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诞生》有亮点也有硬伤,但它绝不是演员版的《我是歌手》

 

如果真是演员版的《我是歌手》,反而会更清楚。...





上周末,浙江卫视的版面连续上新,《梦想的声音2》、《喜剧总动员2》和《演员的诞生》相继开播,而其中讨论度最高的莫过于新节目《演员的诞生》。

至于原因,应该与强大的阵容有着密切的关系。章子怡、宋丹丹和刘烨坐镇导师席,郑爽、任嘉伦、黄璐、刘芸、余少群和翟天临捉对飙演技,再加上各大影视公司高管们担任的专业评审。所谓的大咖和流量,似乎都聚齐了。



必须承认,从《演员的诞生》的首播来看,飙戏部分的单个作品还是不错的,有关各位明星演技的讨论也迅速蔓延到网络,节目的热度和话题讨论量快速攀升。尤其是演员黄璐的精彩表现,更是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好评。

但是除开单个的作品,冷眼君还是认为,整个节目存在一些逻辑上的问题,以及在制作上的一些遗憾。那本篇就来具体说说。

拼演技是合理的,但是这个“诞生”的逻辑不对
最早得知这档节目时,冷眼君以为依然是像之前《我看你有戏》那样,选择有实力的素人演员,然后通过对他们演技的展现,最终获得所谓的“诞生”。因为按正常逻辑来看,素人都是缺少“诞生”的机会的,节目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然而没想到的是,《演员的诞生》启用的是全明星阵容,三位导师就不用说了,就连每一组比拼的选手也都是成名演员,甚至都是有多部知名作品在身且有多次获奖经历的明星演员。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成熟演员还需要“诞生”吗?

可能会有人拿《我是歌手》来举例,因为那也是成名歌手之间的同台比拼,为什么成熟演员比拼演技就不行呢?

比拼演技当然没问题,但是问题就在于规则的设定以及整个节目的大逻辑。《我是歌手》无论是韩版还是湖南卫视版,节目遵循的始终是在同一个大赛制下进行的比拼,每一位歌手都是平等的,在节目中没有所谓的等级之分或者绝对的权威存在,所有的评判权都交由现场的观众。我们可以看到出道多年的齐秦、韩红和孙楠,也能看到新生代的张杰、张靓颖和邓紫棋,节目让大家始终在一个赛道里。



但是在《演员的诞生》中,首先设立了三位导师角色,而且只有每组胜出者才能有机会选择一位导师进行演技切磋,也就是说,节目默认的就是三位导师的演技就一定比六位选手好。要知道演技是根据不同角色而存在的,况且所谓的选手们也都是成熟演员,不存在明显的高低优劣。当然,在首播中章子怡看似吊打全场的片段也会让人大呼过瘾,但是冷眼君认为这不应该是这个节目所要真正表达的内容。

另外,决定每组胜负的除了现场观众,三位导师也会参与投票,虽然权重不高,但这个设定同样是拉开了导师与选手之间的位置差异。而且,在第二轮中,导师还要分别和三名胜出者切磋演技,并接受观众的投票。

这就感觉是,在第一轮中,三位导师是裁判,可以参与结果的评判,第二轮则变成了选手,与之前胜出的选手一起接受现场观众的投票选择。既是裁判又是选手,在同一个节目里,显然就不那么合理了。

 

而且有意思的是,第二轮的切磋,更能出戏的角色都由导师来扮演,所以宋丹丹和章子怡也就更加顺理成章的胜出了。



如果还不能理解,我们再来看比较接近表演范畴的《欢乐喜剧人》,如果也套用“诞生”的概念,这档节目更像是“喜剧演员的诞生”。不难发现,这档节目看起来好像也是比拼演技,但似乎比《演员的诞生》要合理,那就是因为《欢乐喜剧人》套用了《我是歌手》的规则逻辑,把每一组喜剧人放在同一赛道,没有更高一级的导师存在,评判全部交给现场观众,当然就合理了。

所以冷眼君认为,让成熟演员来节目比拼演技,并且因此能给观众带来非常好的视觉与情感体验,这绝对是合理的设定,事实证明,首播中的几个作品确实也还不错。但是问题就在于节目附加的导师角色,让演技的比拼在逻辑上产生了错位,尽管作为导师之一的章子怡很出彩,但这个角色的设置真的有问题。

那什么才是合理的赛制或逻辑?冷眼君认为大概有三个方向。

第一,保留目前节目中的人物设定,但是去掉三位导师的打分权利,单纯的只是点评嘉宾。另外,第二轮的切磋,也变成助力的性质,即帮助胜出的选手获得接下来的晋级优势,核心人物始终是明星选手。

第二,现有的所有规则都不变,将所有明星选手,换成有实力的素人选手即可。

第三,去掉三位导师,保留明星选手的两两比拼规则,同时进阶感的舞台比拼与实景比拼也可以保留,但评判全部交给现场观众。至于专业评审,作为另一种评论角度,建议保留。当然,每一期或每一个单元赛,可以邀请一位绝对资深的老演员作为飞行嘉宾担任助演,但绝不参与投票,总之,让节目中的演技比拼变得更加纯粹。

单期节目内容过满,丢失了一些制作细节
第一期《演员的诞生》净时长超过了100分钟,这在周末档的综艺里应该算是很长的了,这对于观众来说,再算上多个广告口的广告,能坚持看到最后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之所以时长这么长,就是因为在单期的节目里,导演组想要展现的内容太多了。一期节目两轮比拼,三个舞台作品,三个实景切磋作品。但是我们最终看到的是,由于内容太多,以至于翟天临与刘烨的切磋作品还是没能最终呈现。



其实说实话,目前节目的操作是非常难的,尤其是第二轮的内容,其实过程还是很复杂的,冷眼君也是很佩服导演组如此执行的勇气。但是如果把两轮比拼的内容彻底拉开到两期的内容,会不会更好呢?要知道,其实第二轮的切磋作品的整个过程,也是在某种程度上还原片场的细节内容,相信观众对这个部分的好奇心也是很强的。



所以,冷眼君在看完第一期之后就一直在想一种单期结构的解决办法。比如,

第一期:依然是三组明星选手的比拼,胜出者进入第二轮。但是每一组的内容可以增加一些有效互动,就像临时增加的即兴表演,或者导师参与角色体验等。结尾卡到第二轮比拼的准备阶段。

第二期:回顾第一期的三组比拼之后,进入三组切磋作品的准备阶段,这部分可以加大真人秀的内容,同时也尽可能的展现拍摄单场戏时的片场细节,演员和各工种的工作状态,也能让观众更加了解演员这个职业。结尾预告下一组明星选手。

可能这也不是最好的安排,但是冷眼君认为,这样两期一个大单元的设置,至少可以压缩单期节目的时长,同时让更多围绕演员这个职业的诸多细节内容都能够有空间去展现。不然第二轮的切磋部分,挤压在第一期的后三分之一的时长里,实在太赶了。

其实相对来说,《演员的诞生》应该是最近各大卫视新节目里品质最好的一档了,冷眼君也应该会继续关注。看预告,第二期有《我爱我家》演员重聚的情怀牌,还是值得期待的。


    关注 冷眼看电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