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关于翻译

 

好久没有更新了……感各位不取关之恩,发一篇短文(真的很短),热热身~...



这个题目本来是要严肃且洋洋洒洒得大写一篇,然而,好久没更新已经忘了之前的切入点是什么……索性发一篇小品文,仅拿村上春树的书来说说我自己对翻译的偏好。

村上春树的新书《騎士団長殺し》(暂无正式中文书名)出版了,车轱辘话题“谁翻译的好”又该火了。不懂原作语言仅仅比较不同翻译版本就怼翻译者的水平的现象,不知道为什么似乎只出现在村上春树的书上。我完全不理解不懂日语的人对各中译本/英译本是如何能够评价其好坏的。能评价的难道不是单纯的自己喜欢哪个版本么?无他,只因为“好坏”是客观(尽管不绝对)标准,而“喜恶”是主观感受。

常见的一个观点是,林少华自行演绎太多,而施小炜翻译得则过于刻板。另外一种言论,是出于对中译本的不满意(姑且不论是自己真的不满意,还是看到许多人不满意的言论进而自己也变得不满意了),而转去读且推荐英译本。有趣的是(也可以说可笑的是),村上春树的上一本书《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提到两个英译本翻译者,恰巧其风格和中国大陆的两位译者一样(而且出现的顺序也一样)。村上春树在他的书里委婉表示了他更喜欢第二个译者的风格。

翻译本身难不难,很不好说。得看翻译的内容以及翻译的要求是什么。但总的说,文学类书籍很不容易翻。姑且不追求“信达雅”这三个层面,单单是“信”,就有很多“信”得翻法,然而落在纸面上只能是一种——而不代表译者有且只有一种翻法。如果再加上“达”和“雅”的要求,翻译并不仅仅是翻译,而是重写。

在读重写而成的文字中,读故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读感觉。村上春树的中英译本我读过。根据我的喜好和对文字的感觉,我更推荐中译本。语言和文化相连,中日文化的纽带感无论怎么说也是要比美(英)日文化的纽带感强。

至于台版村上春树的书,一直是由赖明珠翻译的(所以也不会被人比来比去)。中译本里,泛泛的说这三个译者(之所以“泛泛的说”,是因为大陆版《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是由七人联译,一人一章——真是见了鬼了),我最喜欢的是赖明珠。不过作为一名北京的读者,她的书里还是有一点每次看到都让我瞬间出戏:骂人的时候说“干”而不是“靠”……

预告
  1. 问答 | 如何处理同事经常打断自己说话的情况
  2. 心得 | 学术型演讲结束后要做什么
  3. 影评 | 四重奏vs爱乐之城
  4. 食物 | 意大利的咖啡
  5. 食物 | 意大利的西红柿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关注 uean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