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成就孩子一生》:第1章 前言

 

------第1章 前言------



我始终相信,让人疲惫不堪,而又难以阔步远行的不是横亘在面前的高山峻岭,而是掉进自己鞋子里的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

在我们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随时倒出那粒沙子。

在生活中,能够击垮我们的,不是巨大的挑战,而是一些小事,一些细枝末节。而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小细节,无休止地消耗着我们的精力,阻碍了我们成功。

父母教育孩子也不例外。

家庭教育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最有效的家庭教育往往最注重细节。

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串联起来就成了习惯。正是这些细小的习惯构成了一个人的素质底蕴。习惯,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因此,我们说,细节的养成,决定了教育孩子的成败。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习惯改变人生。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4.75吨重的“东方1号”航天飞船进入太空邀游了89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为什么能够从40多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

苏联宇宙飞船计划登陆月球之前,培训了40多个宇航员,但只打算选择其中的一个。在确定人选前的一个星期,这些准宇航员首次登上宇宙飞船参观熟悉环境。就是这一次参观,确定了最终人选,他就是加加林。航天飞船的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小的举动,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既懂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加加林通过一个不经意的细节,表现了他珍爱他人劳动成果的修养和素质,也使他成为人类遨游太空的第一人。

展示自己的完美很难,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很完美;但毁坏自己的形象很容易,只要一个细节没有注意到,就会给你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有这样一个例子:北京某外资企业招工,报酬丰厚,要求严格。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就要如愿以偿了。最后一关是总经理面试。在到了面试时间时,总经理突然说:“我有点急事,请等我10分钟。”总经理走后,这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围住了总经理的大办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看来信,没有一个人闲着。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宣布说:“面试已经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年轻人惊惑不已:“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期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本公司不能录取随便翻阅领导的办公文件的人。”年轻人全傻了。

有家幼儿园招聘园长,在众多的应聘者中只有一个人顺利过关,其原因也是因为一个细节——大家在上楼梯时,只有她为站在那里的一个小男孩儿擦了擦鼻涕。而这个被大家忽略了的小男孩儿,乃是招聘者提前安排好的。

幼教工作者理应充满爱心,理应真诚地热爱孩子,而那位有幸被录用的女士也正是通过主动为孩子擦鼻涕的细节体现了她的神圣的爱心。

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深层次的素质。加加林脱鞋子的举动,体现了他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而未经允许即翻看总经理文件的年轻人,甚至缺乏基本的礼貌;一个充满爱心的给孩子擦鼻涕的细节,展示着内在的美。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孕育着成功的必然。细节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浪花显示了大海的美丽,但必须依托于大海才能存在一样。

在企业界的运行规则里,有一句较为经典的话叫“细节决定成败”。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这同样适合于培养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对未成年人讲大道理不能说没有作用,而更为重要的从根本上触动孩子思想的神经,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小细节抓起,把小事做细。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一个人的命运就取决于某个不为人知的细节。”西班牙思想家巴尔塔沙·格拉西安也说:“完成一幅完美的画卷很难,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完美;但只要一个细节没有画好,整幅画卷就会功亏一篑。人生在世也是如此,有时一个细节就会改变你的命运。”

我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日本打工的泰国学生,同其他留学生一样,利用业余时间为日本餐馆洗盘子,以赚取学费。日本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清水洗七遍。由于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名留学生一天累下来,也挣不了多少工钱。于是他计上心头,以后洗盘子时便少洗一两遍。果然,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他也因此受到老板的器重,工钱自然也迅速增加。一位洗盘子赚学费的日本学生便向他请教技巧。他毫不避讳,说:“你看,洗了七遍的盘子和洗了五遍的有什么区别吗?少洗两次嘛。”日本学生诺诺连声,却与他渐渐疏远了。日本人看人,有两个预先推定:一个,你是无罪的;另一个,你是诚实的。所以,餐馆老板只是偶尔抽查盘子清洗的情况。在一次抽查中,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盘子清洗程度不够,并责问这名留学生时,他振振有词:“洗五遍和洗七遍不是一样保持了盘子的清洁吗?”老板只是淡淡地说:“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请你离开。”为了生计,他又到另一家餐馆应聘洗盘子。那位老板打量了他半天才说:“你就是那位只洗五遍盘子的留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他照样碰壁。不仅如此,他的房东不久也要求他退房,因为他的“名声”对其他住户(多是留学生)的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他就读的学校也专门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转到其他学校去,因为他影响了学校的生源……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使得他最终无处可去。万般无奈,他只好收拾行李搬到了另一座城市,一切重新开始。

记得前些年,有关部门把所有的手段都调动起来,教大家说“请”“你好”“谢谢”“再见”,教大家不要讲脏话,不随地吐痰,过马路看红绿灯。一开始我感到莫名其妙,全中国变成了一个大幼儿园,后来想想只能如此。变成幼儿园没有什么丢人的,要是连幼儿园该做的都不做,那才丢人。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人平静地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时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而这些,不就是点点滴滴的细节吗?

我们不必去寻找教育孩子一夜成功的捷径。事实上,没有哪一本书、哪一位专家能完成这项使命。作为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去帮助孩子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成功之路。

没有一成不变地培养孩子的妙方,所有的孩子都与众不同。关于教育中的细节问题,父母的身教更重于言教。在耳濡目染间,孩子成为父母的一面镜子。

伟大的教育,来自点点滴滴的细节。

中国有句古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小的疏忽和损失都有可能发展成大的漏洞。失败往往隐藏在我们的行事过程中,并不是在失败的结果中。佛教中讲因果报应,道理是一样的,种下失败之因,才会结出失败之果。

国王理查三世准备拼死一战。里奇蒙德伯爵享利带领的军队正迎面扑来,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派了一个马夫去备好自己的战马。

“快点儿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马打头阵。”

“你得等等,”铁匠回答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固然很重要,可是我必须找点儿铁片来!”

“我等不及了,国王的敌人正在推进,我们要马上出去,你能用什么就用什么吧!”

铁匠埋头干活儿,他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

“我需要一两个钉子,”他说,“得需要点儿时间砸出两个。”

“我能把马掌钉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几个那么牢实。”

“能挂住就行了,快点儿吧,要不然国王会怪罪我们的。”

两军交锋,理查国王冲锋陷阵,鞭策士兵迎击强敌。他看到战场另一头自己的几个士兵退却了,便策马扬鞭冲向那个缺口,召唤士兵调头继续战斗。

理查还没走到路的一半,一只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理查也被掀在地上。

国王理查再也没有抓住缰绳,惊恐的战马就跳起来逃走了。理查环顾四周,他的士兵纷纷撤退,敌人的军队包围了上来。

他在空中挥舞着宝剑。“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他的军队分崩离析,士兵们自顾不暇。敌军俘获理查,从那时起,人们就说: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

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

这个传奇故事出自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逊位的史实。1685年,他在波斯沃斯战役被击败,留下了惨痛的史实教训。

真是“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成功的家庭教育始于细节。本书从生活细节、学习细节、爱心细节、道德细节、沟通细节、文明细节、责任细节、品行细节、身心细节、餐桌细节、卫生细节、安全细节等方面,列举了108个教育孩子的细节,不仅介绍了基本的方法,还有具体的操作建议。相信父母们在读过本书后,会高度关注教育中的细节,让每一个细节为培养孩子服务。

习惯养成无小事,教子从细节抓起。可以这么说,从细节中可以看出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因此,父母教育孩子必须从小事抓起,长期坚持。习惯的养成,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上。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可能件件都是大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于细节可见不凡,于瞬间可见永恒,于滴水可见太阳,于小草可见春天。

作者

杨 冰

二○一四年三月十九日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734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2章 谈话时,最好蹲下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目光平视------

成功的家庭教育,是父母舍得拿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最好与孩子的目光平视,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无论是蹒跚学步的孩子,还是已经上学的孩子,都有这种渴求。平等,不仅是大人之间交往应遵守的原则,大人与孩子之间沟通也需要遵守平等原则。

我们做父母的要做到平等地对待孩子,首先就要抛弃那种居高临下与孩子谈话的姿态,而且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而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对话,最好与孩子的目光平视。

纪伯伦说:“孩子来自你的身体,但是,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爱,但不能塑造他们的思想。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弓上发出的生命箭矢。”

李阳宁出国访问归来,那里的许多人和事仍旧历历在目。比如,一些父母蹲着和孩子在一个水平高度上面对面地谈话,这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是在他的朋友家。一个周末,他们请了一对青年夫妇和孩子来吃晚饭。当这个两岁多的孩子吃饱了,下地要去玩时,孩子的母亲也立即离开餐桌,蹲下来面对着孩子说:“你是不是坐到离餐桌远一点的地毯上去画画?”孩子高兴地坐到那边独自玩去了。当时,虽然他对这位家长蹲下来与小孩子说话的举动感到惊讶,但以为是这位妈妈特有的教育方式而未多问。

又是一个周末,学校的一位秘书曼琳邀请他到家里做客,他又见到这一幕动人的情景。曼琳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当他们准备乘车一同去超级市场时,4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于是,曼琳在车门口蹲下来,两只手握住儿子的双手,脸对脸,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罗艾姆,谁先坐进汽车是并不重要的,对吗?”罗艾姆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了下来。第二天上午,他们和孩子们去公园玩。当罗艾姆同姐姐跑跑跳跳,要到湖边去看戏水的鸭群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要流出来了。这时,曼琳又很自然地蹲下来,亲切地对儿子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绊一下是没关系的,对吗?”这时,李阳宁也学着在一旁蹲下来,面对着罗艾姆说:“是的,你是个大男孩了,对吗?”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泪,很自豪地玩去了。这时,李阳宁禁不住同曼琳谈起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她说:“与孩子说话当然要蹲下来呀!他们年龄小,还没有长高,只能大人蹲下来,才能平视着与他们说话。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同我们说话的。我们认为,孩子也是独立的人,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我们就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

李阳宁听了心中感到震撼!蹲着说话,和孩子一样高,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对方的尊重,他们的关系是平起平坐的。

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却常常可以看到,父母站在那里,大声呵斥孩子:“过来!别摸!”“去!去!去!别烦我。”等等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言语调。从说话的态度来看,中国父母比美国父母威风得多。可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并不可敬,使得双方的沟通效果反而很不好。

其实,是否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只是一种方式问题,重要的是在父母心中,是否把孩子真正当作和自己一样,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这会影响到家长能否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有关教育孩子的一系列问题。

我常想,为什么父母与孩子就不能像朋友一样平等相处、互尊互爱呢?为什么大人不能与孩子“一般见识”呢?为什么我们有困难时,不能得到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呢?

一位教育专家是这样处理他和孩子的关系的:10%是父亲,90%是朋友,儿子可以常常拍父母的肩。正因为他和儿子经常有着朋友式的交谈和沟通,儿子成了重点中学的高才生。这位专家说,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也有了自己的自尊心,父母只有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沟通,才会对孩子有影响力。

如果我们总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以成人的思维方式为孩子分析问题,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做,就会使他们怯于亲身去体验。如果我们坚持认为自己的知识渊博,总是滔滔不绝地向孩子灌输,不厌其烦地纠正孩子的错误,我们就限制了孩子自己去积累知识的机会。而且这种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态度,会极大地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自信。父母应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所要表达的爱,是要对方接受的,千万不可因“爱”而生“碍”。

我们用希望了解、希望倾听的态度与孩子谈话,就是向孩子表示,我们尊重他们的能力,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尽管父母认为孩子所做的许多事情不尽如人意,但是,也不能就因此显出不屑一顾的样子,更不应该过多地挑剔、指责。作为父母,我们应这样和孩子沟通:“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是怎样理解的。”“让我弄清楚你这样做是为什么。”如果我们肯丢掉成年人的认识框架,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世界,并给予引导,我们就会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学到知识。千万不要以父母的权威压抑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表达了我们对他的尊重。谈话时可以配合正确的肢体语言进行。例如,脸上露出亲切温和的表情,眼神里充满关爱,语调轻声和平静。

当我们像面对知心朋友一样,向孩子请教一个问题,与孩子商量决定一件事时,可以想象他一定非常兴奋。因为他感到自己存在的重要,他尝到了平等相处的快乐。由此看来,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伙伴、交心的朋友,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734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育儿健康小说 《细节成就孩子一生》

作者:杨冰
最后更新于:2016年10月14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细节成就孩子一生”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5734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