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历史研究】精英竞争与长期财政能力发展

 

近年来,自从国家主义学派将“国家”看作政治行为主体,进而将其纳入社会科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之后,社会学、政治学与经济学学界围绕国家自主性、国家能力等概念做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其中,国家能力这一概念尤其受到学者关注。...

本文为“量化历史研究”第160 篇推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年来,自从国家主义学派将“国家”看作政治行为主体,进而将其纳入社会科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之后,社会学、政治学与经济学学界围绕国家自主性、国家能力等概念做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其中,国家能力这一概念尤其受到学者关注。我们可以把国家能力定义为国家实现其目标与政策的能力,基于此,一个国家政策结果的差异、以及经济绩效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就受国家能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国家能力由两个重要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国家汲取资源的能力,也即财政能力,因为一国财政汲取能力越高,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国家实现其政策目标的能力也越强;另一部分是官僚体制的发育程度,一个高效且廉洁的行政队伍对于国家实现其政策目标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强大的财政能力与官僚体制发育程度,与实现国家政策目标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目前大部分文献在讨论国家能力时所忽视的,这一弊病在经济学中尤甚),但是从宏观历史进程的角度来观察,一国的财政能力与官僚体制的发育程度仍然是影响国家长期发展绩效的重要原因。基于西欧的历史经验,学界普遍认为国家能力起源于国家间面临的国际竞争,尤其是军事竞争,以及为军事竞争而做的后勤准备。反复而激烈的军事竞争要求国家保持强有力的资源动员能力,这迫使封建体制下的欧洲诸国开始了富国强兵的改革,包括扩大税基、提高税率、推动官僚制的发展等措施。而在这一过程中,掌握金融资源与税收资源的商人群体与中产阶级,开始与封建君主进行讨价还价式的政治博弈,这酝酿了西欧的宪政框架与民主传统。这一观点最早由德国学者奥托·林茨(Otto Linz)提出,后经著名社会学家查尔斯 蒂利(Charles Tilly)发扬光大,成为研究国家形成与国家能力的基础理论框架,后续研究方兴未艾,有兴趣的读者可检索本公众号相关推文。

而本次推文将介绍的是P Beramendi, M Dincecco, M Rogers三位学者的一篇最新工作论文“Intra-Elite Competition and Long-Run Fiscal Development”。该论文提出国家能力的另一种形成机制:国家内部的精英竞争。在文章中,作者指出以往研究国家形成的文献往往强调国家间竞争对一国财政能力的影响,然而忽视了国家财政能力形成的另一种起源,即国内精英竞争。

作者认为由于国家财政能力不仅对于战争来说必不可少,对于国家工业发展来说也是不可或缺。因为丰富的财政资源使得国家有能力投资于有利于工业发展的公共物品,比如公路、桥梁等,而这些公共物品将促进工业与贸易的发展。但是,这种公共物品的投资具有强烈的分配效应,也就是说,这些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公共物品倾向于促进资本主义精英的利益,而将损失没受到直接优惠却要承担沉重赋税的农业精英的利益。因此,我们可以预期资本主义精英将更有意愿支持国家投资财政能力,相反,农业精英将抵制国家施加更重的税收来投资公共物品。那么,一国的财政能力发展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资本主义精英与农业精英之间竞争的结果。作者认为这一结果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能解释国家间财政能力发展的差异。为了检验上述逻辑,作者构建了30多个国家1870-2010年间的财政发展水平数据库。其中,作者利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一国财政发展水平:第一,总税收占GDP的比重;第二,直接税占总税收的比例。为了衡量资本主义精英与农业精英之间的竞争,作者利用行政人员的招募程序(executive recruitment)来刻画这一竞争程度。由于对于税收与公共物品提供来说,承担政策执行的行政人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对于税收政策的竞争必然也会反映在行政人员招募上。

基于这一思路,作者通过政体数据(Polity IV Project)这一经常被用到的数据库,构建了行政招募指标。这一指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行政招募的规制(regulation);第二,职位的竞争程度(competitiveness);第三,职位的公开性(openness)。通过将这三个指标加总,作者构造出行政招募指数。

此外,作者还基于其他学者的研究,利用其他替代指标来衡量政治竞争,以检验该指标的稳健型,如Miller(2015)构造的政治竞争指数,以及非农部门就业等指标。在控制了战争(interstate warfare)、政府的执政党构成(partisan control of government)、人均收入(per capita income),以及国家固定效应与时间效应后,作者发现精英竞争与国家财政发展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随后,作者还做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如替换了其他衡量精英竞争的指标、选取不同时段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r-Style Causality Tests)等方式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该文章虽然在核心变量度量与实证研究的严谨性上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但是从理论上提出了研究国家财政能力的新思路,值得对这一主题感兴趣的学者近一步思考其后来的逻辑基础与历史动态性。



文章来源:Pablo Beramendi, Mark Dincecco, Melissa Rogers, 2016, Intra-Elite Competition and Long-Run Fiscal Development, working paper.

原文链接: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量化历史研究”公众号由陈志武(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和龙登高(清华大学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及其团队负责。以严肃而又不失活泼的方式,向广大学界和业界朋友,定期推送有关七大洲五大洋的量化历史研究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本账户同时作为“量化历史讲习班”信息交流平台,向大家及时发送讲习班的最新信息和进展。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搜寻公众号:QuantitativeHistory,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关注订阅号的同时,我们也诚邀八方学人发送电邮建言献策。“量化历史研究”旨在凝聚一批对历史研究有激情、有热情的朋友,共同推动以量化的方法研究经济史,金融史、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各类历史题材,分享观点,共享资料。我们的邮箱:lianghualishi@sina.com。期待您的声音!

轮值主编:黄英伟          责任编辑:彭雪梅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文原文


    关注 量化历史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