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修捷要报恩谈】第二十六拜

 

第二十六拜「一心觀禮,無量壽如來會上,座列上首,德為眾尊,華嚴經主,萬行莊嚴,化身金剛薩埵,永為密教初祖,不捨因地,遍收玄妙,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大願大行,普賢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第二十六拜

「一心觀禮,無量壽如來會上,座列上首,德為眾尊,華嚴經主,萬行莊嚴,化身金剛薩埵,永為密教初祖,不捨因地,遍收玄妙,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大願大行,普賢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下面是「一心观礼」,这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我们今天也有特殊的意义,他就是「金刚萨埵」,是密教的初祖,在我们这个世界;在毗卢遮那那儿也就等于观世音菩萨;在释迦牟尼佛(那儿)也是一样,这就是最「上首」的菩萨。所以在咱们《无量寿经》里头都是「德遵普贤」嘛。来的所有这些菩萨都「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啊,这些菩萨都尊重、都在修持。修持什么?修持普贤大士的德行啊。普贤大士最突出的就是后头这两句话,「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净空法师就因此而趋向净土宗。他本来讲唯识,讲什么什么,讲《华严经》讲到最后「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发十大愿王,十大愿王的导引的这个归宿,最后就是极乐世界了。「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这是「普贤行愿品」,也就是普贤菩萨的愿嘛。愿我临到命终的时候,我这个障碍消除。障碍,就是往生的障碍就消除了,不是「业力」都消除了。所以这一点大家要注意,一个字都有一个字的用处,「离经一字便同魔说」啊!现在有好多(人)他不大小心哪,你不能离开呀,那个背叛是更不行啊,一个字之差都不行啊,似是而非都不行啊!所以宁可少说两句。太喜欢说了(不好);不说也不好,我们所能知的、有把握的还是尽量(说)。

这个普贤菩萨是「无量寿如来会上,座列上首,德为众尊」。在佛说《无量寿经》的时候,普贤菩萨是上首,跟《华严经》一样,是第一位。座是最上,德也是众之尊哪。大家来的人都是「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嘛,所以德也在众中称尊哪。同是《华严经》的「经主」啊,所以《华严经》跟《无量寿经》是同等的经。「万行庄严」,万种功德,所以普贤(是)大行菩萨嘛。观世音是大悲,弥勒是大慈,普贤是大行,文殊是大智,地藏是大愿,这都是不同之处。他是「万行庄严」哪。他化身为什么呢?就是密教的最初的祖师「金刚萨埵」。「永为密教初祖」啊,将来这个世界,各种世界,各种劫,永远是密教的最初的祖啊。在咱们这个世界,「莲花生大士」,咱们在佛学辞典都找不出这个名字,甚难得闻哪!大家所知道的是龙树啊,所以「东密」,什么这个中国的记载都把密宗第一代称为龙树。

龙树菩萨是个很特殊的菩萨,佛教分十宗,他是八宗的祖师,这是最奇特的一位大菩萨。少年的时候,可以说是一个流氓。跑到皇宫去,他会隐身,和他一些邪友跑到皇宫去,结果弄得很多宫女大肚子。说这怎么回事?他们说就是好像睡梦中啊。有人说还是有真人来了,这个恐怕有邪术。到了晚上把宫门紧闭,派了多少力士拿刀砍哪,结果是都被杀了。就是龙树,他就藏在国王紧背后【一】,因为那个刀要离国王远一点,国王走哪儿他就在紧跟着,他不让(自己)出气儿。最后看看看,(又)数了好些人都死了,再也砍不着人了,差不多都杀光了,宫门开了,他才偷偷的跑出来。偷偷跑出来,哎呀,这「欲为苦本」哪!这回明白了,这个苦很苦啊,很惊险,差点没死!好朋友都杀掉了,是吧。这是由于什么?由于欲呀,欲是苦本哪。他出家,后来成了八宗的祖师。《华严》就是他从龙宫中取出来的,《楞严》也是他从龙宫中取出来的。净土宗的祖师,禅宗祖师中间接衣钵的,八宗都是祖师,律宗的祖师,这是极特殊的一位大菩萨。在佛涅盘后五、六百年的时候,这样儿一个大菩萨。

他在南印度,拿几个芥子打开了一个铁塔,进入铁塔,亲自见到金刚萨埵。所以这个书上的记载,密宗的来源就是这么来的,金刚萨埵把这个法授给龙树。日本人都是恭敬龙树,但不知道这个(莲花生大士)。东密、唐密都是龙树。龙树和莲花生大士互为始祖,莲花生大士是从阿难那儿得的法【二】,他早,比龙树早,他是从阿难那儿得到。释迦牟尼佛预先教给阿难,你给莲花生大士。这两个人有交流,所以这就是(他们)都是大德,没有妒嫉障碍。这些法我从金刚萨埵那儿得的,他可以给莲花生;莲花生是从阿难那儿得到的,可以给龙树。所以从这儿就证明他是密教初祖嚒,金刚萨埵嘛。而且现在所谓是「金刚阿阇黎」就是代表金刚萨埵。这是普贤的一个特殊之处,金刚萨埵就是他的化身,他不但是显教「德为众尊」,在密教也是「永为教主」啊。

他「不舍因地」,他虽然是已经(有)这样殊胜的成就,他还不舍因地,还示现为菩萨呀。他虽然还是现身为因地,但是他一切「玄妙」。「玄妙」啊,《华严经》十玄,最深密的东西呀;最妙的法呀,《妙法莲华经》。《华严经》是十玄门,《妙法莲华经》称为妙法,都是「玄妙」嘛,他都收了,都融会了。融会了最后在《华严经》后头,普贤菩萨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品是在八十一卷《华严经》的最后一卷。怎么出来一个八十一卷呢?最初翻译的《华严经》,晋朝就翻译过,是六十卷,称为《六十华严》。唐朝国家又组织翻译,很多大德,清凉国师什么都参加,这次翻译的是八十卷,称为《八十华严》。这个刚翻好,又进来一种《华严》,《四十华严》。再翻译,这是第三个翻译,《四十华严》。《四十华严》没有单行本,只是《大藏经》里有《四十华严》,现在可能是香港、台湾能印了,过去是没有的。到这个里头最后一品呢,三次都有翻译,《六十》、《八十》、《四十》基本上广略略有不同;有一品,最后一品是《八十华严》所没有的,就是「普贤行愿品」。这已经翻好了《八十华严》怎么办呢?就把《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品搬进来,作为《八十华严》的末一卷,所以成为八十一卷。这个是到中国,在三种《华严经》中,它是最后来的,是《四十华严经》的最后,因为前头都没有来呀,这个就把它补进去。所以这个「普贤行愿品」现在是列为净土五经之一呀,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偈子在那儿。

就是等到你临死的时候儿,诸根败坏,你一切一切都不能跟着你了,一切都没有作用了。到了这个时候儿,你的「愿王」不离开你呀。所以发大愿很重要啊,而得往生啊。你只要念,到临终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面见彼佛无(量寿),往生安乐剎,那就是一切都不退了,永远不退了,决定就等着成功了。

「大愿大行普贤菩萨」,所以「十大愿王」是大愿哪,他「万行庄严」,所以「大行」啊。他是以「实际」在救度众生,弘扬正法,现这种菩萨身哪,以行为主,所以称为「大行普贤菩萨」。底下是文殊。

注:

【一】紧背后:指紧挨着背后;北方方言。念公讲到这里时,还用身体做了一个动作,扭转头看了一下背后,表示龙树当时站的位置就是在紧挨着国王背后的地方。

【二】《大阿阇黎莲华生传记——生世法源•摩尼宝鬘》中云:较诸一切刹土尤为殊胜之西方极乐净土中,佛陀名为无量光。彼佛世尊,于化身释迦牟尼佛刹土中,即娑婆世界南瞻部洲之邬金国及印度国,尤其是雪域吐蕃诸国土,乃圣观世音所调化故,为饶益有情,而化现为化身莲花生。藏传佛教的始祖莲华生大士(亦称莲师)是宁玛派创教祖师。大士本身是化身,以阿弥陀佛为法身,观世音菩萨为报身,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身口意的三密应化身。由阿弥陀佛放光在西印度达那郭啸湖中莲花上化生,现八岁童子相。莲师的出世,释迦牟尼佛早有授记。由当地国王因渣菩提带回王宫立为王子。后金刚萨埵现身告曰:「汝乃教主,实非政王。」就逊位修行。先师从阿难尊者,受修释迦牟尼佛预嘱传付之法,尽得显密经轨,究竟法义。后虚心修行,历事诸师,所得法悉皆本尊现前得成就。

往期回顾:

1,【净修捷要报恩谈】净空老法师  序

2,【净修捷要报恩谈】夏莲居老居士  序

3,【净修捷要报恩谈】净修捷要(净空老法师领拜)

4,【净修捷要报恩谈】序文

5,【净修捷要报恩谈】第一拜

6,【净修捷要报恩谈】第二拜

7,【净修捷要报恩谈】第三拜

8,【净修捷要报恩谈】第四拜

9,【净修捷要报恩谈】第五拜

10,【净修捷要报恩谈】第六拜

11,【净修捷要报恩谈】第七拜

12,【净修捷要报恩谈】第八拜

13,【净修捷要报恩谈】第九拜

14,【净修捷要报恩谈】第十拜

15,【净修捷要报恩谈】第十一拜

16,【净修捷要报恩谈】第十二拜

17,【净修捷要报恩谈】第十三拜

18,【净修捷要报恩谈】第十四拜

19,【净修捷要报恩谈】第十五拜

20,【净修捷要报恩谈】第十六拜

21,【净修捷要报恩谈】第十七拜

22,【净修捷要报恩谈】第十八拜

23,【净修捷要报恩谈】第十九拜

24,【净修捷要报恩谈】第二十拜

25,【净修捷要报恩谈】第二十一拜

26,【净修捷要报恩谈】第二十二拜

27,【净修捷要报恩谈】第二十三拜

28,【净修捷要报恩谈】第二十四拜

29,【净修捷要报恩谈】第二十五拜


    关注 誉道的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