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还会回来吗?这仍然是个问题

 

这个奥地利小个子男人的肉身应该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他和他背后的纳粹帝国梦,仿佛从未走远,有时候近得令人心悸。...



希特勒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幽灵,从1945年4月30日他在柏林总理府地下掩体自裁之后,70年过去了,有关他还会不会回来的话题就从来没有停歇过。

这个奥地利小个子男人的肉身应该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他和他背后的纳粹帝国梦,仿佛从未走远,有时候近得令人心悸。

与希特勒的幽灵正面交战
七个关键词破解狂人一生
1

《解读希特勒》

作者:[德]塞巴斯蒂安
·
哈夫纳

译者:景德祥

译林出版社




希特勒一生的分界线,不是横向的,而是纵向的。不能说1919年以前是软弱与失败,1920年以后则是力量与成就;而应该说前后都一样,一方面是非常激烈的政治生活与经历,另一方面是非常贫乏的个人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古怪浪漫艺术家,就像一个头等政治家那样融入了当时的政治生活,而后来的领袖与总理的个人生活,仍是一个成名艺术家的个人生活。此人一生的决定性标志就是其单调性。

《解读希特勒》kindle版现已上架,
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亚马逊页面
关于纳粹德国史最全面的基础读本
2

《纳粹德国》

作者: [美] 克劳斯·费舍尔

译者: 佘江涛

译林出版社

希特勒是纳粹德国,同时,纳粹德国是希特勒。

这意味着希特勒的个性、领导风格及意识形态的信仰,塑造了政府的性质和第三帝国的生活。希特勒相信人治而不是法治,实际上,这意味着决策是在个人许可或者希望中,而不是通过行政程序或正式的法律产生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新体制的精神体现在希特勒的言论中,在这些年里以不同的形式加以重复,这就是在德国只能有一个人的意志,这就是他自己的意志,其余的人必须对它完全服从。

沃格林“希特勒与德国人”系列讲座讲稿
3

《希特勒与德国人》

作者: [美] 埃里克·沃格林

译者: 张新樟

上海三联书店

沃格林于1964年在慕尼黑大学举办了影响深远的“希特勒与德国人”系列讲座,这是当时慕尼黑大学人文学院最引人注目的课程。

沃格林的这个系列讲座不是要研究希特勒,不是要研究纳粹那段历史,也不是要研究国家社会主义,他研究的是像希特勒这样的人如何能够在德国获得统治权。
“当最穷的人成为德国最忠实的子民,
它就会变得无比强大。”
4

《希特勒的民族帝国》

作者:[德] 格茨·阿利

译者:刘青文

译林出版社


纳粹首脑并没有将德国人的大多数变成狂信者或被说服的嗜权成性的人,而是更多地使他们成了受惠人。很多人都产生了一种进入到堆满黄金的墓穴中的感觉,感觉好像在不久的未来就能看到钞票满地一样。当国家在总体上变成了一部侵略机器的时候,普通老百姓就变成了受益者和被动的受贿者,士兵就成了武装着的运送黄油的司机。

美国驻德大使在纳粹德国的生活实录
5

《野兽花园》

作者: [美]埃里克·拉尔森

译者: 李霄垅 孙婵

译林出版社

玛莎悠然起身,走向希特勒。希特勒礼貌地亲吻了那一双香手,而后轻声问候了一下。

正是借了这一吻,我们的公主才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伟大的总理,欣赏他“瘦削的脸庞、深凹的眼袋和性感的双唇”。就在那一刻,希特勒唇上那一抹胡须“不再像照片中那般盛气凌人”。可爱的玛莎完全被面前的这一双眼睛所吸引了。这是一双让人过目不忘的眼睛,“灰蓝色的晶体发出的目光炯炯有神,透着某种坚定的神情,令人不自觉地深陷其中”。

You are what you read.
6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

作者: [美]提摩西·赖贝克

译者: 孙韬

金城出版社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一书作者通过潜心研究希特勒在藏书中写下的大量批注,认真分析他在各时期发表的言论与他所读之书的内在联系,生动描述了他从年轻下士到成为疯狂刽子手的思想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希特勒在其一生之中收藏了哪些书,这些书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甚至怎样改变了他的人生。
比毒气更容易弥散的武器,是语言。
7

《第三帝国的语言》

作者: 维克多·克莱普勒

译者: 印芝虹

三辉图书
“言语有如微小剂量的砷,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生作用。”犹太人、语文学者克莱普勒在可怖的生存环境中、在德累斯顿的犹太人居所里记下了他的观察——第三帝国时期,语言是如何走向堕落的。作为一部诞生于恐怖年代的经历之书,本书以骇人而真实的方式呈现出纳粹统治残忍的日常性。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
8

《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

作者: [德] 弗兰克·巴约尔

译者: 陆大鹏

译林出版社



公家和私人的财政被危险地掺和在一起,是第三帝国的基金经济中是典型形象,也与希特勒的自我认识吻合——他的公私生活就是不分的。希特勒的所谓私人收入,比如他的稿酬,其实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赞助和推广。购买《我的奋斗》是一种义务,比如户籍登记处必须向新婚夫妻提供这本书。

希特勒的最后一个生日是怎么过的?
9

《第三帝国的最后十四天》

作者: [德] 约阿希姆·费斯特

译者: 陈晓春

新星出版社

 生日庆典移到了新总理府内陈设华丽的大房间里,由于处处是被炸的痕迹,画也撤下了,家具也搬走了,它们显得是那么凄凉和寒酸。可这么多穿着军服的高官聚集在一起,至少是再一次找回了久违了的对往日的辉煌和盛装的感觉,尽管此起彼伏鸣叫着的警报声使本来就沮丧的气氛更为压抑。说了几句话后,希特勒从这群人走到那群人那儿,脸色凝重,有时几乎是拒绝着人们的祝贺,一会儿发誓,一会儿为大家打气。

从俾斯麦通往希特勒之路
即是德意志国败亡的历史
10

《从俾斯麦到希特勒》

作者:[德]塞巴斯蒂安•哈夫纳

译者:周全

译林出版社


德国大众在那些年头究竟于多大程度内真心拥护了希特勒,这是一个找不出答案的问题。希特勒从未在自由选举中获得过半数的选票,至于他在1933年11月、1936年初和1938年初,于历次阶段性举行的公民投票和国会选举中所获得的99%支持率,完全不具有任何意义。因为那时已缺乏真正的选择:人们必须前往“投票”,以免引起注意。人们必须投下自己的选票,至于他们是打圈还是打叉,已经无关宏旨。



按照哈夫纳的说法,希特勒从来没有寻求过一个职业。当国家总理时,他的工作态度十分随机,不向任何人负责,当军队最高统帅时,一日两次的军事会议则让他头疼。

如果,希特勒真的回来了,最适合他的角色会是什么呢?
影片《希特勒回来了》截图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kindle版《解读希特勒》
这么引人深思的书,果然要留在假期读!
本期编辑:Aisha


    关注 译林出版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