年祭灶时,民间家家“煮赤豆作糜,合家同食,虽远出未归者,亦分贮之,小儿与童婢皆与,名曰口数粥。”《清嘉录》认为,这样做是为了避瘟气,如果“杂豆渣食之,能免罪过”,由此足见其含义之深了。



每年祭灶也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如清代,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皇帝自于宫中祀灶以为常”。而乾隆一朝,“大内祀灶,在坤宁宫行之。室有正炕,设鼓板,后先上至,驾临,坐炕,自击鼓板,唱访贤一曲,唱毕,送神,乃还宫”。这种祭灶日,皇帝亲自击板唱吟《访贤曲》的特殊礼仪,至“嘉庆时始罢。”而对中国古代民间祀灶时的饮食文化活动,清代诗人孔尚任《祀灶歌》一诗有形象而概括地描述。他说:

风俗腊月甘三四,比户拜灶无老稚。

礼制五祀名不侔,惟灶官民通有事。

古者祭夏今祭冬,荧荧灯火设神位。

相传司命岁朝天,人间善恶注名字。

为福为祸司命权,今夕攀留劝一醉。

罗列笾豆割彘肩,饧糖尤为神所嗜。

马有刍豆仆有粮,临行金币加意馈。

家翁家众跪致辞:一年亵渎神休记,

少言过失多言功,归来广带苗与穗。

八口团栾共鼎餐,早晚粥香熏神鼻。

制犬不啮如厕人,官长不答通贿吏。

灶君灶君竟何言,饧已胶牙酒乱志。

予为东西南北人,感君年年随旅次。

孤客无聊夜未央,爱滋古礼近于戏。

发白尚留儿女肠,串厨历庖不肯睡。

一壶沽酒饯君行,一曲骊歌将鄙意。

神保降言尔奚求?予曰循例非敢婿。



祭灶最早是从山西晋南出现的,源于大夏的祭“火神”炎帝或祝融。周时演变为“五祀”之一、主管人间饮食的大神。《礼记》孔疏有“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至汉,道教兴起,又成了兼管人间寿夭福祸的司命神,司察人过禀报天帝,“随其轻重夺其纪算”(《太上感应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民间祈福避祸更是祭之不怠。由此祭灶千年流传、四方远播,民间演绎出了许多故事:有爱管家长里短的砌灶匠张氏,有被贬民间当了“东厨司命”的天上宿星,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男女避嫌说法,还有“管人住宅”的老母。祭灶之日也由月祀固定到腊月年祀,有“官三民四船家五”之说,山西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地是腊月二十四日,因近年关,又被称为小年。祭灶后家家除尘备食,迎接新年的到来。



█ 本张及以下两张由冯小敏拍摄

祭灶是需要美食的。山西民谚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糖瓜祭灶君,是让他嘴巴甜一点“上天言好事”,嘴巴粘一点“少言人是非”。现在的糖瓜太甜又硬,老幼绝不敢啃,称美食有些牵强。河津祭灶的芝麻糖是可以尝的,酥脆甜香。晋东南将炒熟玉米粒用麦芽糖粘起来,冻成大块,也算得上土制点心了。



民间是将鸡当作马来祭灶的,取意灶王爷骑马上天。过去祭灶人跪在灶君像前,怀抱公鸡,焚烧香表,念叨“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的话,然后斟酒叩头。上世纪50年代后,民间便将鸡宰杀煮熟,上供于灶君像前。民间既然都以鸡当马祭了,黄羊是绝少有的。虽然汉宣帝时,有叫阴子方者,家有黄羊祭灶,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后汉书·阴识传》),但百姓家无长物,此俗也就流传不广。山西也有以饺子为祭,此日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而山区多吃糕和荞面。



由于灶君兼了司命之神,过去再穷的人家也是要祭的,以图好运,于是出现了许多有趣的事。晋商巨贾大盛魁的创始人王相卿、史大学和张杰,民间相传最艰难的时候祭灶连一碗汤都没有,能拿出的美食只是一团和气:三根蒿枝作香炷后,就剩三碗凉水,三人却“我敬您”“您先喝”,谦恭有加。路人从陋室的窗外经过,感受到的是一家人过节的富有与祥和。也许正是这和气与苦节,三人后来创出了晋商史上宏大的商贸集团。

更多小年祭灶节的内容,请阅读今天同步发布的的:

山西人的祭灶节,腊月二十三里过小年

灶王爷个人档案里的性别疑云,真的是第三性?

别人小年祭灶王爷,山西有个村祭车,没错,汽车的车!


    关注 太原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