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魅,除自己的魅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除魅,除自己的魅
 
 


文︱孔德霄

(此文约1128字,需要约4时间阅读)

除魅,这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名词,我第一次听说是在王菲的演唱会后,锵锵三人行的讨论中提到的,我突然之间有了一种打通我价值观的感觉。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之中,“魅”就是一种情感化的崇拜,是一种基于情绪与情感方面的荷尔蒙效应,自古以来所有神圣及崇拜的东西,都会在短时间内笼罩在“魅”的光环之下。
但伴随时间的推进,除魅的过程也随之而来,很多人开始从另一角度解读曾经让人崇拜至极的人与物,所以另一种声音开始出现,伴随而来的就是一种诋毁,甚至是推倒,这就是除魅。所以所有的英雄,到最后都是令人厌倦的。

其实这只是除魅的的一种表象上的含义,更深入的意思更加让人惊醒。所谓除魅就是人类在客观存在的世界中,排除一切与精神方便有关的作用,也就是回归到实事求是,唯物主义论源头之上。除魅就是客观物质的集合,就是无生命、无情绪、无情感、无欲望……万物皆空的一个过程。
在往深入思考,一切与价值、意义等精神有关的东西,都是魅,都是思想情感支配的东西。是不是这就回到了虚无主义之上。

我了解了关于王阳明的心学,同时也接触了关于佛教的一些思想,更加推崇儒学的一些观点,直到我看到了“除魅”这个概念,让我有了一种贯穿这些思想的脉络。

儒学提倡格物致知,王阳明推崇知行合一与致良知,佛学提倡万物虚无,其实都是从客观世界洞穿到了精神领域,到底谁走的路比较对,比较符合万物之道,谁也说不好,但至少有一点是想通的,那就是用客观的表现,来影响及总结自己的精神,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控制“魅”的过程。
我们不可否认,我们都是受制于欲望、精神、情绪、感情这些内在影响的东西,从而产生了崇拜、敬仰、信仰等等,一旦有了内在方面的基础,魅就有了生长的土壤,就有了自我内在驱动的力量,这个力量来自于自己。

这个力量短期内是无比伟大、正确、强悍的,就像我们信仰领袖与英雄一般,所以我们也会在工作中利用情绪化、精神方面、感情方面的诸多手段激发这种力量。但对于一个人来说,真正的自己一定不是受内在控制的,更不是因外部感染而生发出来的内部将神激发。

真正的自我并不是没有情绪、没有精神、没有感情、没有一切的虚无主义,甚至沦落为,物质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这样的极端观点。真正的自我一定是可以控制外部的影响,内部的感染这两种力量。总结一句话,除魅就是源自客观的自我控制力。
反过头来看看格物致知,致良知,甚至是万物皆空,都是一种来源于客观世界,控制自己内在生发的观点,格物方能致知,知行需要合一,良知需要格物来匹配万物空的不是存在,而是影响,而是解脱,而是非我无我的“佛”的状态。

最后还是要再一次提到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图片与视频来自网络)

(2017年11月26日)
——————· END ·——————
个人微信号:439584424丨注明“小孔成像”




《三色幼儿园的生意,人渣伤害过的孩子》

《用小锤锤砸客户的胸口》

《买卖人与生意人,商人与事业人》

《生意人的三大原则》

《心无杂念,唯有正念》

《售楼处里的那些黑话》

《总有人幸福白头,总有人哭着分手》

《职场自闭症》

《职场的配合,职场的驯养》

《买东西贵和贱,就靠价格锚点》

——屌丝精英,做屌丝我们是认真的!欢迎朋友投稿——
投稿原创作品,请加个人微信丨新浪微博:孔德霄
——     跟随我们一起,1周读1本书    ——


    关注 小孔成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