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第三十四章 道长

 

------第三十四章 道长------



沈淮回到谯县公府,径自去了书房,长随富贵已然迎了上来,恭敬道:“郎主,彭泽那边有信过来。”
听见姑姑来了信,沈淮眉头一扬,脚步都加快了几分,却不忘嘱咐道:“待会小九回来的时候,你或平安去问问,那两名女子究竟是魏王府的什么人。”他总觉得方才的事情太巧,卢乡侯的小儿子平日纵然跋扈,也没无礼到这份上啊!更何况,魏王一向低调隐忍,办事勤恳,何时学了赵王、韩王以及旁的权贵得做派,也打算上贡美女了?
平安、富贵二人记下这事,恭恭敬敬在门口候着,不消片刻,却闻书房内传来茶杯落地,烛台撞击的声音,不由心中一惊。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就见大门霍地打开,沈淮急急冲出去,边走边吩咐道:“快开库房!去请大夫!将那些保胎的,安胎的,对胎儿和刚出生的孩子有益的药材,全部拿出来!还有,高价去请大夫,稳婆,哪个愿意去一趟彭泽,我赏他五百贯!”
听见“保胎”和“彭泽”,平安、富贵心中一凛,自不敢有所怠慢。
沈淮又急又气,没想到姑姑沈曼竟会在这时候有孕,更没想到一来一去,两人的信竟是错过了。算算日子,沈曼的胎也就五个月不到,哪怕在长安被人精心照料着都未必稳妥,何况在流放之地呢?若是因自己的信,姑姑受了惊,动了气,甚至……自己,自己……自己怎么面对姑姑,怎么面对代王,怎么面对列祖列宗?
天大地大,沈曼最大,知晓沈曼出事,沈淮担忧都来不及,自无暇顾及其他。故平安特特来了一趟,告知沈淮,说小九已将那两位女子送到魏王府,并打听清楚,少女姓纪,乃是魏王府一个纪姓幕僚的亲戚,特来投奔。中年女子姓李,应当是幕僚娘子身边得力的妈妈时,沈淮胡乱点了点头,忙着清点药材,寻觅大夫,压根没将这事往心里去。
于氏知晓沈曼怀孕的事情后,脸色亦是惨白如纸,知晓自己这次闯下大祸——纵没有王妃的身份,沈曼之于沈淮,也似母似姊,几近相依为命。如今沈曼三十有五,膝下却只有一个女儿傍身,若流掉了一个男孩子……光想想那副场景,于氏的牙齿就不住打战,她成天求神拜佛,祈祷沈曼这一胎千万不要有事。
不得不说,人到了绝望却无力的时候,选择多有相似之处。于氏大字不识一个,秦恪博学多才,满腹诗书,面对沈曼越发不好的情状,除了求医问药外,便是将希望寄托于漫天神佛。
裴熙见此情景,觉得是个机会,便命人将孙道长给提了出来。
新官上任三把火,孙道长和陈三郎既是裴熙弄到大狱里去的,狱卒少不得好好“招待”一番。好在前任父母官刘宽胆小,对狱卒胥吏约束虽算不得严,却有一条禁令不可触犯,那便是——绝对不能弄出人命!
刘宽求四平八稳,对胥吏从不刁难,这些小吏们自然不会为了一两个钱就跑去触他的霉头,久而久之竟形成习惯。闹得十里八乡的人都知晓,入彭泽县大牢的人,纵一穷二白,浑身上下刮不出什么油水,也就是受一顿皮肉之苦,不会被****手给害了。
像孙道长这样仙风道骨的老者,狱卒本能地有点尊重,怕他扛不住刑罚,一命呜呼,除了选一间又黑又脏的牢房让他待着,以及进大牢第一天示威般地殴打外,竟没有再做什么。
饶是如此,二三十天的班房蹲下来,孙道长也脱了一层皮。
走出牢房的那一刻,这位老道士承受不住强烈的光线,下意识缩了缩头,眯起眼,任由蓬乱的头发挡住视线。
见他畏畏缩缩的样子,狱卒心中厌恶不已,碍于裴熙要见他,这才忍住给他一鞭子的冲动,粗声粗气地说:“给你一炷香的时间,进去好好梳洗,旁边有干净衣裳。”说罢,狱卒铜铃似眼睛一瞪,威胁道,“若在使君面前胡说八道,有你好瞧的!”
听见自个儿要去见裴熙,孙道长本能地有些发憷,却又怕受皮肉之苦。再说了,陈三郎还关在大狱中,没被放出来呢!他不过一介草民,惹恼了裴熙,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心中存着这些事,孙道长便只是匆匆打理一下蓬头垢面的自己,穿上粗布衣裳,刚推开门,便有人欠了欠身,礼貌道:“道长,这边请。”
孙道长天南海北都闯过,见这人容貌普通,气度却十分沉稳,衣着看似简单,实则不凡,还以为他是哪家郎君,心中惴惴,有意打探一二,却不敢开口没,就这样一路走到了偏厅,见此人喊裴熙郎君,侍立一旁,才知这人竟是裴熙的奴仆。
越是这样,孙道长越不敢做声。
裴熙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我问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然后呢?”
这是在……考校他?
孙道长心中忐忑,不敢胡作猜测,恭敬道:“三生万物。”
“天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裴熙见孙道长局促的模样,皱了皱眉,望向一旁的秦琬。秦琬想了想,问:“何谓三才即安?”
孙道长想到她坐在秦恪的身边,秦恪又是裴熙颇为尊敬的对象,暗暗揣度秦琬的身份,却不敢唐突怠慢半分,立刻答道:“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秦琬听了,没说什么,很快又出了一道题:“横津三寸灵所居,隐芝翳郁自相扶。”
孙道长捏了把汗,想了许久,方道:“中池内神服赤珠,丹锦云袍带虎符。”
听见这两人一问一答,裴熙挑了挑眉。
他虽知代王所学甚杂,涉猎极广,却没想到代王居然连《黄帝阴符经》和《黄庭经》都教给了女儿。这是觉得秦琬天赋太好,学什么都很快,不得不将之拿出来呢?还是代王本来就对道教有点意思,只是怕被圣人责怪,不敢表露呢?
秦琬看了看孙道长,又想了想,缓缓道:“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
孙道长不安地搓着双手,小心翼翼地看着秦琬,没想到这个长得漂漂亮亮的小姑娘这么厉害,对道门典籍知晓得比他还清楚。
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这句话真耳熟,在哪里听过呢?
裴熙不耐烦地皱了皱眉头,刚要说什么,看见秦琬静静盯着孙道长的目光,快到嘴边的话都吞了下去,也瞧着孙道长。
被他们两人这么一盯,孙道长额头不住沁出冷汗,他努力回忆着在道观的日子,冥思苦想,好半天才颤抖着说:“是非历脏法,内观……内观,内观那个,哦,对了,内观有所思。”
裴熙被孙道长气得笑了,还不等他出言讥讽,秦琬就露出担忧之色:“裴使君,这位老丈连周易参同契的章节和句子都会弄混,如何骗过阿耶和阿娘呢?”
被秦琬这么一说,孙道长的脸苦得能滴出水来。
这位小娘子真当经文是不要钱的不成?和尚念经,道士诵经,经书从哪来?名士所著,大儒翻译,道门真人、佛门领袖且写且修,终于成就一部部经典。但这些典籍,别人岂会白白给你?莫说佛道之争,就连不同的寺庙、道观之间,明争暗斗也少不了,敝帚自珍更是常事。若非他在道观中混了许久,每日竖着耳朵听那些牛鼻子做早课,偶尔偷得一两句就反复背诵,好容易将《道德经》《黄庭经》和《黄帝阴符经》给记熟了。这还全赖他所栖身的道观比较大,这三部典籍又流传已久的缘故。至于《周易参同契》,说得多半是外丹的炼制之术,无论谁得到了它,都会将之奉若至宝。收集材料,炼制金丹,将之作为进身之阶,献给达官贵人乃至帝王,谋取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谁又会轻易将之拿出来,给他一个籍籍无名的江湖道士看?
这些道理,秦琬不懂,裴熙却是懂的。但裴熙有意试探并敲打孙道长一二,闻言竟点了点头,赞同道:“大郎君博览群书,若是滥竽充数,死记硬背,压根瞒不过他。若让他察觉到咱们的用心,只怕不美。”
孙道长早就断定了这两人的出身非富即贵,他混惯了江湖,听见裴熙称秦恪为“大郎君”,对秦琬又颇为礼待,联想起一则传言,不由悚然而惊。
圣人流放自己的儿子,自不会昭告天下,皇子龙孙被我赶到哪里。故除了消息灵通的官员以及当地官员外,旁人对此事压根不知,刘宽和严氏谈话之时,也是屏退众人,否则砚香怎会不知秦恪的身份,只知他是犯了事的贵人?
若真是自己想的那位大郎君,三郎做的事情……孙道长一想到这里,如坠冰窟,情急之下,近乎绝望地低吼:“我虽不会周易参同契,但,但,但我会度人经!”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62403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三十五章 天神------

听见《度人经》三字,自负博学多才的裴熙来了兴趣,兴致勃勃地问道:“此经乃何人所撰?何门何派?申明何理?”
孙道长干笑两声,下意识地昂起了头,骄傲地说:“此经乃灵宝派仙师所著,申明大梵之理。”
裴熙何等博学之人,一听就知“灵宝”二字出于《太平经》,取“神灵宝贵”之意,神情便有些高深莫测:“若非道长亲口所说,我竟不知晓,阁下教派渊源,竟是来自于太平道。”
这么大一顶帽子扣下来,孙道长登时吓得面无人色。
道教之中,门派众多,教派林立,却泰半走世家路线,与玄学相映生辉,在高门大户极为流行。至于贫苦百姓,则多半信奉五斗米教和太平道。只不过呢,五斗米教正如它的别名“正一道”一般,重视醮仪,提倡礼度,而太平道……不客气地说,但凡涉及道门信徒的造反,十桩有八桩得算在太平道头上。
五斗米教的道士纵称不上地位崇高,好歹能登堂入室,太平道的传人却只能鬼鬼祟祟地隐匿于暗处,一旦暴露行踪,基本上就是全家全族被当成反贼关进大牢,运气好蹲一辈子,运气差脑袋落地,几乎没第三种下场。
经书无过,却因几代传人的行为,导致了如今截然不同的地位。
“使君明鉴,使君明鉴……”孙道长抖若筛糠,战战兢兢地说,“灵宝派之名,是小老儿编的,压根,压根没这个道派。”他为了招摇撞骗,少不得扯张虎皮做大旗,挑个好听的,意蕴悠长的名字,编出虚无缥缈的前辈来撑场面,怎知自己会被当成反贼?
秦琬敬佩地看着裴熙,默默握紧了小拳头。
使君果然比她懂得多多了,那什么太平道,阿耶就从没告诉过她。
秦琬对父亲的学问素来信服,自然不认为秦恪会不知晓什么《太平经》,那么只可能是他认为这玩意不适合女儿学,压根没有教导她的意思。
没关系,阿耶不教,裴使君肯定会教的呀!
短短几个月的相处,秦琬已摸出了裴熙的性子——这位少年得意的郎君,乃是一个至情至性,至纯至粹的人。因纯粹而偏激,因亲人的利用而愤世嫉俗,若你一心对他好,他便会觉得不自在,百倍还之。只可惜,拘泥于世俗眼光,觉得他太过惊世骇俗的人占了大多数,想从他身上谋取利益的人更不在少数,偏偏他又是极聪明的一个人,才一心一意往极端上走。
秦琬不图谋裴熙什么,顶多缠着他,让他给自己念些诗书,说说长安里发生的故事,讲讲古。
阿耶谈事情,素来都是往好的方面说,在阿耶眼里,人人都有苦衷,处处花团锦簇;偏偏在裴熙嘴里,人人鬼蜮心计,漫天凄风苦雨。
明明是同一个故事,在两个人的嘴里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阐述,多有意思啊。
知晓裴熙从不会做无用功,秦琬更是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孙道长,想听听他究竟能编出什么来。
孙道长混迹江湖,黑白两道都沾过,最动荡的时候也经历过,摸爬滚打五十年,全须全尾地回来,几分急智自然是有的。他被裴熙的大帽子一扣,知晓如今当真命悬一线,一搞不好就是沦为反贼的下场,口齿竟不复之前的颤抖,破天荒清晰起来,只听他缓缓道:“三界为欲界、****、无色界。欲界,言有****,交接隂阳,人民胎生。”
短短一句话,裴熙就听住了,他沉吟片刻,笑道:“这说法倒是与西域最近流行的大乘教义,略有些相似。”
孙道长心中一凛,越发不敢造次,继续说:“欲界有六天,初下二天,果报尚粗,犹以身高为欲,次二天以执手为欲。第五天以口说为欲,第六天以眼神为欲……云三十二天,位在四方,方有八天,合三十二天。又有所谓“三天罗其上,大罗之上,并皆空虚,有自然五霞,其色苍黄,号曰黄天,黄天之上,其色青苍,号曰苍天,苍天之上,其处玄空,积空成青,号曰青天。”
裴熙扬了扬眉,淡淡道:“挑重点说。”
孙道长揣摩不透裴熙的心思,见他不似厌烦,想了想,咬牙道:“尔时救苦大仙,在大罗天上。九炁紫微天宫。上白道君曰。集会三元。天地水官。三界四府众圣曹官。考较司同诸仙众讲说经法。救拔众生。放大光明。照见天下万国九州之地。江河湖海之内阎浮世界之中!”
秦琬倒抽了一口冷气,打量着这位慈眉善目,却因惧怕而略显得有些畏缩的老者,没想到他竟能出此石破天惊之语。裴熙深深地看了孙道长一眼,冷冷道:“紫宫淹没八百载,世人独尊至圣贤,你倒是胆大,一张嘴就捅破天。”
这句不伦不类,完全体现不出裴熙风采风流的词句,孙道长没听懂,秦琬却懂了。
上古之时,巫、医、史、祭不分家,人们讴歌着天神,将最好的蔬果、羔羊,乃至最美的女子都献给上苍。
正如人有三六九等一样,天神自然有本领高低之分,各氏族由于自身信仰,拥护的天神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公认的——无论哪个部族,无论联盟还是敌对,无论楚地还是秦地,都供奉着同一位至高神。
东皇,太一。
因象征东皇太一的星辰位于紫宫门外,偶尔也能以“紫宫”代称。
东皇太一地位尊崇千万载,只不过,伴随着皇朝的统一,各学术尤其是儒家学术的兴起,历代统治者都不约而同地削弱着诸神尤其是至高神的地位,抬高三皇五帝与至圣先师孔子的地位。久而久之,百姓不知天神,只知先圣。
佛教、祆教被正统排斥,除却他们来自异域之外,当真没有他们信奉真神的缘故?《黄庭经》《黄帝阴符经》能流传下来,难不成没有它们只传授修炼法门,未提多少天神,至少没将之抬得太高的缘故?如今孙道长口一张一闭,直接告诉人们,举头三尺有神明,是非对错都有神明来判断。如此一来,什么是天,什么是圣?难不成圣人的作为,还能由草民来评判,就因为“神明的存在”?
想到这里,秦琬急急地看着裴熙,后者却思忖片刻,缓缓道:“方才那一句话,你记在心里,与之相关的东西一一告诉我,我们好生弄个章程出来。至于前面的……还算能见得光,你想什么,有条有理复述出来就是。”
秦琬闻言,更加焦急:“裴使君——”
裴熙压根没理会秦琬,只是看着孙道长,淡淡一笑:“你很不甘心,对不对?”
“回使君,小……”
“不用在我面前玩故作谦虚那一套。”裴熙摆了摆手,凝视着孙道长。
他的目光不似之前刀锋般锐利,反倒像一汪清澈的泉水,平静,却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甚至深不见底的感觉。略眨眨眼,又怀疑是自己感觉错误。只听他缓缓道,“纵是情急之下,想说得这么有条有理也是难事,无论是灵宝派,还是度人经,你都盘算很久了吧?”
孙道长憋得通红,沉默许久,方涩然道:“不错!”
他虽是野路子出身,从未得到过一天正规的教育,但这些年自学下来,又糅杂各地道门精粹,甚至是百姓的祈求和愿望,将之一条条归纳,本来是为了糊弄人做准备。但久而久之,他却忽然觉得,自己……并不比那些人差。
他所欠缺得,不是经验,不是见识,更不是本事,只是斐然文采和偌大名声罢了。
裴熙沉默许久,忽道:“灵宝派的经文,我来写。”
“使君——”
“裴使君?”
“这事就这么定了。”裴熙对孙道长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意思,“你将你的想法默出来,这经文,我来写。”
一字一句,斩钉截铁。
孙道长被他的气势所摄,呆呆地说不出话来,木然地随着裴显离开,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心愿竟会在这么个地方,在这么一种情状下达成。
秦琬忍到孙道长走,便急急道:“裴使君,这……这……”她完全闹不明白,这种明摆着会得罪圣人的事情,裴熙为什么要参合。
裴熙好整以暇地看着她,竟扬起一丝微笑,秦琬气得直跺脚,憋了半天才泄气道:“为什么呀!”
“豫章郡最好的小儿大夫和稳婆都说,沈娘子这一胎必是男儿。”
秦琬下意识应了一句,神色也沉郁了起来:“他们还说,阿娘身子亏损得太过严重,心思郁结,没好好保养,弟弟就算生下来,也未必保得住。”
这事,裴熙连秦恪都瞒着,只让大夫沈曼这一胎凶险,一半一半,没说情况这么严重。但他素来不走寻常路,不告诉代王,却告诉年幼的秦琬,故秦琬抬起头,望着裴熙,不解道:“你不是说了么?孙道长本来就是要用的,只需要寻个契机将他放到阿耶身边,如今阿耶和阿娘需排解纷扰,寄希望于满天神佛,可……”可这和你的举动有什么关系呀!
裴熙踱至门口,遥望天边浮云,竟是出了神。
秦琬见他似有很多烦心事,也不打扰,就那样静静地等着。过了许久,裴熙才轻声说:“你等着吧!不出三年,你们必能回到长安!”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62403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古代言情小说 《女帝》

作者:微云疏影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女帝”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62403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