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薯包米果满村飘香

 

客家人的美食有很多,光是米果就有好多种。走进客家人家,不同的时令,可以享受到不一样的美食。艾米果,煎米果,黄年米果,当然还有薯包米果。...





点击下面链接,查看往期美食热文

故园橘子红【散文】

桂花飘香板栗黄

【中秋快乐】桂花饼

【乡愁美食】远去的粉皮能否回归?

客家石磨豆腐,你还记得吗?
乡愁记忆

薯包


在江西遂川东北山区,客家美食让你爽到爆。每个季节都有属于它们的舌尖美味。今天给大家介绍众多米果的一种,你想探个究竟吗?那就跟随笔者一起去看看吧!

客家人的美食有很多,光是米果就有好多种。走进客家人家,不同的时令,可以享受到不一样的美食。艾米果,煎米果,黄年米果,当然还有薯包米果。



想吃薯包米果,脚板薯必不可少。

关于脚板薯各地的叫法也是不一样的。百度一下,可以发现。脚板薯学名叫毛薯,别名很多,有参薯、薯莨、黎洞薯等叫法,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均产,冬季才有。脚板薯块茎为不规则的扁块形,状似脚板,富含黏液质、维生素、淀粉酶等多种营养物质。或许正是因为它的外形状似脚板,所以称它为“脚板薯”。



每年的霜降前后,脚板薯便依着时令,成熟可挖了。

上个周五,一回到家,便看见妈妈已经刮好了脚板薯,我心中暗暗一喜,知道今晚又有美食可享了。



刚从土里挖回的脚板薯由于长时间滋养在土里,水分是十足的,自然皮也是容易刮的。但是要是放上一段时间,待它表面的水分干了,就难刮了,这时就需要提前放到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当然,从口感上还是要刚挖回来的脚板薯好吃。

脚板薯洗净,刮好皮,就要用专门的工具将它刷成泥状。然后按个人口味加入一些调料,(通常一般会加些大葱、辣椒、生姜、食盐等),再加入一定比例的糯米粉(加粉可是一个讲究技术的工序,多了炸出来的米果则会生硬不好吃,少了则很难成形,同样也不好吃),搅拌均匀下锅炸成褐色即可。



说起煎薯包米果,如今也算的上是自己的一项拿手活。近几年,每次妈妈从地里挖回薯子,家里都是要煎薯包米果的。除此每逢过年,或者家里来了客人都是要弄上一些薯包的。

薯包好吃,但也存在弊端。大概是由于薯的特殊性,有些人是会对生薯过敏的,弄了便会手痒。而我呢,则是不管同它如何的亲密接触,都是没有没有任何反应的。为此,家中煎薯包的任务便落到了我的肩上,也正因为如此,也让自己又多学会了一项拿手活。

说起这拿手活,还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而如今母亲的角色,则是从起初教我的师傅,变成了打打下手的“助理”。



一切准备工序就绪,就等开炸。我轻车熟路地“轻装”上阵,一手拿着汤匙,一手捏着薯泥。薯泥在我的手中,像是一个个圆溜溜的小精灵不断地冒出小脑袋,借着汤匙的力量,把它们一个个送进了滚烫的油锅中。只见它们在那里翻滚着,跳跃着,几个转身便浮于油面。



这时,母亲则在一旁帮忙用漏勺把它捞起,装进容器里。



看着黄灿灿的薯包米果,不禁想着直咬一口。这时母亲,则会严厉地“教训”道:“不急这一会,先敬神再吃!”随后便看到她那虔诚的样子,双手托着盛满薯包米果的瓷碗,在那神台前默默祈祷。我想:母亲这是在祈祷来年的又一次丰收!



同母亲一边炸着薯包米果,一边聊着家常,她同我说起了她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她说:“她们小的那会儿,油是非常珍贵的,要想吃一回薯包米果,只有等木籽成熟,榨了茶油,才有机会的……”

回头看看今天,时代的发展,吃回薯包是件多么容易的事情,而且那薯包的味道也早已经飘出了这个小山村,飘向了更远的地方。



薯包米果,家乡的味道,那抹不去的乡愁……丙申年九月初五书于大汾中心小学
作者简介

邱良清,笔名桃李年华。江西遂川双桥人,小学语文教师。闲暇时喜欢归于笔尖,记录生活的点滴。尤其爱写散文随笔,故乡的山水,风土,人情都为常叙的对象。文章散见于《江西教育》、《吉安教育》、《井冈教育》、《四川人文》、《今日遂川报》等报刊媒体,参加教育类各项征文大赛屡次获奖,累计公开发表文字十余万。



点击下方“二维码”可赞赏哦!


持有苹果手机的读者,如果你也想支持一下笔者,欢迎点击识别扫描上图二维码,感谢您的鼓励!
编后语

欢迎点击下方留言,把你想对笔者说的话的写下来!当然如果觉得不错,记得给笔者点赞,分享,留言哦!还有如果你有什么想对笔者说的,想告诉小编,欢迎留言来稿!
欢迎来稿

1、欢迎各位朋友们的来稿,来稿请投qlq200818@163.com,你的支持便是对平台发展对大的鼓励。

2、来稿请附个人简历和个人生活照2-3张,并添加小编微信[qlq200818]

3、平台刊发后,记得分享,期待你的支持!

4、关于读者赞赏的金额将作为笔者的稿费发放!



    关注 桃李年华育桃李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